心學即實學,浙東文化自賓之道

璞瑅學宮

黃宗羲又進一步聯絡當時的社會實際來研究王學,揚棄了王陽明思想及其後學的唯心成分,繼承了王陽明知行合一哲學,將注意力轉向社會現實,主張“經世致用”。他推崇諸葛亮、范仲淹、文天祥那樣能任天下之重的政治家、思想家。

心學即實學,浙東文化自賓之道

宋以前寧波的學術文化要遠遠落後於寧波的商貿文化。自兩宋以來,寧波人不但開始重視學術文化的建設,而且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北宋慶曆年間,有楊適、杜醇、樓鬱、王致、王說等碩儒在四明講學,培養了一批人才,開創了四明興學重教的好風氣。南宋時,明州既是當時重鎮,也是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同時也是“浙東文化”的開創時期。

儒學發展到南宋,明顯地形成了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和以陸九淵為代表的“心學”兩大學派。

心學和理學原是同宗,都以孔子之道為道統,崇尚孔孟的仁義思想。

心學與理學的分歧始於對孟子“性善論”盡心知性說的不同理解以及對“太極和無極”、“格物致知”、“尊德性而道問學”等問題的不同認識。

理學以先驗的“理”作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準則。程頤說,“未有這事,先有這理。”“天理”主宰一切,人的一切作為,合於天理便是善,違背天理便是惡。朱熹又進一步認為,“人之性之所以為人者,是天理。”他們又將人之性分為

“義理之性”和“氣質之性”。

理學家將人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要求都看作為“人慾”,而人慾是危險的,“欲則水之流而至於濫也”,人慾是惡,因而人性中常會發生“理欲衝突、天人交戰”的情況,所以

理學家竭力主張“存天理,去人慾”。

這種觀念大大地扼殺了人的本能,束縛了人的個性發展。

與之對立的象山心學,則認為心即是理,理在人心之中,人只要保持赤子之心,清除後天的汙染,天理和人心並無二致,“

盈天地間皆心也,人與天地萬物一體,故窮天地萬物之理,即在吾心之中

”。

陸九淵認為理學的“

天理人慾之分極有病

”,對人的慾望不能一概否定,要分清這慾望是正當的還是邪惡的,主張“

切己自反,改過遷善

”。他還指出,看一個人是否有道德,要從他日常生活中去看,“

道理只是眼前道理,雖見到聖人地步,亦只是眼前道理。

”重視人的自然本性,反對理學對人性的束縛。

當時,陸九淵的幾位弟子如楊簡、袁燮、沈煥、舒璘等都是四明人,又同時在明州開館授徒,所以影響很大,被稱四明四先生。後人將四人的思想學說統稱為“四明學派”,“四明學派”實質上就是“心學”派。

楊簡在陸九淵“心即是理”的基礎上提出一個“意”字,他說,“

此心本無過,動於意斯有過。意動於聲色故有過,意動於貨利故有過,意動於物我故有過,千失萬過皆有意動而生。

”故孔子每每戒人毋意毋必毋固。他認為,“意如雲氣,能蔽日月光明”,意害道害心,是人之至善之性的大敵,因而不良意念一旦流露,就必須將它克服。他在《絕四記》寫道:“

人心自明,人心自靈,意起我立,必固凝重,始喪其明,始失其靈。

”這物件山心學又有新的發展。

象山心學與朱熹理學另一個分歧點是對《中庸》中“

尊德性而道問學

’這句話的不同解析。

朱陸兩派在江西鵝湖會上展開激烈辯論,陸九淵認為,“尊德性而道問學”以“尊德性”為大,“先立乎其大”,其他學問都能隨之而歸。如果本體不立,只在問學上下工夫,就是無源之水,學問雖多而無益。朱熹則認為,要尊德性先要道問學,學者要以問學為先,格物窮理是入聖的階梯,要學者反反覆覆去讀聖賢的書。

陸則堅持立本為大,“

學苟知本,六經皆我註腳

”,因而反對繁瑣哲學。緣此,陸門子弟都以“尊德性”為立身之本,四明四先生都重德性,並言行一致。他們做官廉潔愛民,以德行政,說“

政事不出於德,非德政也”

;教書以德育人,學生中多有德之士。

四明四先生的道德文章,為南宋一時之人望。文天祥發出由衷讚歎 “

一時師友,聚於東浙,嗚呼盛哉!

”“四明學派”重道德實踐,連朱熹也認為“遊陸氏之門多踐履之士”。

明代的王陽明進一步發展了陸九淵心學,同時也吸收了楊簡“意”的某些觀點,倡導“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思想。良知說和知行合一說是對理學重知輕行、重先驗輕實踐思想的批判和修正。

他認為良知是人本性具有的美德,致良知的“致”就是行,知和行要一致,“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

”。他教導學生,“吾輩為學重在實踐,不實踐不足為學。”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到了明末清初黃宗羲時又有新的發展。

入清以後,黃宗羲全面、系統地梳理了宋元明以來儒學諸大家的學術思想,取精用宏,對宋明儒學,分人立案,作了精微的闡述,所著《明儒學案》是中國第一部學術思想史,影響深遠。

黃宗羲又進一步聯絡當時的社會實際來研究王學,揚棄了王陽明思想及其後學的唯心成分,

繼承了王陽明知行合一哲學,將注意力轉向社會現實,主張“經世致用”

。他推崇諸葛亮、范仲淹、文天祥那樣能任天下之重的政治家、思想家。

在經濟思想上提出“工商皆本”的重要觀點。黃宗羲出生在餘姚,寧波是他活動和講學的重要基地。黃宗羲思想的形成,和海運、商貿、經濟發展較早的寧波社會氛圍當有一定關係,反過來又對寧波人的經商積極性有正面影響。

以黃宗羲為學宗,由萬斯同、章學誠等史學家全面發展,後由全祖望集其大成的浙東史學,就是由心學向實學轉化的浙東文化之學術結晶。

TAG: 四明理學德性天理陸九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