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如何改變了昌平的這個小村莊?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藝術,如何改變了昌平的這個小村莊?”,“vid”:“g33347bc9mr”,“img”:“http://puui。qpic。cn/vpic_cover/g33347bc9mr/g33347bc9mr_hz。jpg/640”,“desc”:“”})

▲從1995年開始,陸續有一批藝術家進入北京市昌平區下苑村,包括中國雕塑界的泰斗級人物錢紹武、田世信、孫家缽、王少軍等。跟隨他們的腳步,一些中青年藝術家也陸續進入下苑村。

下苑村

昌平區興壽鎮的一個不起眼的村莊

距離北京市區50公里

但它卻與其他我們印象中的村莊不同

少了春日的朵朵杏花、夏日的大片樹林

卻多了雕塑、畫筆、舞蹈和音符

藝術,如何改變了昌平的這個小村莊?

▲3月27日,村民王寶珠夫婦合作畫《交公糧》油畫。新京報記者 陳杰 攝

從1995年開始

陸續有一批藝術家進入下苑

他們的到來為村莊帶來了明顯的改變

━━━━━

那些住在村裡的藝術家

工作車間裡

戴著防塵面具的雕塑家田世信斧鑿電鋸並用

對著一米多高的木雕像臉頰一頓砍削

黑紅色的木屑瞬間沾了一身

藝術,如何改變了昌平的這個小村莊?

▲3月28日,田世信正在鑿刻肖像。

下苑另一個82歲的“老宅男”——

一派天真的嚴肅創作者雕塑家孫家缽

指著一張寥寥數筆的白描說

“我天天畫畫,好看就畫,這邊的樹特別好看。”

藝術,如何改變了昌平的這個小村莊?

▲4月8日,孫家缽在自家的院子裡。孫家缽所住的院子裡草長鶯群飛、野渡舟自橫。

中央美院油畫系教授孫遜

也是下苑村的住戶之一

他說:

“我的畫除了表達中國的鄉鎮經驗之外

就是現代人的情感、審美、困惑和語言。”

藝術,如何改變了昌平的這個小村莊?

▲4月15日,中央美院油畫系教授孫遜在工作室進行“家人”系列油畫作品的創作。

70後油畫家韓勇

從2019年開始上山作畫

他的工作室因為從未裝修

儲存了20年前北方民居的質樸風貌

牆、門、窗,凡是能畫的地方

皆被他信手拈來畫滿了各種生機盎然的小畫

藝術,如何改變了昌平的這個小村莊?

▲3月27日,韓勇在戶外牆上作畫。他認為,藝術是社會的鏡子,社會什麼模樣,藝術就該有所反映,讓人產生共情,每個人都可以是藝術家。

除了他們之外

還有很多來到下苑的藝術家

他們自願來到鄉村

從歷史和文化角度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

如海德格爾所說——

“還鄉就是返回與本源的親近”。

━━━━━

迎來了藝術家們的下苑

藝術家來了下苑

這裡杏花、樹林少了

民居、小院、公共空間多了

藝術家的到來讓村裡得到了實惠

村容村貌得到改善

房租、就業,都在穩步往上提

藝術,如何改變了昌平的這個小村莊?

▲4月14日,下苑村,在村裡一面200米的圍牆上,藝術家和村裡的農民畫家共同完成了數十個不同故事內容的牆繪。新京報記者 陳杰 攝

藝術家來了下苑

也讓村裡的老人和小孩見了世面

像畫畫、雕塑、舞蹈、音樂這種事

看著都不再新鮮

藝術,如何改變了昌平的這個小村莊?

▲3月29日,蔣可鈺紫房子舞蹈室,村民正在學習舞蹈。在與下苑相鄰的西新城村裡,中國舞蹈家蔣可鈺和丈夫西蒙·阿蓓正在為6位素人舞者排練舞蹈。

藝術,如何改變了昌平的這個小村莊?

▲3月27日,下苑村,音樂人李鴻夫妻帶領村民進行非洲鼓排練。

在村裡

雕塑家鄭玉奎定期教老年大學學員捏陶藝

村民王寶珠夫婦早早就拿起了畫筆,畫了十幾年

村裡的孩子考藝術院校的也大有人在

藝術,如何改變了昌平的這個小村莊?

▲村民王寶珠夫婦合作創作的第一幅作品。新京報記者 陳杰 攝

4月16日

下苑開始了持續三個月的

“下苑藝術生活季”

藝術季開幕當天

這個小小的村莊人流過千

藉著這場東風

下苑村更大的藍圖似乎正在期待成為現實

藝術,如何改變了昌平的這個小村莊?

▲4月16日,下苑藝術生活季開幕現場,駐村藝術家在公共空間展示自己的作品。

鄉村的世界在時空中具備“居”與“遊”的特性

藝術家則在其中嫁接、點燃著在地生命力

在下苑村

從最初的藝術家需要村莊

到現在藝術家和村莊相互交融

藝術走進鄉村的實踐正在上演

新京報記者 劉旻 陳杰 編輯 胡杰 劉晶 鄭新洽 張湘涓 劉卜溢 校對 張彥君 薛京寧 楊許麗

值班編輯 李加減

TAG: 下苑藝術家村裡村莊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