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對比中把握勝利

孫子說:從前善於打仗的人,總是預先造成一種不可被戰勝的形勢來等待敵軍有可能被戰勝的時機。不可被戰勝形勢的造成,決定於自己一方。而能否提供可以被戰勝的時機則決定於敵方。

孫子兵法:對比中把握勝利

所以,善於打仗的人,只能做到使自己不可被戰勝,卻不能做到使敵軍必定被我軍戰勝。所以說:勝利只可以預知,而不可以強求。不可以被戰勝,是講的防守;可以戰勝敵人,是講的進攻。防守是因為兵力不足,進攻則是因兵力有餘。

孫子兵法:對比中把握勝利

善於防守的軍隊,就像隱藏在極深的地下一樣使敵方莫測虛實;善於進攻的軍隊,就像從九天之上突然而降,既出其不意,又勢不可當;這樣的軍隊既能在防守中保全自己,又能在進攻時獲待全勝。預見勝利不超過一般人所能預見的,不是最理想的勝利;打了勝仗,天下的人都說好,也不是最理想的勝仗。因為能舉起極輕極細的“秋毫”,並不能算是力量大;能看見太陽和月亮的光輝,也並不能算是眼睛明;能聽到雷霆的聲音更不能算是耳朵靈。

孫子兵法:對比中把握勝利

古時所講的善於打仗的人必定會取得勝利,是指戰勝那些容易戰勝的敵人。因而這些善於打仗的人既沒多智多謀的名聲,也沒有勇敢的戰功,但他們卻每戰必勝而不會有差錯。之所以沒有差錯,是因為他們採取了必勝的措施,戰勝那已經處於必敗之地的敵人。所以,善於打仗的人,總是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而又從不放過使敵人失敗的時機。因此,打勝仗的軍隊總是先取得必勝的形勢,然後才向敵國宣戰,而打敗仗的軍隊則是先盲目作戰然後再去求取勝利。

孫子兵法:對比中把握勝利

因此,善於打仗的人,注重修明治道,嚴肅法度,所以能夠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主宰。用兵的法則: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數”,四是“稱”,五是“勝”。敵我雙方土地幅員大小不同的“度”,規定著雙方人口和物質資源不同的“量”;敵我雙方人口和物質資源不同的“量”,規定著雙方軍隊和兵員不同的“數”;敵我雙方軍隊和兵員不同的“數”,規定著雙方實力不同的“稱”;敵我雙方實力不同的“稱”,規定著戰爭結局誰勝誰負。

孫子兵法:對比中把握勝利

所以說,打勝仗的軍隊與打敗仗的軍隊相比,就像以“鏈”稱“銖”一樣前者的力量佔絕對優勢;而打敗仗的軍隊與打勝仗的軍隊相比,就像以“銖”稱“雛”一樣,前者的力量居絕對劣勢。打勝仗的人指揮士卒作戰,就像從千尺高山頂決開山澗積水往下猛衝那樣勢不可當,這正是“形”——實力強大的表現。

孫子兵法:對比中把握勝利

一般的人所能預見到的勝利,以及透過兵刃交鋒、硬拼死打獲得的勝利都不是最理想的勝利,“非善之善者也”。唯有從敵我雙方實力及其發展趨勢的對比中把握必勝的形勢,進而採取措施奪取的勝利,才是善於用兵的人應該努力爭取的勝利。由於這種勝利的特點是“先勝而後求戰”,是“勝易勝者”,所以取得這種勝利的人往往既無“智名”,又無“勇功”,但他們卻是每戰必勝而沒有差錯。

TAG: 戰勝勝利善於軍隊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