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口閉口都是這三種話的人,往往內心陰暗,最好別深交

本·瓊森有句名言:

“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只要你說話,我就能瞭解你。”

要想知道一個人是否值得深交,除了久處能看清,還可以聽他如何說話來判斷。言為心聲,語為人鏡。一個人內心的修養和秉性,就流露在一言一語間。

開口閉口都是以下三種話的人,往往內心陰暗,最好別深交

開口閉口都是這三種話的人,往往內心陰暗,最好別深交

1

抬槓的反話

作家王蒙寫過一篇小小說,叫《雄辯症》,裡面講了一位患了“雄辯症”的病人的故事。

醫生禮貌地對病人說:“請坐。”

病人反駁道:“為什麼要坐?難道你要剝奪我的不坐的權利嗎?”

見聊天僵住了,醫生決定換個話題緩和氣氛:“今天天氣不錯。”

病人說:“純粹胡說八道!你這裡天氣不錯,並不等於全世界在今天都是好天氣。”

病人始終不合作,醫生根本沒辦法給他看病。他句句反駁,逢開口必槓,卻忘了此行的目的是來看病。

喜歡說反話的人,從來不分場合,不講是非對錯,他們只是愛抬槓。

這類人喜歡對別人的言語條件反射式地挑刺,來獲取打壓別人的快樂和優越感。他們只關心勝負,別人是否舒服,他們不在乎。

而富蘭克林講:

“如果你老是抬槓、反駁,也許偶爾能獲勝,但那只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

人與人之間來往,求的是舒服,不是輸贏。

對方很快就會意識到,你總想在言語上佔便宜的時候,並不是想要交流,而是為了勝負。

遠離那些無理取鬧的人,不和他們爭辯,就不會讓生活拖進汙濁的泥淖。

開口閉口都是這三種話的人,往往內心陰暗,最好別深交

2

表裡不一的話

有句諺語說:“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有這麼一類人,面目慈悲,卻心狠手辣,人前甜言蜜語,人後卻腹黑陰險。

唐代有位宰相,叫李林甫,世人形容他“口有蜜、腹有劍”。

他表面平易近人,不擺架子,嘴上也說得好聽,背後卻給人捅刀子。

唐玄宗讚美兵部侍郎盧絢氣質高貴,李林甫聽見了,擔心盧絢被重用,便將盧絢的兒子召來,對他說:

皇上想讓你父親去嶺南任官,如果你父親拒絕,肯定會遭貶。還不如以年紀大為由,主動請求一個清閒貴職。

盧絢果然不肯前往嶺南,便按照李林甫的建議,主動跟皇上請求離開帝都,到洛陽當閒差。

正是:逢人但說三分話,遇事勿拋一片心。

表裡不一的人最可怕,他們行好人之名,做壞人之事。

你永遠不知道他對你示好的時候,心裡打著什麼樣的算盤。

表面為人著想,實際上損人利己,口蜜腹劍,讓人防不勝防。

和這樣的人不可深交,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別有太多利益糾纏。

開口閉口都是這三種話的人,往往內心陰暗,最好別深交

3

頑固偏執的話

曾國藩的交友準則裡有一條:遠離迂腐之人。

因為這類人頑固,不開化,故步自封,眼界狹隘。與他們為伍,自己也會消極、封閉。

聽過一個小故事:

一個人買了缸漂亮的金魚,卻又不懂怎麼養,只知道每天給金魚餵食。

沒過幾天,金魚都變得病懨懨的。鄰居告訴他:“魚缸裡的水要經常換,不然魚會死的。”

那個人說:“金魚沒精神,肯定是沒吃飽,跟水有什麼關係?我多喂點魚食就行了。”

鄰居耐心地跟他說了半天養金魚的竅門,但那個人全當耳邊風,還一次性往魚缸裡倒了很多魚食。

結果第二天一看,金魚全都死了。

與極度偏執的人對話,容易有雞同鴨講的無力感。

他們對自己總“迷之自信”,拒絕反省,聽不進不同意見,也看不到自身的不足。

還總把問題歸結於別人,寧可強詞奪理地狡辯,也不承認自己的失敗。

哲學家羅素說:“愚者和狂徒對自己總是如此確信,而智者則滿是疑慮。”

真正睿智的人,思維開闊,不把無知當無畏,不把固執當堅毅。他們願意正視自己的缺點,接納不同的觀念,為了不斷完善自己,持續成長。

遠離極度偏執的人,這類人太過“唯我獨尊”,與他們相處,往往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活成老古董和頑固派。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愛笑的人,最討人喜歡?”

一個高贊答案是:“每個人都喜歡和快樂的人在一起。”

沒人願意住在臭水溝旁。人最大的荒唐,是與爛人爛事糾纏。

願我們,都能與積極真誠的人同行,讓心靈向陽而生,讓快樂、自信的陽光照射進來。

遠離內心陰暗的人,把每一寸好時光,都揮灑在美好的事情上。

TAG: 金魚盧絢深交病人抬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