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人性本善,荀子說人心本惡,該怎麼看待人性的本質?

孔子說人性本善,荀子說人心本惡,該怎麼看待人性的本質?

荀子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也非常尷尬的人物,按照一般的說法,他是中國先秦時代最後一位大儒,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按照這種介紹,荀子是個大儒,但事實上,荀子卻教出了李斯和韓非這兩位學生,這二位可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一個是理論派,一個是實踐派,這樣一來荀子的地位可就非常尷尬了。

一般學生牛了之後,老師的地位會被抬得很高,韓非和李斯都很出名,但他們頂著法家的標籤,很難把荀子給抬起來。

孔子說人性本善,荀子說人心本惡,該怎麼看待人性的本質?

而且荀子關於人心本惡的說法,跟主流儒家是不一樣的,因為在過去很長的時間裡,荀子一直都是不被重視的,尤其是他的性惡論,甚至經常被拿來做批判的靶子,跟孔孟之道的性善論完全不是一個路子。

但也是因為荀子,中國的儒家或者說中國的傳統思想,才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關於性善還是性惡,這兩派觀點互不相讓,並分別都有著理論和實踐,一時半會兒很難分出高下。

但事實上,這兩種觀點,只是在思想層次上有巨大的差別,而在實踐過程中,也就是實操過程,幾乎沒有差別。

孔子說人性本善,荀子說人心本惡,該怎麼看待人性的本質?

無論是性善論,還是性惡論,都主要教育的作用,性惡論主張透過教育改正人的行為,而性善論也認為教育很重要,要不然本來純粹的心靈就會被汙染。

說來說去,這兩派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差別是不大的,性惡論自然是主張,人要透過各種外在的條件來約束,小孩子要好好教育。

性善論同樣主張透過外部條件約束人性,要不然人性雖然本善,但是很容易變壞,這兩種觀點到最後,你幾乎都看不出來差別在哪裡,反正都是要用外部條件來約束人自身,從來都不主張放任自流。

這樣一來,對於個人來說,其實性善論性惡論意義不大,最終落實在行動上,都是不能過於相信人心,都必須要嚴格的約束自己和他人的行為,人性是靠不住的,哪怕是性善論,他們也都承認,純良的天性,很容易受到汙染,變得汙濁不堪,若不嚴加約束,肯定會出大問題。

孔子說人性本善,荀子說人心本惡,該怎麼看待人性的本質?

只不過在,在性惡論這個觀點上,法家走得更為徹底,說得也更加赤裸,從來不搞什麼遮羞布,直接了當地規定了各種最嚴厲的刑罰,讓人們不敢越界,不能越界,從外在約束人得行為。

儒家則先溫和一點,主張透過禮,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形成對規則的依賴,不能輕易違法規則,而一旦違背了禮,那相應的懲罰也是很嚴重的。

孔子說人性本善,荀子說人心本惡,該怎麼看待人性的本質?

但對於在哲學的高度,到底是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這個實在是很難有個明確的答案,雙方說的也都有道理,但從實踐的角度來講,人心本惡是更符合現實的,畢竟就算是善良的人性,也會被很快汙染變質的。

你認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呢,歡迎留言交流。

孔子說人性本善,荀子說人心本惡,該怎麼看待人性的本質?

TAG: 性惡論荀子性善論約束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