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最長古書的民間熟語:“長鼻給豬撲”

福州城2200多年的歷史中,《閩都別記》是一部不朽的傳說。

介紹福建、福州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的《閩都別記》、《福州民俗文化叢書》等,進入美國中學,曾經在福州城引起了轟動。

福建最長古書的民間熟語:“長鼻給豬撲”

《閩都別記》是福建歷史上流傳至今篇幅最長的一本傳奇話本小說,充滿濃郁的鄉土文化氣韻。《閩都別記》曾名《雙峰夢》、《閩都佳話》,創作於清代乾嘉時期,是一部福建人所寫的福建地方文學作品。

該書作者署名里人何求,它的創作基礎是福州說書藝人所講的大量民間故事,作者把這些故事加以整理,將它們依歷史先後貫串在一起,作成了這一部長達150餘萬字的鉅製。《別記》廣泛反映了以福州為中心的福建社會實際,雖然書中間雜有大量神怪內容,但基本的民情民俗都是真實可靠的,因而對研究福建地方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這些民俗民風的時間所在,大致是以清朝乾嘉年間為下限,至少可以向前涵蓋到明朝中後期。對於民風之內的男風,《閩都別記》的相關描述具體而全面,這在民間文是少見的。

福建最長古書的民間熟語:“長鼻給豬撲”

《閩都別記》成書於清乾隆時期,凡四百零一回,一百二十餘萬字。它以章回小說形式描寫了福州地區的社會生活,記錄了大量的民間傳說、歷史故事、地方掌故、風俗習慣、名勝古蹟、俚謠俗諺、方言土語等等,儲存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可補正史、方誌的不足,是研究福建地方史和社會學、民俗學及語言學的重要參考資料。作為一部地方文獻,它在這些方面的價值遠遠超過其文學價值。

本書故事以福州東山榴花洞為開端,聯貫到漢唐五代,特詳於開閩王氏,經宋元而迄於清初,內容是很龐雜的,大小故事拼湊在一起,缺乏系統,時間觀念很不謹嚴,文字亦欠雅馴,顯然出於說書人之口,迎合市民聽眾的低階趣味,是以很有一部分的不健康成分及對於少數民族的誣衊辭句。

然書中儲存有大量的福建(主要是福州地區)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和謠諺,這種口頭文學,值得民俗學家、語言學家以及研究福建地方史者和文學史者參考。隨便舉一些例子如下: 《說文》曰: “閩,蛇種也。”本書便殘留有人頭蛇身的神說和“山都木客”的故事,這可為探究福建原始社會的傳說提供材料。

福建最長古書的民間熟語:“長鼻給豬撲”

熟語是廣大民眾長期社會生活的集體智慧和結晶,許多熟語在表達各種民俗事象方面有深厚的文化積澱,一些熟語甚至成為後人研究民俗文化的“活化石”。熟語中的諺語是民間百姓口頭長期流傳的現成語句,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社會環境、日常生活和民俗事象的認知和經驗,是人們在長期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實踐中不斷總結出來的精闢詞語。

作為頗具特色的鄉土文學作品,《閩都別記》在各類故事描述中,也大量使用了各種熟語,使許多故事情節精彩紛呈,更加生動。時至今日,其中的一些熟語仍在閩中街衢巷陌流傳,成為民間經典。筆者根據該書章回順序,擇要介紹部分內容。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出自第3回,“過江泥菩薩,自身難保,還保別人?”其意分明。

“龍船鼻好轉彎”。

出自第6回,“此乃青娘出個龍船鼻與啟文轉彎之意”。喻給人臺階下。

“燒水殺鱟”。

出自第14回,林保曰:“燒水殺鱟魚,想錯了。”鱟魚為海生節肢冷血動物,肉可吃,從海里捉來無須燒水即可宰殺。此喻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福建最長古書的民間熟語:“長鼻給豬撲”

“小鬼未見大豬頭”。

出自第30回,劉尚傑之舅俞百均曰:“小廟鬼未見大豬頭。”舊時民間祭祀重要神靈時,一般都供以大豬頭等供品,以示虔誠和隆重。小廟中的小鬼當然沒有這種待遇。喻指未見大世面。

“貪多嚼不爛”。

出自第30回。喻貪心,適得其反。

“鼓樓前拾柴配”。柴配,木柴碎片,木屑。《閩都別記》第32回說,福州鼓樓前中藥店學徒徐得興和餘百均曾在鼓樓前拾柴配,後成為生死患難的總角之交。此後福州民間常以這句話喻非同一般的朋友關係。

“鼓樓頂掏時辰牌――挨時度日”。

掏,拿也。明清時期,福州鼓樓的屏山山頂建有三層高的鎮海樓,其上有計時辰的滴漏和自鳴鐘,每到一定時刻,就有人去掛時辰牌,報告時刻。由於要等待時辰,時間消磨很多,所以後來民間以此喻懶惰者消極怠工。

“揀揀揀,揀個沒尾狗”。

出自36回。喻指挑挑揀揀,最後卻揀個最差的。

“長鼻給豬撲”。

出自第40回,“無本去賭,人皆知是長鼻,無人與賭”。長鼻,指貪小便宜,閩中民間有“長鼻乞豬撲”的俗語。

“風吹鴨蛋殼,財破心安樂”。

出自第42回。說的是有一富人姓童名奎,家財十數萬。但其好賭,每日都攢著兩個裝滿碎銀的鴨蛋殼去賭場豪賭,都是輸個精光,空手而歸。輸後童奎將鴨蛋殼拋向空中,還笑曰:“風吹鴨蛋殼,財破心安樂。”此後民間以此喻敗家子。之後,閩中民間或引申為破財消災,俗語有“破財圓命”之說。

未完待續。

TAG: 別記福州熟語福建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