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一首詩,一個傳說,成為最美的文化符號。

穀雨,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

在我國農耕文化中,穀雨將“谷”和“雨”聯絡在一起,表示

“雨生百穀”

。穀雨之後,氣溫逐漸升高,雨量逐漸增多,空氣溼度加大,最適合穀類作物生長。

穀雨適逢暮春,也是一年中最好的時節。柳絮飛落、新萍出水、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融和的天氣,清淨明潔的空氣,成為踏春最好的時節。

最早在《論語》中就有記載: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心心嚮往之,那是曾皙對理想生活的描摹。

穀雨,一首詩,一個傳說,成為最美的文化符號。

關於穀雨的詩詞,歷史上有很多。

有清朝鄭板橋的《穀雨》“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有唐朝曹鄴《老圃堂》裡的“邵平瓜地接吾廬,穀雨干時手自鋤”;還有宋朝曹組《水龍吟·牡丹》裡的“曉天穀雨晴時,翠羅護日輕煙裡。酴醿徑暖,柳花風淡,千葩濃麗。”

其中以宋朝詩人朱槔的《穀雨》詩最具代表:

天點紛林際,虛簷寫夢中。明朝知穀雨,無策禁花風。

石渚收機巧,煙蓑建事功。越禽牢閉口,吾道寄天公。

穀雨時節,雨落紛紛,紛紛點點的雨降落在遠山和叢林。站立在屋簷下,雨絲籠罩著屋簷,煙雨之中,如在夢裡。明天就是穀雨節氣了,看著花瓣飄落在風雨中,卻無能為力。

田地裡的人都還在忙碌著,穀雨最重要的農忙時節大家都忙得熱火朝天。披在他們身上的蓑衣,可以說立下了汗馬功勞。鳥兒悄無聲息、院子裡的牲口也閉口無聲,寧靜的時光裡只有落雨的聲音,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也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全詩描摹的正是暮春穀雨時節的美好畫卷。動靜結合,下雨與農人的勞作是動,詩人的站立和牲口的閉口是靜;虛實相應,下雨是寫實,“寫夢中”與“寄天公”是虛寫,表達了詩人在美妙的實景中的享受和品味。

穀雨,一首詩,一個傳說,成為最美的文化符號。

另外,關於穀雨的來歷,除了所謂的農耕二十四節氣外,還有一個傳說。

它和漢字的創造者倉頡的造字傳說有關。

據《淮南子·本經訓》記載

“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意思是說,因為倉頡造字有功,玉皇大帝便賜給人間一場穀子雨,以慰勞聖功,這就是“穀雨”的來歷。

傳說上古黃帝時期,有一個叫倉頡的人,一日他在林中狩獵,看到了動物的腳印,突發靈感要為人類造字。於是他開始遊歷天下,耗費三年心血終於造出了漢字。

造出漢字之後,人類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對人類來說是一個偉大的創舉。天帝為了表彰他,獎給了他一尊小金人。為人謙卑的倉頡,拒絕不收。

天帝問其緣由,倉解說我不要小金人,一人獨貪功德,這功勞應該是全天下人的。天帝問他想要什麼?倉頡回答:“想要五穀豐登,天下人都有飯吃。”

果然第二天,他醒來時發現整個村子到處都落滿了一層黃澄澄的穀子,原來天帝真的答應了他的要求,命令下了一場穀子雨。黃帝得到訊息大為感動,為了讓人們記住倉頡的功績,於是就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穀雨”。

穀雨,一首詩,一個傳說,成為最美的文化符號。

關於這個傳說,一看便知道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倉頡造字功績的讚美。無論如何,穀雨節氣背後深深的文化故事,還需我們世代傳承。

TAG: 穀雨倉頡天帝時節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