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耕:寫作讓我的夢想生根發芽

牛耕:寫作讓我的夢想生根發芽

牛耕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商丘人,也是一位篤信“童心不泯、快樂常在”的教育工作者,他近年來出版的散文集《飛翔的蒼耳》《再見,小時候》深受讀者喜歡。很多讀者評價牛耕的作品充滿了豫東農村的鄉土味兒,讓人找回了埋藏在心底的美好童年回憶。

“我的閱讀是從小時候翻看一本本連環畫開始的。說來奇怪,儘管當初看過的那些連環畫是黑白的,畫面是靜止的,可是在童年的記憶裡卻自動添加了色彩,故事情節也是生動連貫的,無形中增添了自己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聊起小時候的文學啟蒙,牛耕笑著說。

閱讀是一種興趣,也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讀書愈多,精神就愈健壯而勇敢。牛耕說,讀一本好書,就像一場精心營造的情感體驗,讓人們開闊視野、積累詞彙、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我們很多人都會記得小時候讀過的語文課,記得朱自清父親的背影、記得魯迅童年的夥伴閏土、記得冰心的那盞小橘燈……作家們沒有美化自己的童年,也沒有刻意渲染當年的貧困,而是從童年記憶中汲取養分,把童年時的記憶付諸筆端,與我們一起用心靈感受,讓我們學會從平淡生活中捕捉難忘的瞬間,給我們在匆忙的日子裡留下一份厚重的記憶。”牛耕對童年的感受和記憶非常深,工作之餘,他寫了不少關於童年的文字。

談到散文集《飛翔的蒼耳》《再見,小時候》的創作,牛耕說:“隨著時間的沉澱和文字的更新,童年的記憶就像被一個個啟用,那些我以為消失了的畫面,在我的回憶裡逐漸鮮活起來。就像小時候看過的那些連環畫、那些黑白電視劇,重新回憶的時候,那些畫面居然還是彩色的。”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透過這些年的堅持寫作,牛耕逐漸認識到想要成為一名作家,就一定要具備足夠的認知和洞悉,這樣才能夠用文字把自己的真實情感體驗表達出來。

他深有感觸地說:“如果一個作者不夠敏感,認知不夠深刻,那麼在他的作品裡就難以寫出最為真實的內容。我喜歡老家的一草一木,酸甜的桑葚、黏牙的青棗、甜膩的黑豆、多汁的茅根、紅豔的褚桃……能嘗的就吃,不能吃的就玩。尤其是莊稼地裡的蒼耳,在鄉下唸書的時候,和村裡的小夥伴們經常拿它們做惡作劇,而我更喜歡它們的播種方式。說實話,小時候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一文的時候,由於年齡和閱歷,大家對蒲公英、蒼耳的理解還不夠深刻。後來我們才漸漸懂得:再不起眼的種子,都有自己的夢想。時機成熟的時候,縱然它們沒有翅膀,也要藉助機會去努力飛翔。”

緣於此,幾年前,牛耕的第一本童年回憶錄出版時,就選用《飛翔的蒼耳》為書名,書中《摔凹窩》一文入選到河南省中小學多文字閱讀實驗教材,還有一些作品入選中小學語文閱讀理解及聽力考試試卷。

寫作和閱讀一樣,會讓人上癮。繼《飛翔的蒼耳》出版發行後,牛耕的第二本童年回憶錄《再見,小時候》2021年3月由南方出版社印刷出版。如果順利,他的第三本童年回憶錄《再見,舊時光》今年年底也將和大家見面。牛耕說:“所有的經歷都是成長。當時機成熟的時候,把那些珍貴的回憶用自己的文字留下來,這也是我曾經的夢想。堅持閱讀和寫作,堅持不懈地奔跑,就是為了追上曾經在舊時光裡被寄予厚望的那個自己。”

如果說閱讀會讓人安靜、讓人幸福、讓人釋懷,那麼寫作就是一種沉澱、一種成長。文學創作其實是作家一個人的艱苦勞動,是否具有堅韌的品格直接決定著作家成就的大小。牛耕說:“在閱讀裡成長,給夢想甘甜的雨露、溫暖的陽光,即使經歷無數次的風霜雨雪,只要堅持夢想,努力生長,終會擁有自己的春天!”

(本報融媒體記者 李 巖 來源:商丘日報)

編輯:英姿

編輯:英姿

TAG: 牛耕童年蒼耳小時候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