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老子·德道經》達到和產生“修之身,其德乃真”

實踐《老子·德道經》達到和產生“修之身,其德乃真”

原創:熊春錦 德慧智

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備最快樂!

傳播:國學丨文化丨親子丨教育丨中醫 | 健康

傳遞:愛地球 | 愛萬物 | 正能量

實踐《老子·德道經》達到和產生“修之身,其德乃真”

在歷史上中華民族以修之身為根本、為基礎、為前提的天人合一的優秀文化,被社會中沒有進行修之身實踐的人,自以為是所逐步地拋棄,特別是黃老學說,傷損最為慘重。對這些現象要有足夠清醒的認識,所以,對於黃老學說的研究,要高度重視原文原字,大家也許就可以比較順利地發現很多這方面的內容。經典誦讀,是實踐《老子·德道經》和其它著名經典,達到和產生老子“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孔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德治自己和家庭、社會和國家的重要方法;經典誦讀是個人和家庭進行道德修養、修真實踐的一項重要內容;經典誦讀方法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符合漢字和漢語內在客觀規律性的獨特的學習方法;經典誦讀,是具有民族傳統道德文化特點和民族教育特徵的學習方法。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機。古往今來傳統教育的特徵是道德,民族教育的特點都是為家庭和民族培賢育聖,學習做“修之身,其德乃真”的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人修德,以德養慧;慧智雙運,培賢育聖。教中寓學,德養心性;學中寓教,復興道德。古聖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為什麼說是“明明德”?因為人類需要依靠智慧來明白道德之理,“為學者日益”的後天智識單方面的明德,並不能全面地掌握傳統道德文化的精髓。需要“為道者日損”的先天慧識明德,共同主宰心靈和大腦,才能真正掌握完整的道德學說思想系統。慧明德與智明德同步共運,形成大智大慧才能真正做到“明明德”。

實踐《老子·德道經》達到和產生“修之身,其德乃真”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一個全面掌握和實踐經典的一元四素方法論的時期,“德、道、象、數、理、炁”六大方法整體把握地進行教育與實踐,高度協調統一地同步運用智識與慧識認識自然、社會和生命萬物。留下了許多精神營養極為豐富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著名經典。這些著名經典,透過經典誦讀的方式,能夠培養讀者的道德心靈,開啟讀者的慧識,提升讀者的智識。但是,歷史上從春秋戰國為起始,對道德文化的學習和研究以及教育,因為對老子“修之身”和孔子“修身”的認識開始產生了變化,由於掌握方法的差異性和進行實踐路徑的不同性,對經典的認識也就開始產生了變化。歷史上對道德能量最為豐富的著名經典《周易》和《老子·德道經》,在研究、學習和實踐中,就逐步地形成了兩大流派。其中的“象理派”(也稱理形派)純以後天智識研究為主,只重視經典的哲學意義和社會意義;而“數炁派”(也稱理炁派)則比較完整地重視經典內的一元四素的完整性,也就是對經典中富含的“德、道、象、數、理、炁”六大元素整體地重視。不僅注重經典的哲學意義社會意義,更重視經典對人生、對人體心靈和智慧的意義。不僅注重經典對人體後天智識系統的明德作用,更為偏重於經典對先天慧識系統的明德作用。可惜的是所謂的數炁派,後來逐步從社會文化教育領域中失傳。整個社會主流被象理派所獨佔,人們只能獨眼慧盲而智明地研究經典。導致極為珍貴的經典誦讀方法,這一包含著一元四素方法論的優秀學習方法,這一能實現“與古人居”和“與古人謀”的教育方法,也被從社會教育中拋棄長達百年之久。經典誦讀這一煅造道德人格和心靈品格的寶貴方法,逐步退入了山林和民間。理炁學說中最珍貴的莫過於心法。隨著各種系列心法的逐步失落,“無為”丟失“有為”興起,人類社會主流只剩下了“有為”的理形學說和它所含的一些有為方法,對透過經典誦讀教育能建設道德心靈品格,開慧益智的認識,也就必然地進入了盲區。

配圖:玉至

實踐《老子·德道經》達到和產生“修之身,其德乃真”

TAG: 經典道德誦讀明德智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