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三字經

醫之始,本岐黃;靈樞作,素問詳。

指黃帝。

shu,讀輸。

祖國醫藥學,相傳起源於岐伯和黃帝。

《靈樞》、《素問》屬《內經》的兩大部分,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醫學經典,兩書主要內容是闡明人體的生理、病理、病因和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以及養生等方面。《素問》較《靈樞》閘述得更加詳盡。

難經出,更洋洋!

洋洋

盛大貌。

《難經》也是一部古典醫書,相傳為春秋戰國時代秦越人(扁鵲)所著,內容主要是解釋和發揮《內經》的經文,並作了一些補充。自《難經》書出之後,祖國醫學的內容更加充實豐富,可謂“洋洋大觀”了。

越漢季,有南陽,六經辨,聖道彰。

yue,讀熱,此處作“到了”解。

南陽

地名,此處指張仲景。

六經

中醫術語名詞,指太陽、陽明、少陽、少陰、太陰、厥陰。

聖道

此處指神聖的中醫學。

zhang,讀章。顯著發揚的意思。

到了東漢末期,南陽人張仲景,在《內經》六經分證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實發展了“六經辨證論治”的方法,使神聖的祖國醫學得到進一步發揚。

傷寒著,金匱藏,垂方法,立津樑。

傷寒

指《傷寒論》。

金匱

kui,讀愧,指《金匱要略》。

《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兩書,具體體現了張仲景的學術思想和“辨證論治”的方法,給後世醫家在《內經》理論原則與臨床實踐之間架設了橋樑。

李唐後,有千金,外臺繼,重醫林。

千金

指《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外臺

指《外臺秘要》。

唐代的著名醫學著作,當推孫思邈著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以及王燾著的《外臺秘要》。這幾部書都是臨床具有較高實用價值的參考書,一直受到醫學界的重視。

後作者,漸浸淫,紅紫色,鄭衛音。

浸淫

漸漸發展擴散。

紅紫色

紅色是正色,紫色是雜色,此處比喻“正” “雜”相混。

鄭衛音

指春夥時代鄭、衛二國的音樂,它們在歷史上都被看作非正派文雅的音樂。

唐代以後的醫藥學著作逐漸地多起來了,在內容方面、其中不免有成熟的與不成熟的、正確的與錯誤的相互混雜,好象紫色與紅色、鄭衛之音與文雅之音混雜在一起一樣。

迨東垣,重脾胃,溫燥行,升清氣,雖未醇,亦足貴。

dai,談代,等到。

東垣

垣 yuan,讀元,人名。姓李名杲字明之,晚年號東垣老人。

chun,讀純,通常指味道純厚的酒,此處作純粹解。

到了金代醫學家李東垣,首倡脾胃學說,主張用溫補昇陽燥溼的藥物來升提清氣,他的處方藥味較多,性味也比較龐雜,按“純潔簡明”的要求雖有不足的地方,但他的醫學理論和臨床經驗卻是很寶貴的。

若河間,專主火,遵之經,斷自我,一二方,奇而妥。

河間

地名,這裡指劉完素。完素又名守貞,河北省河間縣人。

此處指《內經》。

此處指劉完素。

又如金代的劉河間,他的學術思想專從“火”字著眼,無論是時行熱病和雜病的治療,都主張用清熱降火和益水的方法,他這“以火為主”的學說,雖然是從《內經》的病機理論發展而來。但這一學說卻自他首創。劉河間制定的幾個方劑,如“雙解散“、“三花神佑丸”等,無論從組方理法到臨床效應,都妥善而可靠。

丹溪出,罕與儔,陰宜補,陽勿浮,雜病法,四字求。

han,讀漢,(上聲),稀少。

四字

此處指朱丹溪歸納雜病因機的“氣、血、痰、鬱”四字。

自元代的朱丹溪名世,就很少有人能夠比得上他的學術造詣。他提出人體“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學說。在很多疾病的治療上,著重補陰、滋陰以配陽,不使陽獨浮越;他還將雜病的病機歸納為“氣、血、痰、鬱”四個方面,達到了由博返約、提綱挈領的目的。

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過。

子和

人名,姓張,名從政,字子和,號戴人。

攻破

此處指醫學上的一種治療法則。

zhong,讀眾,恰好對上。

再如金代的張子和,他認為疾病侵入了人休,應立刻祛除它,在治療上主張使用汗、吐、下等攻破方法,但也強調有的放矢,中病即止,不使太過而傷正。

四大家,名聲噪,必讀書,錯名號。

必讀

指明朝末年李中梓著的《醫宗必讀》。

以上列舉的劉河間、張子和,李東垣、朱丹溪,後世稱為“金元四大家”,名氣都很大。但在明朝末年李中梓所著的《醫宗必讀》這部醫書中,卻將東漢末期的張仲景與金元時代的劉河間、李東垣、朱丹溪合稱為“金元四大家”,這顯然是弄錯了。

明以後,須酌量,詳而備,王肯堂。

zhuo,讀桌(陽平)。酌量,反覆衡量、考慮。

王肯堂

人名,字宇泰,明代著名醫學家。

明代以後的醫學家和醫學著作就更多起來了,由於醫學的發展,流派既多,後之研習醫學的人,必須有所斟酌。明代醫學書籍中,內容比較詳細而完備的,要推王肯堂所著的《六科證治準繩》了。

薛氏按、說騎牆、士材說、守其常。

薛氏按

指明代闢立齋所著的《薜氏醫案》。

騎牆

比喻沒有把握,無明確態度。

士材

人名,姓李名中梓,字士材。

薛立齋所著的《薛氏醫案》,其中有些議論缺乏自己的見解,沒有明確的態度,李士材所著的《醫宗必讀》講的是常規常法。

張景嶽、著新方、石頑續、溫補鄉。

張景嶽

名介賓,號景嶽。

新方

指《新方八陣》,是《景嶽全書》中的一部份。

石頑

人名,姓張,名璐,號石頑。

張景嶽認為古方雜湊各門,既多且雜,透過整理,歸納為補、和、攻、散、寒、熱、固、因八大類,稱為“古方八陣”。後來他又將自己的經驗方,也按上述辦法歸類,稱為“新方八陣。”

張石頑的學術思想與景嶽基本相同,其處方用藥也大多是採用溫補一類的方法。

獻可論、合二張。

二張

指張景嶽與張石頑。

趙獻可

號養葵,明代著名醫學家,他所著的《醫貫》—書,強調“腎命”在人體的重大作用,是結合張景嶽、張石頑二人的學術思想,進一步發展提出這一論點的。

診脈法、瀕湖昂。

瀕湖

瀕,bin,讀兵,人名,姓李,名時珍,號瀕湖。著有《本草綱目》、《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書。

ang 讀骯(陽平),作高、貴解。

在研究脈學方面,明代的李瀕湖是卓有成就的。

數子者,各一長,揆諸古,亦荒唐。長沙室,尚彷徨。

kui,讀葵,估量。

長沙

指張仲景,據說張仲景曾做過長沙郡太守。

徬徨

pang huang,讀旁 皇。原意為遊移不定,此處作不知所從解。

以上列舉元明以後的幾位醫家,雖各有專長,但他們的學術造詣與著作,若以《內經》、《難經》的水平來估量,則距離甚遠,即使與漢代的張仲景相比,他們也還只能算是在大師的門外彷徨膽仰。

惟韻伯,能憲章,徐尤著,本喻昌。

韻伯

韻 yun,讀運。人名,姓柯名琴,字韻伯。

憲章

根本的章程。

徐尤

指徐忠可與尤在涇兩人。

喻昌

名,字嘉言。

到了清朝時代,只有柯韻伯能夠將《傷寒論》的奧義(包概理法方藥)整理出來,他的《傷寒來蘇集》對註解傷寒論來在,能像“憲章”那樣嚴謹。至丁徐忠可的《金匱要略論注》和尤在涇的《傷寒貫珠集》、《金匱心典》、《金匱翼》這些著作,都有其成功之處。而徐、尤與喻昌在學術思想上,有一定淵源關係。

大作者、推錢塘。

錢塘

指清代醫學家張志聰、字隱庵和高世栻、字士宗,因兩人都是浙江省錢塘人。

清代還有兩位大醫學家、著作家,那就是浙江錢塘人張隱庵和高士宗,他們既是同學,以後又都在杭洲侶山堂講述醫學,主張集體著作,著有《索問集註》、《靈樞集註》、《侶山堂類辨》、《本草崇原》、《傷寒論集註》等書。

取法上 得慈航。

慈航

渡越海洋的大船。

習研祖國醫學,如能效法,借鑑以上所列舉醫家的治學方法和學術經驗,就好象得到了渡越海洋的大船,能安穩地到達彼岸。

中醫三字經

中風第二

人百病,首中風,驟然得,八方通。

中風

中,zhong,讀眾,射箭對準了目標稱中。此處中風為病名。

zhou,讀縐,疾速,突然。

八方

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位。

《內經》說:“風為百病之長”,人類所患的各種疾病中,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中風病,這種病大都來勢猛驟,引起這種病的原因很多,可以說來自四面八方。

閉與脫,大不同,開邪閉,續命雄,固氣脫,參附功。

閉與脫

此處指兩種不同性質的危急重證,即“閉證”與“脫證”。

續命

指“小續命湯”。

參附

指“參附湯“。

中風急證,大致可分為“閉證”與“脫證”兩大類:閉證的症狀有:神昏不語,痰涎湧塞,牙關緊閉、面赤、兩手握拳、或二便閉結;脫證的症狀則有不省人事,口張手撒,汗出如珠、二便失禁,肢體厥冷等。治閉證須用疏通的方法,以小續命湯力量最為雄厚;治脫證耍用固本的方法,用參附湯功效較好。

顧其名,思其義,若舍風,非其治。

中風這種病,顧名思義,是一種卒然倒地、有失語癱瘓等症的急證,不是普通傷風感冒。治療中風證,如果捨棄了卒中的特點,就會迷失施治的方向。

火氣痰,三子備;不為“中”,名為“類”,合而言,小家伎。

火、氣、痰

此處指病因。

三子

指金元四大家中的劉河間、李東垣、朱丹溪三人。

ji,音義同“技”,指的技術、才能。

關於中風病的病因,劉河間認為屬火;李東垣認為屬氣虛;朱丹溪認為屬痰,三家持論不一。後世醫家為了與卒然中風相區別,將火、氣、痰所引起的中風稱為“類中風”。劉、李、朱三子的說法,雖然各指中風時的一種現象,究竟屬於一家之言,只能算是小家方技。

瘖歪斜,昏仆地;急救先,柔潤次;填竅方,宗金匿

yin,讀音,啞不能出聲。

喎斜

喎 wai,讀歪, 口眼偏向一側。

pu 讀鋪,向前跌倒。

真正的中風病發生的時候,出現口不能言、口角、眼暗歪斜、卒然昏迷不醍、倒地等症伏,應首先採用急救措施,或開閉、或固脫,待其病情稍定,再選用柔肝熄風等劑。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填實空竅的方法,如《金匱要略》所指“風引湯”之類(方見《金匱要略》)。

虛癆第三

虛癆病,從何起?七情傷,上損是。歸脾湯,二陽旨。

虛癆

病名,概指慢性的虛弱病證。

上損

心、肺、胃方面的虛損證候。

二陽

足陽明胃。

虛癆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多半是由於七情太過所致。情志所傷,大都會出現心、肺、胃方面的虛損症狀,這叫“上損”,可用歸脾湯。這一治法,是根據《內經》“二陽之病發心脾”的旨意來定的。

下損由,房幃邇。傷元陽,虧腎水。腎水虧,六味擬。元陽傷,八味使。各醫書,技只此。

下損

肝、腎方面的虛損證候。

房幃

幃,wei,讀韋,帳子。房幃,指房事。

er,讀耳,近。

元陽

指腎陽。

腎水

指腎陰。

下損證候產生的原因,是由於房中太過,損傷了腎陰或腎陽所致。腎陰虧虛的,用六味地黃丸;腎陽虧虛的,用八味地黃丸。各家介紹因房事太過所致虛癆病的治療,不過是按上述兩方化裁運用罷了。

甘藥調,回生理,建中湯,金匱軌。

甘藥

指味甜而富於滋培的藥物。

回生

挽回生命。

gui,讀鬼,軌道,可遵循的道路。

後世醫家們用甘味的藥物調治虛癆,具有回生的作用,其理是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這個治療法則是從建中湯一方穎悟而來的,這是《金匱要略》治虛癆病的軌道。

薯蕷丸,風氣弭, 蟲丸,幹血已,二神方,能起死。

弭 mi,讀米。止住、平息。

此處作治癒解。

幹血

指血液乾枯之癆病。

薯蕷丸發散與補益同用,治傷風失治變成虛癆之證;大黃 蟲丸(方見《金匱要略》)攻補兼施,治內有幹血的癆傷。二方如果使用恰當,可以取得神奇的效果,甚至能起死回生。

咳嗽第四

氣上嗆,咳嗽生,肺最重,胃非輕。

qiang,讀槍。氣往上逆。

氣以下行為順,若是氣往上逆,就發生咳嗽。咳嗽的病位雖然主要在肺,但與胃的關係也非常密切。

肺如鍾,撞則鳴。風寒入,外撞鳴;癆損積,內撞鳴。

癆損

癆指虛癆,癆瘵;損指虛損。

肺好比金屬鑄的鐘,受到撞擊就會發出聲響來,風寒等六淫之邪,外從皮毛口鼻侵入,可以發生咳嗽,“外撞”則鍾嗚,七情過極,勞傷虛損不復、痰飲內積,也更可以發生咳嗽,“內撞”則鍾亦鳴。

誰治外?六安行;誰治內?虛癆程。

此處指用什麼方法。

六安

方劑名,指張景嶽 “六安煎”,由陳皮、茯芩、甘草、杏仁、白芥子、生薑組成。

用什麼方劑來治療外感咳嗽呢?以“六安煎”之類為宜;用什麼方劑來治療內傷咳嗽呢?應當根據虛癆病發展程度,按照治療該病的原則,選用適當藥物。

挾水氣,小龍平;兼鬱火,小柴清。

鬱火

指鬱積所生之熱。

無論內傷外感,如果兼有水氣,宜先用小青龍湯來消降水氣止咳平喘;若挾有鬱火,可遵循小柴胡湯組方之義,選用柴胡、黃芩之屬,解鬱清火。

姜細味,一齊烹,長沙法,細而精。

千姜、細辛、五味子三藥同用治療痰飲咳嗽,是張仲景的配伍方法,有它細緻而精確之處。

瘧疾第五

瘧為病,屬少陽,寒與熱,若迴翔。曰一發,亦無傷 ,三日作,勢猖狂。

瘧疾這種病,按“六經辨證”屬少陽病的範疇。這種病的惡寒發熱,其規律是以一日或三日為期,重複發生。若是一日一發的,病情較輕,若是三日一發的,則病勢較重。

治之法,小柴方。熱偏盛,加清涼;寒偏重,加桂姜;邪氣盛,去參良,常山入,加倍強.

治瘧疾,可用小柴胡湯,但臨證必須弄清寒、熱、邪、正的情況,靈活加減用藥,假令熱邪偏盛,則加用清涼之類藥物,若是寒邪偏重,應加用桂枝、乾薑一類溫熱藥物;如果病邪旺盛而正氣未虛,則小柴胡湯內應減去人參,加常山、草果之類,其療效可以倍增。

大虛者,獨參湯,單寒牝,理中匡;單熱癉,白虎詳。

pin,讀聘,寒多的瘧疾叫牝瘧。

dan ,讀蛋,只發熱不惡寒的癉瘧,

體氣十分虛弱的人患瘧疾,須用獨參湯來增強體力,以抵禦病邪;若只發冷而不發熱的牝瘧,就應當用理中湯來匡助,只發熱而不發冷的癉瘧,可從白虎湯的立法組方中求得治法。

法外法,辨微茫,消陰翳,制陽光,太僕注,慎勿忘。

太僕

官名,此處指唐代王冰。

微茫

此處指極細小而又模糊的症狀。

消陰翳、制陽光

翳 yi,讀意,消陰翳、制陽光是指唐朝王冰注釋《內經》提出來的兩種治療法則。

治瘧除上述方法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辦法,例如臨證時注意捕捉和分析那些細小或模糊不清的症狀;或者採用“益火之原,以消陰翳;”或者採用“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這是王太僕註釋《內經》提出的兩大治病法則,治療瘧疾病有時也需要運用它,這一法則必須牢牢記住,不可忽略。

痢疾第六

溼熱傷,赤白痢,熱勝溼,赤痢漬;溼勝熱,白痢墜。調行箴,須切記。

zi,讀自,浸漚釀成。

zhen,讀針,勸告、勸戒。

溼熱之邪傷害了腸胃,發生腹痛、大便次數增多、肛門墜脹、瀉下粘稠汙穢等症,稱為痢疾病。如果瀉下之物膿血赤白相雜叫“赤白痢”;如果熱邪偏重,則瀉下象血樣的粘稠物、叫“赤痢”、若溼邪偏重,則瀉下白色的粘稠物叫“白痢”。治痢有一個總原則,那就是“調氣”與“行血”,所謂“調氣則後重自除,行血則便膿自愈”。這一規箴,必須切切牢記。

芍藥湯,熱盛餌;平胃加,寒溼試;

芍藥湯,可以用來治療熱邪偏重的痢疾病;如果屬於寒溼偏盛的痢疾病,可用平胃散加減治療。

熱不休,死不治,痢門方,皆所忌,桂葛投, 鼓邪出,外疏通,內暢遂。

痢疾病患者如果一直髮熱不止,這是病勢沉重的訊號,不容易治療。在這種情況下,一般的治痢之方都不適用,當先用桂枝湯或葛根湯鼓動病邪從表外出,疏通病邪出路,使體內氣行血暢,也許能治癒這種痢疾重病。

嘉言書,獨得秘,寓意存,補金匱。

喻嘉言治療此病,有獨得的秘法,他在所著醫書《寓意草》中,記載了不同的幾種治療方法,補充了《金匱要略》治痢疾方法之不足。

心腹痛胸痺第七

心胃痛,有九種,辨虛實,明輕重。

心口胃脘部疼痛,大致可分為蟲痛、注痛、氣痛、血痛、悸痛、食痛、飲痛、冷痛、熱痛九種,治療時必須首先辨清它的虛實性質和病因。

痛不通,氣血壅;通不痛,調和奉。

疼痛的發生,都是由於氣血經脈壅滯不通的原故,只要能使這些壅滯部位通暢,也就可以不痛。這就是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因此治療疼痛,應該採用疏導通暢等調和之法。

—蟲痛,烏梅丸。二注痛,蘇合研。

治療九種心胃痛的主要方藥是:一:蟲痛,用烏梅丸治療。二、注痛,其痛象針刺一樣,用蘇合香丸研服。

三氣痛,香蘇專。四血痛,失笑先。

三、氣痛,香蘇飲治療這種疼痛可以說“擅專其長”。四、血痛,應該先考慮用失笑散。

五悸痛,妙香詮;六食痛,平胃煎。

quan,讀全,此處作平定解。

五、悸痛,屬於“虛怯性”疼痛,病人自覺心下動悸,用妙香散可以平定。六、食痛,是因為飲食積滯作痛,可用平胃散加減煎服。

七飲痛,二陳咽;八冷痛,理中全;九熱痛,金鈴痊。

此處指痰飲之邪。

七、飲痛,是停飲作痛,用二陳湯之類。八、冷痛,用理中湯治療,按理法方藥而言,都體現得很完備。九、熱痛,用金鈴子散可以治療痊癒。

腹中痛,照諸篇;金匱法,可迴天,諸方論,要拳拳。

諸篇 此處指上述九種心胃痛的治療方法。迴天 徹底挽回的意思,此處極言功效顯著。諸方論 此處指《金匱要略》腹漏、寒疝、食宿病脈症並治等篇所載的理法方藥。拳拳 遵守不途的意思。

腹中痛,先分別疼痛部位,參考上述九種治療方法。另外,《金匱要略》一書有許多治療腹痛的方和論,其功效極好。關於這些方論,要認真研讀,遵守不逾。

又胸痺,非偶然,薤白酒,妙轉旋,虛寒者,建中填。

胸痺

病名,指胸滿、胸痛的病證。

胸痺病,並不是偶然發生的,大都由於胸中陽氣不宣而致,栝蔞薤白白酒湯,能轉旋胸中陽氣,起到寬胸止痛的作用。如果胸痺是屬於虛寒引起的,可用大建中湯補虛助陽,驅寒散痺填虛。

膈食反胃第八

膈食病,津液幹;胃腕閉,穀食難。

穀食

此處泛指一切食物。

膈食病,是由於津液乾涸所引起的,因為上脘部的賁門變窄或阻閉,所以吃東西作梗,食物難以下行。

時賢法,左歸餐,胃陰展,賁門寬,啟膈飲,理一般。

左歸

方劑名,即左歸飲。

胃陰

胃中津液。

賁門

胃的上口,與食道相連線處。

啟膈飲 方劑名,《醫學心悟》方,川貝母、沙參、川鬱金、幹荷蒂、砂仁殼、杵頭糠、茯苓、石菖蒲。

近代名醫們治療此病,多以“左歸飲”加減給病人服用,使胃中津液充實,賁門得以寬展,這樣食物便能嚥下了。《醫學心悟》用“啟膈飲”治療膈食病,一般也可以採用。

推至理,衝脈幹。大半夏,加蜜安。金匱秘,仔細看。

衝脈

奇經八脈之一。

進一步推求膈食病的病因病理,便可以知道與衝脈之氣上逆有很大關係。張仲景用大半夏湯加蜂蜜治療此病,其目的就在於潤燥降衝,這是《金匱要略》的秘訣,應仔細地從中在尋求。

若反胃,實可嘆,朝暮吐,分別看。

患反胃病,實在可憐可嘆。早晨吃下食物,傍晚時又吐了出來;或者傍晩時吃下的,次日早晨又吐出來。這種病不僅要與膈食病分別看待;就是朝吐與暮吐其病機性質也有區別,不盡相同。

乏火化,屬虛寒,吳萸飲,獨附丸,六君類,俱神丹。

獨附丸 用附子一個,依法炮製,研為細末,水泛丸,用慄米炊下一錢。(斗門方,見《時方妙用》治膈噎奇方)。

反胃的原因是由於中、下二焦火氣不足,化生功能衰弱所致,屬於虛寒性病證。應該用溫補扶陽的藥物來治療,如吳茱萸湯、獨附丸、六君子湯之類,這些都是具有神奇功效的方劑。

氣喘第九

喘促症,治分門,魯莽輩,只貞元,陰霾盛,龍雷奔。

陰霾

霾mai,讀埋。陰霾,天空昏暗,此處指人體內陽氣不足,濁陰充塞。

龍雷

此處指人身的相火。

喘促症是呼吸急促、氣逆而上的證候,其治療必須分門別類,搞清新久虛實,寒熱,痰飲等,然後給予不同的方藥。有些粗枝大葉的醫生,只知道用貞元飲,“執一方以應百病”,結果使人體陽愈不足而陰愈有餘,陰盛格陽,遂至相火奔騰而浮越於上。

實喘者,痰飲援,葶藶飲,十棗湯,青龍輩,撤其藩。

fan,讀凡,籬笆或屏障。

實證的氣喘,主要是因為體內有痰飲之邪作其後援,應選用葶藶大棗瀉肺湯或十棗湯、小青龍湯等撤其痰飲,毀其“籬笆”,使藥物能直達病所。

虛喘者,補而溫,桂苓類,腎氣論,平衝逆,瀉奔豚,真武劑,治其源。

衝逆

此處指衝脈之氣上逆。

虛證的氣喘,須用補或溫的治療方法。同時,久病虛證的氣喘,例從脾腎著眼,脾虛挾飲宜用苓桂術甘湯;腎虛不納宜用腎氣丸。厲於衝脈上逆的喘證,多表現為氣從少腹上衝心或咽喉,象小豬奔跑那樣向上衝突,應採用平衝鎮逆的方劑。若在喘逆短氣的同時,全身震動,則宜採用真武湯溫腎鎮飲以治其源。

金水母,主諸坤,六君子,妙難言,他標劑,忘本根。

金水

此處指肺與腎,金代表肺,水代表腎。

此處指脾土。

肺金能生腎水,肺金又為脾土所生養,用補脾的六君子湯加減治療虛喘,為治本之法,其好處難以盡言。治喘如果只知道用其他治標的方劑,就是忘掉了根本。

血癥第十

血之道,化中焦,本衝任,中溉澆,溫肌腠,外消遙。

中焦

此處主要是指脾胃消化、吸收轉輸的功能。

衝任

衝脈和任脈,都屬奇經八脈。

肌腠

腠cou,讀奏,肌指肌肉。腠為腠理,指皮下肌上部份。

逍遙

此處指血液自由自在地執行。

血液生成的機理,是中焦吸取水谷精微變化而來的。衝脈為血之海,任脈為諸陰經之總任,兩者同出一源。血液內行於脈中,灌概澆灑於經絡臟腑,外行於人之體表,溫養肌肉腠理。

六淫逼,經道搖,宜表散,麻芍條。

麻芍條

此處指麻黃人參芍藥湯:桂枝、麻黃、黃芪、炙甘草、白芍、人參、麥冬、五味子、當歸。

人體遭到六淫外邪之侵逼,搞亂了氣血正常的執行,這時應該用解表散邪的方藥,例如李東垣的麻黃人參芍藥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此方取法於張仲景麻黃湯,而酌加補劑。

七情病,溢如潮,引導法,草姜調;溫攝法,理中超;涼瀉法,令淤消。

七情內傷所引起血分方面的證候,往往是大量失血,血象潮水一樣地湧出。治療方法大致分為三種:一種是“引血歸經”法,如甘草乾薑湯加五味子,火盛者再加幹桑皮、小麥;二是“溫補收攝法”,以理中湯加木香、當歸煎服最好;三是“涼血瀉淤法”法,如三黃瀉心湯,可以達到寒以止血行淤生新的目的。

赤豆散,下血標;若黃土,實翹翹,一切血,此方饒。

黃土

指《金匱要略》黃土湯。

yao,讀堯。此處指黃土湯的用途廣泛,功效可靠。

《金匱》赤小豆當歸散,是治療下血證較標準的方子;而黃土湯則更為突出,它不僅能治下血證,凡吐血、衄血、溲血、婦人血崩及血痢久不止等一切失血之症長久不愈的,都很適用。此方煖中宮土髒,又以寒熱之品互用組成,用途廣泛,功效可靠。(以上二方,均見《金匱要略》)。

水腫第十一

水腫病,有陰陽,清利便,陰水殃,便短縮,陽水傷。

水腫病有陰證與陽證之分,凡小便清淡而暢行的,稱為“陰水”;小便黃赤或短少不利的,屬於“陽水”。

五皮飲,元化方,陽水盛,加通防;陰水盛,加桂姜。知實腫,蘿枳商;知虛腫,參術良;兼喘促,真武湯,從俗好,別低昂。

元化

東漢末年著名醫家華佗的名字。

五皮飲是華元化治水腫的方子,此方以“皮”治“皮”,不傷中氣,治療陽水,可在此方基礎上加入木通;防己、赤小豆之類;治陰水則加肉桂、乾薑、附子之類;若患者體質不虛而腫勢較盛的為“實腫”,可加蘿蔔子、枳實;體質已虛,久腫脈弱者,應加人參、白朮;若腫甚小便不利、兼有氣急喘促症狀的,宜用真武湯加減,以上都是治水腫的一般常用方法,可以參考採用,但這些方法若與《金匱要略》書中所載相比較,還是有高低之分的。

五水辨,金匱詳,補天手,十二方,肩斯道,勿炎涼。

肩斯道

此處指擔負醫治賁任。

炎涼

此處指醫生應該有自己的正確見解,不可跟著別人後面跑。

《金匱要略》將水腫病按風水、正水、皮水、石水、黃汗五種分證論治,同時還列舉了十二個處方,方中精義頗詳,大有“補天”手段,醫生肩負治病救人的責任,平時應深入鑽研醫道,臨證處方,切不可人云亦云,茫無定見。(十二方見《金匱要略》)

脹滿蠱脹第十二

脹為病,辨虛實,氣驟滯,七氣疏;滿拒按,七物祛;脹閉痛,三物鋤。

七氣 此處指七氣湯(又名四七湯):半夏、厚朴、茯苓、紫蘇葉、生薑。七物 即《金匱》厚朴七物湯。三物 即《金匱》厚朴三物湯。

治脹滿這種病,首先應辨別它屬實還是屬虛,凡是氣機突然阻滯而發生脹滿,可用七氣湯來疏通;“凡腹部脹滿而不欲用手揉按的,用厚朴七物湯兩解表裡,祛散實邪;若脹滿而又大便閉結兼有腹痛的,可用厚朴三物湯行氣蕩實,以鋤去其病根。以上三方都是治實脹的方法。

若虛脹,且躊躇,中央健,四旁如,參竺典,大地輿。

躊躇

chouzhu,讀仇除。指很費心思,需再三考慮。

中央

此處指中焦脾胃。

竺典

竺zhu,讀竹,指佛經。

大地輿

輿yu,讀蠱。乘載。大地輿,即大地乘載萬物的意思。

凡屬虛性、慢性的脹滿病,臨證必須反覆斟酌辨認,不可草率從事。治療虛性脹滿病總的原則,應使位居中央的脾胃健運,四旁氣機暢通運轉自如,正如佛經所說的那樣:萬物都乘載在大地這輛車子上,大地一轉,萬物都隨著轉動了。

單腹脹,實難除,山風卦,指南車,易中旨,弗居諸。

三風卦 《周易》卦名之一,由艮卦與巽卦合成,名為蠱卦。艮為山,巽為風,艮代表胃土,巽代表肝木,此處指肝胃失調,肝鬱胃失和降而成蠱脹。指南車 車,此處讀居。古代指示南北方向的儀器,這裡比喻指導方針。居諸 來自《詩經》中“日居月諸”一語,後人將此語代表“時日”“光陰”。

四肢不腫唯腹大如鼓叫單腹脹,又名蠱脹,這種病在臨床上是一種難治之病,但我們可以從《周易》中的山風卦(蠱卦)獲得啟發,疏壅解鬱,作為治療臌脹病的宗旨,關於古典經籍對於這些方面的提示,我們應下工夫認真研究,不可“日復一日”地過去,浪費時光。

暑症第十三

傷暑證,動靜商。

此外指分辨、考慮。

夏天因感受暑邪而發生的疾病,可分為“動而得之”與“靜而得之”兩種,臨證也可從動靜兩個方面去考慮。

動而得,熱為殃,六一散,白虎湯。

因動而得暑證,稱為“陽暑證”,大都因在烈日下曝曬的時間過久而引起。症狀有身熱如灼、汗出口渴,可用六一散或白虎湯治療。

靜而得,起貪涼,惡寒象,熱逾常,心煩辨,切莫忘,香薷飲,有專長,大順散,從症方。

yu,讀餘,超過。

處靜而得暑證,是起於怕熱貪涼、恣啖瓜果生冷而陰寒阻遏陽氣,又稱“陰暑證”,它的症狀有惡寒發熱,並且發熱超過惡寒,還伴有心煩等症,香薷飲是解表清暑的專方。還有大順散,也是治療陰暑的方劑,但其組方是從“陰寒性證候”著眼的。

生脈散,久服康,東垣法,防氣傷,雜說起,道弗彰。

弗彰

fu zhong,讀勿張,此處作不會發揚或不被重視解。

夏天常服生脈散,可以增加人體抗暑能力,保護身體健康,這一方與法是李東垣提出來的。他的看法是:夏暑火炎,最易傷人肺金元氣,須用益氣生津的藥物來防治元氣被暑邪所傷。以上講的大都是後世醫家的學說,自從這些學說興起,張仲景治療暑證的方法,反而不被人們重視了。

若精蘊,祖仲師,太陽病,旨在茲,徑脈辨,標本歧,臨症辨,法外思,方兩出,大神奇。

精蘊

蘊,yun,讀慍,作精深、豐富解。

仲師

指張仲景。

標本

此處指太陽病的標氣和本氣。古人說:“太陽本寒而標熱”。

若要深入地鑽研有關暑證理論的精義奧蘊,必須師法張仲景。他在《傷寒論 太陽病》篇裡,已經把暑證發病涉及的經脈和標本問題分辨得很清楚了,可在這些法則的基礎上變通運用,仲景治這種病用白虎加入人參湯或一物瓜蒂散,如果運用恰當效果是很神奇的(方見《金匱要略》)。

洩瀉第十四

溼氣勝,五洩成,胃苓散,厥功宏。

五洩

指飧洩、溏洩、鶩洩、濡洩、滑洩。(見朱丹溪《平治會粹》)。

jue,讀決,此處作代詞用,當“其”解。

溼氣過勝,是造成五種洩瀉的基本原因。胃苓散有暖脾燥溼利小便的功能,用以治療洩瀉,其功效是很大的。

溼而冷,萸附行,溼而熱,連芩程;

溼多兼邪,一般有風溼、寒溼、溼熱之分。溼而兼有寒邪,為寒溼,可在胃苓散的基礎上增吳茱萸、附子;若是溼而兼有熱邪,為溼熱,則加入黃連、黃芩。

溼挾積,曲楂迎,虛兼溼,參附苓。

曲楂

此處指神曲與山楂二種藥物。

溼邪而兼有食積的,加入神曲、山楂;若因溼盛作洩而體質虛弱的,則當加用人參、附子之類。

脾腎洩,近天明,四神服,勿紛更。

四神 此處指“四神丸”:補骨脂、肉豆蔻、吳茱萸、五味予。紛更 紛紜更張,即雜亂無章,隨便更改的意思。脾腎洩五更以後洩瀉為腎虛洩,洩有定時為脾虛洩。

若脾腎兩髒陽氣虛弱而引起的洩瀉,多發生在每天清晨或接近天明的時候,此病較為頑固。用四神丸加白朮、人參、乾薑、附子、茯苓、罌粟殼之類為丸,久服方可收效,不要隨意更改或亂用其他處方。

恆法外,內經精,腸臟說,得其精,瀉心類,特叮嚀。

恆法

指一般常用治洩的方法。腸臟說 是《內經》關於腸臟與洩瀉的學說,張石頑根據《內經》理論,闡述了洩瀉和腸臟寒熱相互之間的關係,本書作者陳修園更進一步從“髒寒腸熱”與“髒熱腸寒”,聯絡到仲景瀉心湯的運用。瀉心類 指《傷寒論》中所載的各種瀉心湯。

如果按以上治洩瀉的常法不能收到效果時,應進一步從《內經》關於腸臟與洩瀉的理論中去研討,從中獲取精義。張石頑對此很有心得,他將瀉心湯用來治洩瀉,可說是發前人之秘,特地在此提出。

眩暈第十五

眩暈症,皆屬肝,肝風木,相火幹,風火動,

兩相摶,頭旋轉,眼紛繁。

tuan,讀團。相互搓揉對撞的意思。眼紛繁 眼花繚亂。

頭暈目眩病多屬於肝,按五行理論肝屬風屬木,易於引發和遭受相火的干擾。風與火皆屬於陽而好動,兩者相互搏擊,因此就易出現頭暈、視物旋轉或眼花繚亂等症。

虛痰火,各分觀,究其指,總一般。

眩暈的病因,前人各有各的見解:《內經》說的是因為“腎虛”;張仲景認為是“痰飲”作怪;劉河間說是由於“風火”妄動;朱丹溪又說是“痰與火”。細研各家學說,是一個道理,可以相互補充和統一的。

痰火亢,大黃安;上虛甚,鹿茸餐;欲下取,求其端,左歸飲,正元丹。

大黃

此處指“一味大黃散”,即大黃一味,酒炒三遍為末,茶調下一二錢。

鹿茸餐

此處指“鹿茸酒”。餐,動詞,服用。

端頭,指尋究到源頭。

如果引起眩暈的病因是屬於痰火亢盛,這屬於“上實”,可用一味大黃散來平息;如果是屬於“上虛”,那就服用鹿茸酒來補養;如果是由於“下虛”那就要尋找其致病源頭,分清是腎水不足,還是命門火衰,或脾腎俱虛?用左歸飲或正元丹(見《中醫大辭典 方劑》)這些方劑,可以辨證使用,效果較好。

嘔吐噦第十六(附呃逆)

嘔吐噦,皆屬胃。二陳加,時醫貴。

呃逆

氣上衝有聲,聲短而連續發作。

二陳

此處指“二陳湯”。

嘔、吐、噦這些病證,其發病部位都在胃。用二陳湯加減來治療,是現在醫生常用的方法。

玉函經,難彷彿。

玉函經

即《金匱玉函經》。

《金匱玉函經》對於治療嘔、吐、噦,有較詳細和正確的論述,書中介紹的寒、熱、攻、補方法,必須深入鑽研體認,不可認為只要能隱約懂得一點就行了。

小柴胡,少陽謂,吳茱萸,平酸味。

用小柴胡湯治寒熱往來而兼有嘔吐的病症,是因為這種嘔吐屬於少陽證的原故,又有一種嘔吐伴吐酸水,則用吳茱萸湯治療,因吳茱萸湯不僅可以止嘔,而且可以制酸。

食已吐,胃熱沸,黃草湯,下其氣。

此處指胃中熱邪太甚,如水沸一般。

黃草湯

即《金匱要略》大黃甘草湯:大黃、甘草二藥組成。

大凡進食後隨湯吐逆出來,是由於患者胃熱過盛,可用大黃甘草湯洩熱降逆,嘔吐即止。

食不入,火堪畏,黃連湯,為經緯。

經緯

此處作為標準、準則解。

如果患者因為嘔吐而不能進食,這是由於胃中熱邪猖甚,到了使人可畏的程度。這就只有以黃連湯來作為治療的準則,隨證加減用藥。

若呃逆,代赭匯。

如果是呃逆證,可彙集旋復代赭湯一類的處方,隨證參考選用。

癲狂癇第十七

重陽狂,重陰癲,靜陰象,動陽狂。

癲與狂這兩種病都屬於精神失常,但病機與症狀不同。陽主動,凡陽邪偏重、臨床表現為激動狂躁之象、如咒罵不避親疏等;陰主靜,陰邪偏重,則臨床表現為痴呆靜默之象,如笑哭無時,語言無序等。

狂多實,痰宜蠲;癲虛發,石補天。

石補天

原指女媧煉石補天的神話,此處則借喻為治療效果好。

陽狂證多屬實,由於痰濁阻塞靈竅所致,治療應以祛痰開竅為主;陰癲多屬於虛證,由於神氣虛怯,故治療應以補虛鎮怯為主。鎮怯多取於礦石藥類,效果較好。

忽搐搦,癇病然,五畜狀,吐痰涎,有生病,

歷歲年,火氣亢,蘆薈平,痰積痼,丹磯穿,

五畜

馬、牛、羊、狗、豬。

蘆薈

此處指的“當歸蘆薈丸”。

丹礬

此處指的是“丹礬丸”。為黃丹、白礬二藥製成。

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手足抽搐,在剛發作時有的作畜類的叫聲,口角流出痰涎或白沫,逾時而蘇,間隔一些時日又發,這種病名叫癇。病可起於有生之初,病程可歷年累月。治療這種病證,凡是火氣亢盛的可用當歸蘆薈丸;若是因為頑痰聚積所造成的,可用丹礬丸。

三證本,厥陰愆,體用變,標本遷,伏所主。

所因先,收散互,逆從連,和中氣,妙轉旋,悟到此,治立痊。

厥陰

此處指足厥陰肝。

體用

體指實體,用指功能。

癲、狂、癇,這三種病證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由於厥陰肝的功能不正常。按厥陰一經,體陰而用陽,相火內寄。治肝三法是酸以制體,辛以制用,甘以緩急。這是三項基本原則。但具體應用則必須根據病情權衡標本緩急,同時還要注意到“標本相移”和“病傳變遷”的問題。總的治則是:“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即所謂治病必求其本。治厥陰肝病,或以酸收、或以辛散、或兩法互用;或用從治,或用逆治、或逆從連線使用,都須要配合調理脾胃,務必使中焦樞機轉旋,運化自如。醫者能穎俉到此,就可以將這一類的病治好。

五淋癃閉赤白濁遺精第十八

五淋病,皆熱結,膏石勞,氣與血。

淋病,是一“類病”,泛指小便澀痛淋瀝之症,方書分為奇淋、石淋、勞淋、氣淋、血淋五種,其發病原因,都是由於熱邪聚結所造成的。

五淋湯,是秘訣;敗精淋,加味啜;外冷淋,腎氣咽。

五淋湯

赤茯苓、白芍、山梔予、當歸、甘草、燈心。

腎氣

此處指“金匱腎氣丸”。

五淋湯法是治療淋病的秘訣,一般治淋病用這方子作基礎方石淋,以此湯煎送發灰、滑石,石首魚頭;膏淋,合萆薢分清飲;氣淋,加荊芥、香附、生麥芽,不愈再加升麻;勞淋,合補中益氣湯;血淋,加牛膝、鬱金、桃仁,入麝香少許,皆可收到較髙的療效。但是,如果是由敗精淤滯而成的淋病,須在本方基礎上再加一些導濁通竅的藥物,如萆薢、石菖蒲、菟絲子;另外還有一種叫冷淋的,治療中須要兼服腎氣丸。

無點滴,名癃閉。

癃閉

long,讀隆,病證名。癃指小便不通不痛之屬於虛者;閉指小便點滴不通或不通之屬於實者。癃閉又是一切尿閉症的總稱。

小便點滴不通而又不痛的病,叫做“閉癃”。

氣道調,江河決,上竅通,下竅洩,外竅開,水源鑿。分利多,醫便錯。

氣道

指人體內正氣流通的道路。

上竅

指耳、目、口、鼻,這裡泛指人的上部。

下竅

指前後二陰。

外竅

指皮毛汗孔。

治癃閉總的原則是調理氣機,只要氣機通調,小便自然通暢,像江河缺口一樣滔滔而下。調理氣機可以用通上竅(提壺掣蓋)與開外竅(疏洩玄府)的方藥。如果上竅通了,下竅也就可以排洩;啟其外竅,即所以開其內竅也是疏鑿水源的方法。如果治癃閉不考慮使用這些具有原則意義的方法、僅一味地分利小便,那麼,越分利小便越是不通,這樣蠻幹,是醫治方法上的錯誤。

濁又殊,竅道別,前飲投,精愈涸。

濁病與淋病症狀很相似,其實不同,濁出於精竅,淋病在尿道。如果不分別這一點,而用上述治淋病的五淋湯來治療濁病,那麼,會使腎精越發乾涸。

腎套談,理脾恪,分清飲,佐黃柏,心腎方,隨補綴。

ke,讀客,謹談,準確遵照的意思。

補纓

綴zui,墜,縫補、連線的意思。

治濁病只知道用治腎的套藥,不會有好的療效,正確的方法是理脾。因脾主土,土病而溼熱下注則小便渾濁,用萆薢分清飲加黃柏,或者再增用一些調治心腎方面的藥物,如六味、八味丸加龍骨、牡蠣治腎,四君子湯加遠志治心,就更為全面而有效。

若遺精,另有說。有夢遺,龍膽折;無夢遺,十全設,坎離交,亦不切。

龍膽

此處指龍膽瀉肝湯。

十全

此處指十全大補湯。

坎離

此處指腎與心。坎屬水,代表腎,離屬火,代表心,坎離交,即交通心腎的意思。

治遺精病與治淋濁病不同,另有一套理法方藥。臨床上分為有夢而遺與無夢而遺兩種情況,有夢而遺,用龍膽瀉肝湯直折肝膽相火;無夢而遺屬虛證居多,宜用十全大補湯加減。有些醫論認為此病是由於心腎不交所引起的,因此採用交通心腎的藥物,這樣處理也不完全切合實際。

疝氣第十九

寒任病,歸厥陰。

疝氣是屬於任脈的病,前賢中也有將疝氣病歸納在足厥陰肝經病範圍的。

寒筋水,氣血尋,狐出入, 頑麻。

關於疝病,古代分為七種:即寒疝、筋疝、水疝、氣疝、血疝、狐疝、 疝。其中狐疝的症狀是臥則入腹,立則出腹, 疝的症狀是大如升斗,頑麻不痛也不縮小。

耑治氣,景嶽箴。

zhuan,讀專,單純、獨一的意思。

治療疝病,專從理氣著手,這是張景嶽倡導的法則,他說:“疝而曰氣者,病在氣也”。

五苓散,加減斟,茴香料,著醫林,痛不已,須洗淋。

zhen,讀針,斟酌、考慮。茴香料 此處指“三層茴香九”。見(陳修圓《醫學從眾錄》) 洗淋 指用藥水淋洗。陳修圓原注引用《千金翼方》,用雄黃一兩、礬石二兩、甘草一尺、水一斗煮二升外洗患部。

治疝氣病可用五苓散作為基礎方,根據臨床症狀,斟酌加減。另有一種“三層茴香丸”,對於治療此病,在醫學界也是很著名的。如果用上述內服藥方法治療而疝痛不止,則須配合外治,用藥物煎水淋洗痛處。

痰飲第二十

痰飲源,水氣作。

痰飲病的根源,是由於體內的“水”和“氣”不能正常執行,所謂“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矣,何痰之有”?“水氣上逆,得陽而煎熬,則稠而成痰;得陰之凝聚,則稀而成飲。”

燥溼分,治痰略。

方書關於痰、飲的論治極多,可概括為燥痰與溼痰,燥痰粘稠色黃,難以咯出,治宜潤肺;溼痰清稀色白,口中粘膩,治宜溫脾。這是治療痰飲的大略。

四飲名,宜斟酌,參五藏,細量度。

duo,讀奪,推測、揣想。

《金匱要略》醫書中將痰飲分為“痰飲”、“懸飲”、“溢飲”、“支飲”四類,很有參考價值,但“四飲”並沒有將飲邪之為病概括無遺,還應該結合五藏來仔細思量揣度,研究它的病理變化。

補和攻,視強弱,十六方,各鑿鑿。

鑿鑿

cuo,讀錯,確實可靠的意思。

治痰飲病必須根據患者身體的強弱情況,結合臨床所見病勢之盛衰,再決定用“補正以攘邪”或“攻邪以保正”的治療方法。在《金匱要略》書中,列舉了十六個治痰飲的方劑,如果運用得當,每張方子的療效都是可靠的。

溫藥和,博返約,除陰霾,陽光灼,滋潤流,時醫錯。

照耀。

《金匱要略》治痰飲,提出“當以溫藥和之”,這是張仲景從治痰飲的廣博理論與方劑中,提煉出來的一項簡明扼要、具有鋼領性的治療法則。他認為痰飲病的性質屬於“陰邪”,只有“陽光”灼照,陰邪才能退散消除,用滋潤藥治痰飲,如果成為一種“主流”或“趨勢”、那就是錯誤的了。

真武湯,水歸壑,白散方,窺秘鑰。

he,讀喝,作山溝解。

白散

方劑名,指《三因方》所載之白散,適有滑石、半夏、附予、生薑、蜜糖五種藥物。

用真武湯治痰飲,正好比將氾濫之水引歸到山溝裡去一樣的適合。另外,用白散治療痰飲,也可作為“窺測”和“開啟”治療此種病症的“鎖匙”。

消渴第二十一

消渴證,津液幹,七味飲,一服安。

七味飲

實際上是六味丸加肉桂、五味子。

消渴症產生的原因,是由於體內津液乾涸,用七味飲治療,有的患者服一劑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金匱法,別三般。

《金匱要略》書中,關於這種病症的辨認辦法是分為三類:能食而渴,重在“二陽”;飲一溺一,重在少陰;不能食而氣衝,重在厥陰。

二陽病,治多端。

二陽

此處指足陽明胃。

“二陽”病之消渴,消谷善飢而瘦,飲不止渴而尿多便堅。其治療方藥有清燥湯、麥門冬湯、人參白虎湯,麻杏丸等多種。

少陰病,腎氣寒;

少陰病之消渴,飲一溲一,是命門火衰,屬腎氣虛寒,治療用《金匱》腎氣丸。

厥陰病,烏梅丸。

厥陰病之消渴,兼有不能食而氣上衝之症,用烏梅丸,甘、辛、苦、酸並用,取法《內經》“甘以緩之”、“辛以散之”、“苦以降之”、“酸以收之”之旨。

變通妙,燥熱餐。

消渴症除上述數種,另有一種是因為寒溼困脾、輸化失司,不能為胃行其津液所致,必須變通治法,改用暖脾燥溼之方,選用燥熱性的藥物給患者服用。

傷寒瘟疫第二十二

傷寒病,極變遷,六經法,有真傳。

傷寒病的變化,極為複雜,張仲景所著《傷寒論》對此病的辯證與治療,立有六經分證的方法,一直流傳到現在,仍為醫家所遵循。

頭項痛,太陽篇。

頭痛項強,發熱惡寒、脈浮,是太陽病的特徵,記載在《傷寒論》太陽篇裡。

胃家實,陽明篇。

胃家為邪熱食滯等所實而引起症狀的,屬於陽明病,記載在《傷寒論》陽明篇裡。

眩苦嘔,少陽篇。

有目眩、口苦、咽乾、嘔吐症狀的,是少陽病的特徵,記在《傷寒論》少陽篇裡。

吐利痛,太陰篇。

吐食、瀉下、不渴、腹滿時痛、手足自溫,是太陰病的特徵,記載在《傷寒論》的太陰篇裡。

但欲寐,少陰篇。

患傷寒病以後,精神困頓,脈微細而只想睡覺的,是少陰病的特徵,在《傷寒論》的少陰篇裡有詳細的記載。

吐蛔渴,厥陰篇。

嘔吐蛔蟲、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疼熱、飢不欲食,這是厥陰病的特徵,在《傷寒論》中厥陰篇有詳細記載。

長沙論,嘆高堅,存津液,是真詮。

長沙論

指傳張仲景所著《傷寒論》,後世稱長沙論。

高堅

指高不可攀,想要深入鑽研,而又艱堅難進。

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其理論和方法,真是高深精妙極了,實在令人讚歎敬佩,他的《傷寒論》有一中心學術思想是儲存病人的津液,這是非常正確的,也是真理。

汗吐下,溫清懸,補當貴,方而圓。

作懸殊、區別解。

補當貴

此處指補法使用的要合適、恰當。

方而圓

既要按照規矩,又要能靈活變通。

《傷寒論》中所論述的汗、吐、下、溫、清、補等治療大法。在臨床運用時,應注意其區別,有的放矢。就以補法為例,必須是確已“虛”當用“補”的情況下才能使用,而且貴在補得合適、恰當,否則不徒無益,反而有害。總之,一部《傷寒論》,全是活法,既有規矩法度可以遵循,又須靈活變通。

規矩廢,甚於今,二陳尚,九味尋,香蘇外,平胃臨,汗源涸,耗真陰,邪傳遍,病日深,目擊者,實痛心!醫醫法,腦後針。

二陳、九昧、香蘇、平胃

皆方劑名。

醫醫法

指醫治庸醫的方法。前一醫字為動詞,作醫治解,後一醫字為名詞,作醫生解。

《傷寒論》中所論述的辨證治療法則,是中醫診斷治療的規矩準繩,可是今人將它廢置而不用,治病只是崇尚二陳湯、九味羌活湯;再就是香蘇飲、或者平胃散。結果使病人汗源枯涸、耗散真陰,以致病邪傳遍六經,病情日益深重。看到這些情況,實在令人痛心!現在糾正、醫治這些醫生的辦法,只有從他們的腦後痛下針砭,叫他們很好地鑽研《傷寒論》。

若瘟疫,治相侔,通聖散,病解求。

mou,讀謀,相同、相類似。通聖散 即防風通聖散。

至於對瘟疫病的辨證與治療方法,基本上與治療傷寒相同,用防風通聖散,具有既解表又通裡兩種作用。

六法備,汗為尤,達原飲,昧其由,司命者,勿逐流。

達原飲

方劑名。

mei,讀妹,糊塗不清。

治療瘟疫,也就不離於《傷寒論》之汗、吐、下、清、溫、補幾種方法,其中尤其以汗法為最重要。那些只知道用達原飲這個方子統治瘟疫病的,實際上是沒有弄明白瘟疫病的致病之由,希望掌握病人安危的醫生,不要隨波逐流。

婦人雜病第二十三

婦人病,四物良,月信準,體自康。

治療婦科疾病,四物湯是一個好方子。婦科之病只要能夠將月經調理正常,則身體自然可以健康。

漸早至、藥宜涼;漸遲至、重桂姜;錯雜至,氣血傷。

治婦人月經病,可用四物湯為基礎方,凡月經提前而至的,因血海有熱,宜四物湯加續斷、地榆,黃芩、黃連之類寒涼藥;若每次月經來潮的時間推遲,這是血海有寒,則在四物湯基礎上重用肉桂、乾薑之類甚則加附子等藥物。如果是月經來潮或早或遲,錯亂不定,大多是屬於氣血兩傷,宜四物加人參、白朮、黃芪或歸脾湯之類。

歸脾法,主二陽;兼鬱結;逍遙長;種玉者,即此詳,徑閉塞,禁地黃。

歸脾法

此處指《內經》“二陽之病發心脾”和“歸脾湯”兩重意思。

逍遙

指逍遙散。

種玉

“即種子”。

歸脾湯治療月經經期錯亂或月經閉塞,其主要是根據《內經》“二陽之病發心脾”理論而來的。歸脾湯一方,既能兩補氣血,又能健胃安神;如果由於情志不遂,憂思鬱結而兩傷肝、脾,引起月經不調,以逍遙散治療效果較好,該方可以疏肝解鬱,扶助脾胃,增進飲食。如果是婦女不孕,也可以參照上述理論和方法,先將月經病調治好,然後再選用一些種子方,治療月經閉塞,在選擇藥物時,宜適當禁用地黃,恐其濡滯不行。

孕三月,六君嘗,安胎法,寒熱商。

婦女懷孕在三個月以內,常有嘔吐不食的情況,稱為“惡阻”,可用六君子湯。至於安胎的方藥,應當辯明是屬於寒證還是屬於熱證,然後隨證選藥。

難產者,保生方,開交骨,歸芎鄉,血大下,補血湯。

保生方

即保產無憂散。

歸芎鄉

即加味芎歸湯。

孕歸難產,可以內服保產無憂散;若臨盆而產門(交骨)不開,宜用加味芎歸湯,如果分娩而失血過多,宜服當歸補血湯。

腳小趾,艾火煬;胎衣阻,失笑匡;產後病,生化將。

jiang,讀醬,此處作統率解。

如果屬橫位難產,胎兒的手足先露出來,可用艾火炎產婦的腳小趾尖;如果產後,胎衣不下,可用失笑散來醫救;產後的疾病,一般用生化湯治療,正是用其所長。

合諸說,俱平常。資顧問,亦勿忘。

綜合以上各項,都屬平常習用的方法,可供臨床參考選用,不可忘記。

精而密,長沙室,妊娠篇,丸散七。

有關治療妊娠疾病的理論和方法,以張仲景最為精深而細緻嚴密,他所著的《金匱要略》婦人妊娠脈證並治篇所載十個處方中,丸和散劑型的就佔了七個。

桂枝湯,列第一,附半姜,功超軼,內十方,皆法律。

yi,讀益,作超過解。

張仲景治療婦人妊娠病證,雖常用丸劑或散劑,並不意味著湯劑不重要,相反,在該篇中,桂枝湯就列居第一。對於方藥的使用,最重要的是辨證選方,例如附子、半夏、乾薑這些辛溫燥烈之藥,一般地說是妊娠忌用的,殊不知附子補命門之火以舉胎,半夏和胃氣以安胎,乾薑能暖脾土使胎易長,這些藥只要運用的恰當,不僅不忌,反而能收到超軼的功效。總括《金匱要略》婦人妊娠脈證並治篇內所列舉的十個方劑,都可以作為治妊振諸病的法律準繩。

產後篇,有神術,小柴胡,首特筆,竹葉湯,風痙疾,陽旦湯,功與匹。

風痙疾

此處指產後遭受風邪而引起痙攣強直等病症。

相當、相等的意思。

《金匱要略》的產後篇,對於婦人產後諸病的治療,提供了具有神奇效力的方術,小柴胡湯被首先特別提出來治療產後昏冒、脈微弱、嘔吐不能食、大便反硬等症;還有竹葉湯,治療產後中風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發痙等症;還有陽旦湯,治療產後風持續數十日不解而證偏於寒的。此二方,一治產後中風偏熱;一治偏寒,其功效相等。

腹痛條,須詳悉,羊肉湯, 痛謐,痛滿煩,求枳實;著臍痛,下淤吉;痛而煩,裡熱窒,攻涼施,毋固必。

jao,讀絞,腹中拘急,綿綿而痛。

mi,讀密。作平淨、安寧解。

《金匱要略》書中,有關婦人腹痛諸條,須要詳細研讀,徹底弄清。其中當歸生薑羊肉湯,能治腹中 痛,使之平靜安寧;如果腹痛、脹滿,心煩不得臥,可用枳實芍藥散;如果腹痛在臍或臍周部份,這是血淤作痛,用下淤血湯;又如產後小腹痛、發熱、大便不通,傍晚時煩躁、說胡話,這是由於內有實熱,可以用攻下和清熱之法治療。總之,不要固執地認為產後病皆屬虛證而妄用補益。

雜病門,還熟讀,二十方,效倶速,隨證詳,難悉錄,惟溫腎,帶下服,甘麥湯,髒躁服,藥到咽,效可卜,道中人,須造福。

溫經

此處指溫經湯。

帶下

古人對腰帶以下疾病的總稱。

髒躁

病名。道中人 指同道之人、此處栺醫生。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篇,還應該熟讀,在婦人雜病這一篇裡,張仲景列舉了二十個藥方,只要用得恰當,都能很快取到良效。這些方劑在原書中都詳細的介紹了它的適應證,這裡難以一一列舉,僅能重點地介紹一下:例如溫經湯,可以治療一切帶下病;甘麥大棗湯治療髒躁病,藥下嚥之後,效果是可以預期的。做醫生,應研究和掌握這些經驗,為病人造福。

小兒第二十四

小兒病,多傷寒,稚陽體,邪易幹。

稚陽

稚zhi,讀雉,小兒陽氣不足之稱。

小兒科疾病,大多是傷寒病症,因為小兒體質嬌嫩,陽氣不夠充實,容易遭受外邪侵害干擾。

凡發熱,太陽觀,熱末已,變多端,太陽外,仔細看,遵法治,危而安。

凡發病開始有發熱惡寒症狀的,就可以把它作為太陽病看待,採用相應的治療措施。假使發熱持續不退,其變化是多種多樣的。如果疾病的發展已超出太陽病範圍之外,就應該及時仔細辨清證候,按照《傷寒論》的方法施治,即使是嚴重的疾病,也能轉危為安。

若吐瀉,求太陰;若吐甚,變風淫;慢脾說,即此尋。

如果出現嘔吐、洩瀉、腹痛、口不渴等症狀時、就應該按照太陰病來處理。若長期吐、瀉不止,引起抽掣攣急的,即所謂“慢脾風”,其實這也是陰病之一種,仍當按照太陰病來辨證施治。

陰陽證,二太擒,千古秘,理蘊深,即疸疹,此傳心,誰同志,度金針。

小兒科疾病,可分為陰證與陽證兩大類,陰證以太陰病為主,陽證以太陽病為主,這是數千年來公開的秘訣。至於前人為什麼將小兒科疾病統分為陰陽兩大類,而又以足太陰與足太陽“二太”來分別為兩大類證之主?其中蘊藏著很深的道理。就是“痘證”和“麻疹”的診治,也可參照上述理論和方法。誰立志深入鑽研,誰就可以弄清其中的道理,達到深邃的造詣,獲得精湛的技術。

優質公眾號推薦:

關注上方公眾號

免費領取:高畫質精品中醫電子書

TAG: 治療此處金匱要略傷寒論痰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