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和孔子都周遊列國,為何學說都不被採納?

公元前319年,臨淄不遠外的道路上一對人馬緩緩前行,為首的馬車中孟子正襟危坐,作為名震天下的學者,稷下學宮孟子和孔子都周遊列國,學說不被採納,因為不能用來打仗是孟子不能錯過的地方,此時他清楚地知道,他的學說若想征服天下,必須先征服那處思想的戰場。

孟子和孔子都周遊列國,為何學說都不被採納?

孟子早年的求學經歷和師承關係,史書中並沒有確切的記載,我們只能從他的人生軌跡和傳世學說中去揣測他思想演變的歷程,關於孟子他對孔子特別崇拜,當然他距離孔子的時代是比較遠,他說我雖然不能做孔子的弟子,但是我是私淑於他,其實我們現在一般認為孟子是孔子的門人子思的學生,一般我們現在叫做思夢學派,此時的孟子對於前方的林子其實並不陌生,十幾年前孟子自認學藝有成便辭別了故鄉,滿心期待的來到齊國,希望向君王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當時稷下學宮內流行的乃黃老一派的學說。孟子的儒家哲學並未得到國君的重視。黃老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顧名思義,黃帝和老子,天地就在那兒擺著呢,天地有自有他的道理,人類呢只是透過自己去感知到這個天地的道,然後進行無為的治理,但是呢這個無為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順應天道,去制定如何讓世界執行起來的律令也好,政策也好。一種偏積極的道家思想,一種入世的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呢三個人都是稷下學宮的稷下先生,就是這個送行宋荇,尹文和慎到政治理想的推行舉步維艱,留在稷下學宮卻依然可以享受豐厚的待遇,但這顯然不是孟子的做派帶著一絲遺憾他離開了齊國。

孟子和孔子都周遊列國,為何學說都不被採納?

據說孟子離開齊國的時候啊,這個齊王曾經想要送給他這個百億黃金,他沒有接受,按照孟子自己的解釋,他說我如果說在這裡做官,有官守、有責任的話我可以接受、但是我沒有在這裡做官、沒有這種為官的責任、我就不能接受了、如果接受的話那就屬於賄賂。孟子離開齊國後繼續周遊列國,向各國君主推行自己的學說,五年間他先後遊歷多國,每到一國雖然受到君王的禮遇,但他的主張卻總不被當政者所用。

孟子和孔子都周遊列國,為何學說都不被採納?

因為他作為大儒,大家都很尊敬他,就像我們現在說自由、平等,博愛、要愛人民,這都這樣的宏大話語,誰敢說不行我這政權就想殺人,但是他那套學說的確不符合當時的時代精神,用來打仗、用來國家和國家的爭鬥完全是太不好使了,在藤國,孟子淹留最久,藤文公十分仰慕孟子的學問,經常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方法,但藤國弱小,依然無法實現理想的孟子還是選擇了繼續遊歷,隨後齊宣王出力,奮力扶持稷下學宮,孟子再一次帶著希望來到了齊國。

孟子和孔子都周遊列國,為何學說都不被採納?

TAG: 孟子稷下齊國學宮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