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海尋寶的他,見證了廣東水下考古的“發展史”

每見崔勇,必有考古發現。這位中文系出身的考古專家,在他的從業生涯中三度拿下“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以及兩屆中國考古界最高獎“田野考古獎”。

從佛山的古椰貝丘遺址,到汕頭“南澳Ⅰ號”、陽江“南海Ⅰ號”,他都是考古領隊。走出發掘現場,他則搖身變為“公眾考古”的普及者,樂此不疲地講述一線考古的故事。

入海尋寶的他,見證了廣東水下考古的“發展史”

“我這輩子運氣非常好,見證了整個中國水下考古到現在發展得比較高的階段。”這是崔勇在公開演講中的開場白,這位濃眉大眼、沒有架子的考古專家給公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和“南海Ⅰ號”打了30年交道

南海Ⅰ號,這艘在海底沉睡800多年,2007年被整體打撈出水的宋代古船如今被安放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水晶宮”內。

在發掘階段,崔勇帶著考古隊員們從貨艙中馬不停蹄地提取文物。

入海尋寶的他,見證了廣東水下考古的“發展史”

崔勇當初學水下考古就是為了“南海Ⅰ號”。

1987年“南海Ⅰ號”被發現,國家要發展水下考古,崔勇覺得自己身體又好又年輕,乾脆就去學潛水,“考古這一行,總是要邊發現邊學習”。

入海尋寶的他,見證了廣東水下考古的“發展史”

△年輕時的崔勇(左二)

很快,國家博物館成立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召集的第一批學水下考古11人名單中就有崔勇的名字。隨著水下考古訓練的展開,崔勇發現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玩”,暗流、風暴、海蜇、鯊魚甚至海洋植物,都會對考古隊員造成生命威脅。

有一次,崔勇在銀洲湖剛下水20分鐘突然遊不動了,感覺被水下網繩纏繞。他急忙把手伸到後背一陣亂抓,試圖解開繩子卻越纏越緊。情急之下,他抓住同伴的手放到自己後背上,讓同伴用小刀快速割開繩索,自己才得以脫險。

入海尋寶的他,見證了廣東水下考古的“發展史”

這樣的經歷並不少見。經過長時間的訓練適應後,2001年“南海Ⅰ號”調查前期啟動,崔勇潛入深海,第一個在水下摸到了這艘古船,並親手發掘出一批文物。

為了更完整地提取歷史資訊,“南海Ⅰ號”最終沒有選擇傳統的水下作業方式。敢為人先的廣東考古界決定用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整體打撈方法將古船打撈上岸。

入海尋寶的他,見證了廣東水下考古的“發展史”

“只有‘整體打撈’方案才能最大限度提取古船的歷史資訊。”崔勇回憶說,這是專家們堅持選擇這一方案的原因。但是,其實施難度之大,仍讓許多專家憂心忡忡。“在20多米深、能見度幾乎為零的海底,將載滿易碎瓷器的古船完好打撈出水,就好比用鐵籃子從水底撈出生雞蛋那樣難,簡直是天方夜譚。”

最終,36根底託梁歷時數月順利穿過沉箱底部,由號稱“亞洲第一吊”的“華天龍”號起重機吊船將載滿貨物的古船連同凝結物、沉箱共5500多噸重,整體起吊出水,平穩移入博物館內。

入海尋寶的他,見證了廣東水下考古的“發展史”

△“南海I號”

2020年,“南海Ⅰ號”問鼎“2019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還在2021年以唯一的水下考古專案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歷經30餘年,‘南海Ⅰ號’見證了中國水下考古從無到有,再到成熟壯大的全過程,是兩代中國水下考古人的努力與成就。”崔勇說。

意外發現“水下謎洞”

這些年,崔勇一直在關注佛山西樵山石燕巖遺址的水下考古工作。這是一個最早開採於宋代、大規模開採於明清,因意外被地下湖水淹沒而完整留存下來的採石場。

最初去探秘源於多年來的好奇。在崔勇中學時代的記憶中,西樵山有個採石場形成的山洞,裡面可以划船。“我一直想去探一探,只不過當時條件不成熟。”

直到2006年,已經是專業水下考古隊員的崔勇與技術合作夥伴張松、董國亮等人一起,帶著潛水裝置潛入石燕巖,成為最早一批對西樵山進行水下探測的專業人員。

“當時發現這個‘水底龍宮’,完全是在意料之外。”崔勇揹著壓縮空氣潛入水下時,沿著一排整齊的石梯往下潛,直到接近洞底。在探照燈的照射下,一個古代採石遺址出現在他眼前。他被眼前的一幕深深震撼——這個石場規模巨大,一個洞穴就有幾個足球場大小,大洞連著小洞,生產區、生活區和多個小洞穴錯綜複雜。

入海尋寶的他,見證了廣東水下考古的“發展史”

△石燕巖採石場遺址

即便經驗豐富,第一次進入這樣的水下龍宮,崔勇也猶如進入了迷宮。在他看來,這個遺址保留了古代採石場的原貌,全洞面積可能達到上百萬平方米,是迄今發現的國內最大、最完整的水下古人類工業遺蹟。

在崔勇和團隊的持續科考下,石燕巖遺址的基本資料逐步建立起來。2019年,該遺址被正式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一步的詳細勘測和研究也隨之展開。

入海尋寶的他,見證了廣東水下考古的“發展史”

今年,崔勇就要從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的崗位上退休了。他還是難以割捨自己付出畢生心血的水下考古專案,他希望能完成“南海Ⅰ號”的全部發掘工作。“關於這艘古船的保護,還需要未來幾代中國水下考古工作者和文保工作者繼續接力。我相信,這些遺蹟承載的古代生活資訊,未來必將完整展現於世人面前。”

【統籌】

畢嘉琪

【記者】

黃堃媛 關雨晴

【作者】 黃堃媛;關雨晴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TAG: 崔勇考古水下南海古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