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人不識凌雲木,杜荀鶴的《小松》,道出了多少人的苦衷

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這是人們追求進步的表現。李白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可見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想,都有一個奮鬥的目標。在不損害別人利益的前提下,大家都追求自己的目標,才會有競爭,才會有整個社會的進步。現實世界是互相聯絡的,這在主觀上是為自己,但客觀上也已經為了別人。

時人不識凌雲木,杜荀鶴的《小松》,道出了多少人的苦衷

普天之下的芸芸眾生大多都是如此。別說人,就是植物界、動物界也是這樣,它們的競爭也非常殘酷。我們人類,從不懂事的小孩子開始,父母就為其操勞。報名參加各種學前培訓班,加入各種智力、體能訓練。

每個人都想成才,都想成名成家。同時每個人在奮鬥的過程中,又不斷地尋找目標,效仿別人的努力,羨慕別人的成功,去做追星族,去做別人的粉絲。

有的人雖然努力,因為種種原因,終其一生也是默默無聞。當然,有的人很幸運,他們或是佔有天生的條件,或是從小得到了別人的認可,得到了名人的幫助支援。

時人不識凌雲木,杜荀鶴的《小松》,道出了多少人的苦衷

唐朝的文學家韓愈就說過,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所以有了人才,還要碰到善於發現的眼睛,還要有一個好伯樂。這樣,一個人才的成長,就要少走很多彎路。

晚唐詩人杜荀鶴曾經寫了一首七絕的小詩,名字叫著《小松》。他說一棵小松從土裡長出來,它那弱小的樣子,沒有人看得起它。等到它長成參天大樹了,認可的人、恭維的人都來了。

《小松》(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時人不識凌雲木,杜荀鶴的《小松》,道出了多少人的苦衷

杜荀鶴很聰明,但是鬱郁不得志,他出身低微貧寒,數次上京城長安應試不中,後來投靠後梁朱溫,才得任翰林學士,但不久病逝。這首詩借松寫人,表達了詩人一生懷才不遇,雖有才華但終因出身低微不被賞識的憤懣不平。

自小刺頭深草裡,是說小松的幼小,在它破土而出,還是一根幼苗的時候,它沒有一般的野草高。它被深深地埋沒,別人甚至看不到它的存在。

但是它天生的就有松針,那松針像刺一樣張開,刺向包圍它的雜草。小松毫無畏懼,它堅強勇敢地生長,它別無旁騖,一心向上,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時人不識凌雲木,杜荀鶴的《小松》,道出了多少人的苦衷

而今漸覺出蓬蒿,小松逐漸長高了,現在已經超過了小草,達到了蓬蒿的高度。原先還是被雜草包圍得水洩不通,由於不停地刺,現在出頭了,敢與蓬蒿比高低。

剛出土時被埋沒,誰也不知道,誰也不注意。現在趕上蓬蒿的高度了,就有人發覺,有人注意了。但是小松也是要人澆灌、要人培育的,有沒有那種眼光的人呢?但大多數的人恐怕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因為他們還沒有那種遠見。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但是又有多少人識別得出來這棵小松會長成參天大樹,會成為棟樑之才呢?他們只能看到它長高了,成才了,才知道來羨慕它,來讚歎它。

時人不識凌雲木,杜荀鶴的《小松》,道出了多少人的苦衷

所以一棵小松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夠長高,能夠成才,全憑自己的運氣,全憑自己的努力,這確實不容易。能成才已經是很幸運的了。還有多少小松被踐踏,被砍伐,在幼年就夭折了。

我們承認小草也有它的生命力,白居易說它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但它畢竟沒有松樹那樣高大挺拔,不能像松樹那樣傲霜鬥雪。

詩人杜荀鶴以松樹自比,表達了自己像松樹一樣有著凌雲壯志和高潔的品格。但是由於出身低微,別人都把它混同於一般的雜草,沒有人重視他,呵護他。按照韓愈的說法,就是沒有伯樂來發現這個千里馬。

時人不識凌雲木,杜荀鶴的《小松》,道出了多少人的苦衷

當時的社會現實就是這樣,當你成名成家了,鮮花和掌聲都來了,粉絲都有了,大家都來錦上添花了。但是你還在奮鬥,還在爬坡的時候,又有多少人知道,又有多少人願意助一臂之力呢?正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 小松蓬蒿杜荀鶴別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