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李清照的一生是孤寂的?

李清照是我國詩詞史上著名的女詞人, 然而其詞中我們卻總是感到滲透著莫可名說的孤寂感。

例如, 她在《點絳唇》中寫道:“寂寞深閨, 柔腸一寸愁千縷。”在《滿庭芳》中寫道:“無人到, 寂寥渾似, 何遜在揚州。”在《浣溪沙》中寫道:“闢寒金小髻鬟鬆, 醒時空對燭花紅。”在《蝶戀花》中寫道:“獨抱濃愁無好夢, 夜闌猶剪燈花弄。”在《鷓鴣天》中寫道:“甫能炙得燈兒了, 雨打梨花深閉門。”

讀李清照的詞, 這種無法言說的徹骨孤寂總是撲面而來。這種孤寂感既來自詩人的敏感天性, 也出於其一生的遭際。

為什麼說李清照的一生是孤寂的?

詩人的天性讓李清照感到寂寞, 藝術家的敏感讓李清照分外敏銳。一朵花開, 一聲鳥啼, 都會在她的心中掀起層層漣漪, 尤其是當向外發展受到限制時, 她只能更加關注自身的內心體驗, 這容易將人的內心體驗導向寂寞。少女時代的李清照其浪漫純真的詞作已經顯出淡淡的孤獨之感。她在《浣溪沙》中, 以“黃昏疏雨溼鞦韆”的詩句微妙地傳達出一個多情少女眼見鞦韆被黃昏暮色吞沒, 被細雨潤溼而觸發的淡淡的哀愁與寂寞。《如夢令》中“綠肥紅瘦”的感嘆是惜花, 更是憐人, 花兒在寂寞無人知的狀態下枯萎凋謝了, 自己的青春是不是也會像花兒一樣無聲無息地凋謝?這首詞於婉轉嬌媚中透露出幽怨、孤獨與寂寞之情。

婚後的李清照更多的是因為愛而寂寞。初為人妻的李清照常因丈夫的不時遠遊而愁緒更濃, 寂寞更深。例如, 她在《鳳凰臺上憶吹簫》中寫道:

香冷金猊, 被翻紅浪, 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 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 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 非幹病酒, 不是悲秋。休休!這回去也, 千萬遍《陽關》, 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 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 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 從今又添, 一段新愁。

為什麼說李清照的一生是孤寂的?

人所共知, 李清照與趙明誠十分相愛。但二人總是聚少散多, 李清照便經常處在寂寞的等待中。更何況李清照沒有子嗣, 生存的威脅時刻折磨著心性頗高的她, 而此中隱情又不好明說, 只能對著樓前的流水自言自語, 這種深入骨髓的寂寞只有女性自己才能夠深深體會。

中年之後的李清照, 經歷了人生的種種危機, 生命流逝, 紅顏難駐, 聚散不定, 死生無常, 這一切都讓她產生無限感慨。然而她年事已高, 詞中曾經的激情澎湃、熱情洋溢也只能化作一聲無奈的嘆惜, 化作無人能懂的孤獨和寂寞, 這是一種深味人間悲涼之後的人生荒漠感。

她在《憶秦娥》中寫道:“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 又還秋色, 又還寂寞。”秋色年年, 寂寞年年, 這是李清照晚年心境最準確的寫照。將這種孤寂之情表達到極致的, 當屬《聲聲慢》。該詞起筆“因愁慘而淒厲的氛圍籠罩全篇, 使讀者不禁為之凝神”。在這種基調的籠罩下, 詞中柔腸欲斷的女性情感表達的不僅僅是簡單的閨怨情結, 詞人的獨特遭遇和社會的動盪不安使其內涵更加複雜與深沉, 一字一淚, 纏綿哀怨, 是無奈, 更是深悲。

為什麼說李清照的一生是孤寂的?

若說作者早年之寂寞因為矜持而不能言明, 那麼她晚年的寂寞則因為太深重太廣闊而根本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也沒有物件來訴說, 只能獨自“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悽悽慘慘慼戚”。

TAG: 李清照寂寞寫道孤寂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