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端弄筆莊子文 ——讀《逍遙遊》有感

無端弄筆莊子文 ——讀《逍遙遊》有感

《紅樓夢》第二十一回講了這麼一個事,說有一天,寶玉先來無聊,看了一回莊子的《外篇·胠篋》,此篇正是莊子闡述“絕聖棄智”主張的力作。寶玉看完意趣洋洋,趁著酒興,提筆續了一篇,續篇寫道,“戕寶釵之仙資,灰黛玉之靈竅,便無戀愛之心,無才思之情。”誰知第二天,被黛玉瞧見,不禁又氣又笑,於是也提筆續了一絕:無端弄筆是何人?剿襲南華《莊子》文。不悔自己無知識,卻將醜語怪他人!

是啊,在莊子面前,即使是有著通靈寶玉的人也是那麼俗不可耐,可是,先道聲抱歉,因為我今天也要“剿襲”莊子文了。

——題記

無端弄筆莊子文 ——讀《逍遙遊》有感

在中國歷史上,恐怕再也找不出一個像莊子這樣純粹的人了,“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他活在自己的夢中,也始終活在別人的想象中。他齊生死,守混沌,效法自然,不作泥身之勞,不受人倫之束。他思想尖銳,能言之所欲言,也能言人之所不能言。

儘管他很多的思想在今日社會無法踐行,但他所倡導的乘物以遊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主張,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人最高的精神嚮往,也一直影響著中國人的審美取向,為中國文藝創作提供了無限想象的空間。聞一多所說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莊子的烙印,中國的園林、建築、繪畫、音樂、舞蹈無不貫穿著對自然和自由的追求。

無端弄筆莊子文 ——讀《逍遙遊》有感

今天我以《逍遙遊》為例,淺談莊子心目中的“自由”人格的深刻內涵。“逍遙遊”在莊子看來是理想中自由的狀態,是超脫人世間一切名利糾葛、愛恨情仇、生死苦樂的達觀,是飽食而敖遊,泛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的模樣。

魯迅說的“其文則汪洋捭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是啊,莊子之文縱橫馳說,予奪自如,如同他所要表達的思想一樣,氣貫長虹。

無端弄筆莊子文 ——讀《逍遙遊》有感

萬物皆自由,大小都一樣

莊子先以大鵬和學鳩設譬,一開始就給我們展現了茫茫天地間,一隻大鵬扶搖直上遨遊其中,能從窮髮之北自由來往於南冥;而蓬蒿之間搶榆枋而止的小雀卻笑它“奚以九萬里而難為”。

如果說大鵬和學鳩是時間大小的對比,那麼接下來的便是時間長短的對比。在時間的荒野裡,既有不知晦朔的朝菌和不知春秋的蟪蛄,也有春秋五百的冥靈和春秋八千的大椿。

第一段給我們展現了一幅萬物自由的畫卷。自然界中的萬物雖有大小之分,大年和小年之別,但歸根到底都在自己的天地中自得其樂,無為而治,與時俱化,自由自在的生長和行動,從本質上來說沒有什麼差別。莊子認為萬物都是渾然一體的,並且在不斷向其對立面轉化,蟪蛄相對朝菌來說也是大年,冥靈相對大椿也是小年,這也體現了莊子“萬物齊一”的思想。

無端弄筆莊子文 ——讀《逍遙遊》有感

人生不自由,安能得逍遙?

接著開始由物轉入人,一共說了三種人。第一種人是 “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等世俗人眼中所謂的成功人士,在道家人看來,他們身處名利之中,處處有為,即處處皆“偽”,是殘生傷性的。道家鼻祖老子曾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第一個“德”是指“道”在人世間的體現,第二個“德”是指形式上的德,第三個德還是指“道”在人世間的體現。莊子認為越標榜形式上的“德”便越是無德。因此,那些能人志士在莊子看來是最無德之人。

無端弄筆莊子文 ——讀《逍遙遊》有感

第二種人是傳說中的宋榮子和列子,雖然一個能“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護榮辱”,一個能“御風而行,泠然善也”,但“猶有未數”,猶有所待,猶有所為。

第三種人是許由,雖有日月之光,卻不越俎代庖,消泯物己,無為而治,這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世人皆推崇堯舜,而莊子卻獨獨青睞許由,這或許是莊子對於身處的那個“磨牙吮血,殺人如麻”的亂世所做的最深刻的反思。

無端弄筆莊子文 ——讀《逍遙遊》有感

莊子清楚地知道他所追求的無待、無累、無患的“逍遙遊”在現實中很難實現,因而用他的想象創造出了很多理想人格,這些理想格的名號雖不同,如“至人”,“神人”,“聖人”,但其精神境界所表述的內容是相同的,而且莊子的理想人格在飲食起居、行為功能等方面都多多少少表現出神異性,如“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之人也,物莫之傷”。對神仙世界的追求和幻想,是不是也從側面表達了莊子對現實世界的失望呢?

無用之大用,萬物皆為我所用。

最後一部分,透過莊子和惠子的對話,闡述了無用之大用的主張。五石之瓠,惠子憂其瓠落無所容,而莊子卻說“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惠子又說,有樹名樗,大本臃腫,小枝捲曲,大而無用,而莊子卻說“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其實,泛舟江湖也好,寢臥廣莫之野也好,都表達的是對外部世界的迴避和自身內心世界的無限探尋,萬物皆有所用,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這就是莊子所說的“無用之大用”。

無端弄筆莊子文 ——讀《逍遙遊》有感

莊子的境界

馮友蘭說人生有四重境界,最高的一層叫天地境界,莊子也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或許莊子還沒有達到自己理想中的樣子,但他畢竟是那個最無限接近它的人。“自由”離遠古時代的人們還太遠,但莊子絕對自由思想,表明他發現作為必然性的具體形態的人生困境,並提出了一種超脫方法——“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以遊無窮”,引領人們實現自我覺醒和自我超越。

TAG: 莊子萬物自由惠子之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