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談論人道主義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在一些極端情況諸如戰爭中,經常能聽到人道主義危機,日常中人們也會用“不人道”來形容某一些狀況,可當仔細的去追問,究竟什麼是人道主義的時候,卻遠沒有這個詞用起來那麼輕易。

當談論人道主義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人道主義最早源自於古希臘,在文藝復興時期被重新發掘並逐漸成為一種普適的價值。它所強調的,就是尊重人的價值,維護人的尊嚴和權利。經過文藝復興,在啟蒙時期,人道主義更是被具象為“自由”、“平等”、“博愛”。

在中文語境中,如果仔細的觀察“人道”這個詞,就可以很簡單的將其進行拆分為人與道,道就是道路、方法進而是價值、信仰;而人就代表著對人的尊重,以人為最基本的原則。

想要理解一個概念,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它的反面。人道的反面,就是天道。人道以人為本,而天道則是相信在人之外,冥冥中有一種主宰的力量。這也恰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先驅,提出人道主義時所反對的——那種以神為尊,將神權放置於人權之上的行為。

當談論人道主義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無論是天道還是人道,其關鍵並不在於某種做事的規則,而是在這背後所秉持的某種信仰。對於天道來說,隱含的信仰就是在世界上存在一種能夠影響所有人的力量,這種力量不僅強大,而且還有著某種超人的意志,人需要臣服在這種意志之下,不得反抗。

而人道主義則走向了天道的對立面,這個世界不存在某一種超越個體的意志,人有主宰自身的能力,不僅如此,人的行為可以被信賴,被尊重,因為人的本質中具備積極的力量,可以確保大多數人的選擇可以讓更多人變得更好,以至於讓整個族群、整個人類持續向好。

當談論人道主義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實際上,人道主義預設了人向好的本質的存在,關於這一點,曾經說過“存在先於本質”的薩特,曾經寫過一本書《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雖然在存在主義看來,人不具備某一種先驗的本質,所有人的所謂的本質都是在人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形成的,但薩特也認同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即認可了人的成長是朝向更好的方向,而不是向惡而行。

雖然薩特也曾說過他人即地獄,但對人道主義的認可,本身已經顛覆了他自己的判斷,他認定人類向好發展的這一點,本身成為了一種本質的預設,人的成長與發展,必然會進入到康德所說的,以人為目的而不是手段的那種“善”的一面。

歸根結底,人始終無法對本質進行最終的判斷,一切的探討都是形而上的,只要落到實踐當中,無論哪種主義,都不再是絕對的對錯問題,而是一種信念,甚至是信仰的問題。人道主義的信仰,最終就會落實到法國大革命所總結出來的那三個振聾發聵的詞——自由、平等、博愛。

當談論人道主義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人道主義必然是以自由為前提的,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

在天道的觀念裡,人是不自由的,存在著某種天道,神也好,神的代言人君也罷,他們掌管著人世間的一切,人需要遵守天道的規則,人只不過是在規則當中行進的棋子。

與之相對的,人道以其對人自身的信念,把神的權利奪回來還給了人。這世間的規則是人的規則,是人可以自由的安排自己的生活,自由的選擇發展方向,自由的愛與不愛,自由的體驗人生,自由的與他人交流,自由的成為一個人,而不是一顆棋子。

這也就不難理解,在文藝復興中,在啟蒙運動中,人道主義除了是一種價值觀之外,更是一種政治的觀念,是一種具備對傳統的神權、君權衝擊的武器。人道主義意味著從集體主義到個人主義,從集權到分權,從獨裁到民主。

在人道主義拔掉第一個敵人,樹立起自由的大旗的時候,平等也就應運而生。無論神權和君權,都有一個最高的意志,有一個集中的統治者,掌管著塵世的一切。那麼在人道主義的光輝照耀下,神權被祛魅,君權被打散,人道主義必然不能允許某一個勢力,或某一個、某一些人來統治另一些人。

在自由面前,人必然是平等的。人公平的享受著集權的碎片,拾掇起曾經被收起的那些人生的抉擇。如果承認個體的人的自由的存在,就必然不能允許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安排,如果取消掉所有人對他人的安排,平等就天然的存在於每一個以人為名義所生存的個體。

當談論人道主義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定位了自由與平等之後,最後一個出場的博愛,看起來卻沒那麼理所當然。人可以有愛他人的自由,也可以沒有,人不必然需要對他人好。但也正是如此,博愛反而是更接近人道本質的內涵。

人道主義之所以能夠被廣泛接受,並不僅僅是因為將權力還給自由的每一個人,更重要的是它強調了一種信仰,就是無論在何種險境、困難以及黑暗的條件下,人都是值得被相信的,儘管其中會有波折,但個體的人彙集到一起,會做出超越自身的決策,從而讓集體具有一種超越性,獲得克服困難的勇氣與能力,同時最終將會推動整個社會朝向更好的方向不斷髮展。

這種信仰,讓人可以在任何困境當中獲得希望,也可以在任何絕望的情況下獲得力量。持有這種信仰的每一個自由、平等的個體,必然會不僅相信自我對未來的掌控能力,同時也對他人抱有一種善意,這種善意的基礎就是相信他人都會為了整體的發展做出更好的選擇。

當談論人道主義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這其中體現著從康德到薩特的道德觀,即做一件事情,不僅要考慮自身,而是要將這件事放置到整個人類社會,甚至是整個人類文明歷史的長河中,看它是否能成為一種普遍的規則,做出這個事情的人是否能夠成為人類的典範。這種道德觀念,就超出了自由與平等那種偏中性的態度,進入到了對他人的普遍信任,對人類向著共同發展的本性的認可。

被動一點的,叫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主動一些的可以稱為兼愛,當人在做出一切生存中的決策時,不僅僅只考慮自己,而是將他人納入到決策的範圍之內,對他人的生存利益抱有善意後,人道主義的星火才會在人們心中被點燃。

當談論人道主義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博愛,不是炙熱的愛,而是一種信任,是一種對人性向善的普遍本質的信仰,是對自我作為人類這個大的族群中的一員在互相協助這一普遍特質上的認可,是分享作為人類應享有的尊嚴的榮耀,是人道主義的最後一塊拼圖,但也是人道主義的出發點。

由此,人道主義的圖景就變得清晰可見。對人道主義的認同,就是對每一個人所持有的人類普遍的發展能力的認同,對每一個人能夠平等地做出自己決策權利的認同,對每一個人能夠表達出對他人善意的前提的認同。

人道主義,並不是必然的某一個道理,卻是人可以擁抱彼此,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的信仰與動力。

TAG: 人道主義自由他人一種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