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藝術家周黨賓的藝術訪談

青年藝術家周黨賓的藝術訪談

周黨賓

周黨賓,釣魚臺書畫院副院長,首都博物館畫院常務副院長,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文化藝術人才委員會副秘書長。他自幼酷愛藝術,對藝術情有獨鍾。由於受藝術的薰陶,對書畫、雕塑、裝置藝術等極為重視,而書法隸篆體也成為他研究的主要方向。

青年藝術家周黨賓的藝術訪談

油畫

鑑於周老師在藝術方面的成就比較高,騰訊新聞對他進行深入採訪。

青年藝術家周黨賓的藝術訪談

周黨賓創作中

騰訊新聞:周老師,您好,首先向您表示誠摯的敬意,非常感謝您接受《藝術100》欄目的專訪,以下幾個問題都是中國書法史的一些專業知識,不知道您能否為廣大觀眾做個正確的解答?第一個問題是關於中國漢字的起源問題,

中國的漢字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最早發明漢字的人是誰?

周黨賓:這中國漢字歷史比較悠久,目前已發現的最早漢字——甲骨文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歷史。就甲骨文體系的發達程度而言,它絕不是漢字的最初形態,漢字的起源還可上溯若干年代,它的確切年代仍是歷史之謎,但與此相關的倉頡造字的傳說則流傳了四五千年。

青年藝術家周黨賓的藝術訪談

周黨賓作品

騰訊新聞:

您能和我們講述一下中國書法史的發展過程嗎?

周黨賓:從漢字書法的發展上看,魏晉是完成書體演變的承上啟下的重要歷史階段。是篆隸真行草諸體鹹備具臻完善的一代。漢隸定型化了迄今為止的方塊漢字的基本形態。

隸書產生、發展、成熟的過程就孕育著真書(楷書),而行草書幾乎是在隸書產生的同時就已經萌芽了。真書、行書、草書的定型是在魏晉兩百年間。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唐代墨跡流傳至今者也比前代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寶貴的書法作品。

北周衰微之際,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自立為帝,建立趙宋王朝。半個世紀的五代十國分裂混亂局面至此結束,國家復歸統一。從公元960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間,書法發展比較緩慢。

青年藝術家周黨賓的藝術訪談

青年藝術家周黨賓的藝術訪談

騰訊新聞:

在哪個朝代,書法藝術作為禮樂文化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主要表現在哪方面?

周黨賓:

西周。西周的書法以鑄於禮器之上的金文為代表,種類純一而蘊涵無盡。西周甲骨文在陝西岐山鳳雛村等地有所發現,雖然自具特色,但氣象不大,時代又略早,可以視為殷商甲骨的餘緒。西周金文內部的秩序建構是從兩方面同時進行的,那就是線條的純化與空間的秩序化。商代金文的構成元素中包含著的平塗填實結構,為典型的西周金文所揚棄,即使同是線性的線條,在商周兩代的金文中也迥然有別。商金文中的線質是有明顯粗細變化的,或豐中銳末,或重起輕收,並且在一字之中線條也常常有明顯的主次輕重之別。西周金文線條的純化過程,首先是揚棄商金文的塊面結構,使之純化、線條化,然後再將一筆一字以至一篇的線條勻圓一如,純淨洗練。

青年藝術家周黨賓的藝術訪談

騰訊新聞:

哪個朝代是為中國書法裝飾技巧的積累和探求中國文字作為造型素材的可塑性奠定了重要基礎?表現在哪些方面?

周黨賓:

春秋戰國的裝飾書風。春秋戰國時期的書跡是從王公貴族手中解放出來後廣大士人百工階層的創造,是人傳遞給人的書法。因此,書法的人化、個性化、風格化也就在這個時代顯露出來。於是偏於審美的窮妍極巧與偏於實用的趨簡適便,即裝飾風尚與潦草刻畫、率性書寫拉開了表現空間的兩極。另外,在手法材料的多樣性方面,如鑄銘刻款、金銀彩錯、竹木簡牘、繒帛墨書、刻石印陶等。

青年藝術家周黨賓的藝術訪談

騰訊新聞:

先秦書法從殷商甲骨文時代就確立了以豎畫為主導的縱長的篆書體勢,但是如何發展過渡到漢代以橫畫為主導的橫寬的隸書體勢呢?如此顯著的由縱到橫的改變,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周黨賓:

秦代的“書同文”,只是對文字進行一番文字學意義上的偏旁結構的規範,並沒有要求體勢上由縱變橫。由此看來,這種改變的原因只能是由於長期的、大量的、實用性書寫所至了。大量的書寫,寫在簡牘上(確切地說,是寫在竹木簡策上),就像甲骨的纖維組織一樣,更便於縱向線條的契刻,因而甲骨文字的體勢以縱長的豎畫為主導,並且常常是先刻豎畫,再補刻橫畫。材料和手法決定了文字的體勢,也建構了最基本的書寫行款。文字被施之於給定的材料和給定的一個空間,就要與這種材料有機結合起來,就要在這個給定的空間裡尋求妥帖的存在,吻合於這個空間,並完全充實於這個空間。

青年藝術家周黨賓的藝術訪談

騰訊新聞:

目前最早直接書寫在絲織物上的完整作品是什麼?有什麼特點?

周黨賓:

楚帛書。帛書與簡牘書於條帶形空間的墨跡不同,與晉盟書也不同。這是在一個相對寬闊舒展的空間中創造出來的作品,字型略呈橫勢,儀態雍容嫻靜,行筆與簡牘盟書的率意爽捷也不同,有不激不厲、風規自遠之致。帛書最大的貢獻應該是它的章法,中間的甲乙兩篇文字,互為陰陽正倒,遠觀為並置的兩組,近審又各自獨立成章。甲篇250字左右,乙篇近400字,如此的鴻篇,佈列整齊,首尾呼應,中間隱然有行列之序,足見其筆陣的矩度森嚴。四周的十二月神名及《月忌》之文,與畫圖相配武,各有所司,又從中時見隨機的變化。漢代也於長沙故地出有帛書,但與此相比,已經稍涉抄書之嫌,決無此等謀篇佈勢,法度嚴明,又變化莫測。

青年藝術家周黨賓的藝術訪談

騰訊新聞:

您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書畫?您和書畫之間有什麼特殊的緣分?

周黨賓:

我從四歲就開始和舅舅學習書畫了。由於從小生活在藝術氛圍濃郁的環境下,對書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愛上書畫,才能在書畫的海洋裡遨遊,才能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青年藝術家周黨賓的藝術訪談

騰訊新聞:

您覺得藝術給您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周黨賓:

我覺得我的生活和藝術是緊密相連的,有時候覺得出門不帶筆不帶畫紙都覺得特別難受,可能是因為職業的原因,有一點強迫症,離開了筆墨紙硯,會覺得生活中缺少了什麼,哪怕出去出差辦事,我都會帶著筆墨紙硯。

青年藝術家周黨賓的藝術訪談

騰訊新聞:

作為一個青年藝術家,您覺得您的作品多數主要以表達什麼樣的思想為主?

周黨賓:

每副作品創作的環境不同,所表達的中心思想也就不同。比如這兩幅山水圖,第一幅是近景角度畫,第二幅是遠景角度畫,第一幅的用墨更重一些,層次感也更強一些,主色調是黑藍黃三種色調,從色調能看出這幅畫是秋天所作,寥寥幾筆枝幹和枝幹上面並不多見的葉子,就能看出秋天的蕭條,黃色是暖色調,藍色是冷色調,黑色是冷色調,能看出這幅作品中帶有淡淡的悲傷之情。而第二幅作品不一樣,它的主色調就是黑色和綠色,茂密的樹葉,層層山巒,山巒下面三艘小舟,說明人們的生活愜意,有山有水有舟,主謂分明,讓人眼前一亮,給人的整體感覺就是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從這副畫也能看出人的眼界、格局之大。

青年藝術家周黨賓的藝術訪談

近景山水畫

青年藝術家周黨賓的藝術訪談

遠景山水畫

還有這幅作品,這一刻,其實這是大寫意的一種,但是你能從畫裡看出什麼?像一個孤立無援的老人,還是一片葉子?這幅作品就是用寫意闡述了無助。像從事藝術工作,本身就是孤獨,需要思考,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前進。

青年藝術家周黨賓的藝術訪談

TAG: 周黨賓騰訊金文漢字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