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為鄰丨郭晨子:守住劇場

出生在開封卻在臨安居住,郭晨子說,這是從汴梁搬到了臨安,從北宋搬到了南宋。時間維度上的北宋到南宋是一場不可逆的歷史程序。

郭晨子的“南遷史”充滿偶然:中央戲劇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的戲劇文學系輪流招生,她考學那年恰好趕上上戲;作為越劇小鎮建設的見證人和外援,再往南,到中國女子越劇誕生地——嵊州市甘霖鎮施家岙村去;入住桃李春風,家家戶戶遷居時,恍然間發現這也許正是當代歸園田居……

戲劇是這場遷徙的引路人。

主人翁

與你為鄰丨郭晨子:守住劇場

關於戲劇,那是過於大的概念,無邊無際,約與宇宙等寬。或許理解為另一個世界吧,那裡的時間無法用鐘錶度量, 也絕沒有永恆正確的價值觀,無聊有罪,真誠赤裸——夢幻島, 或者說永無鄉。

晨子老師借契訶夫在《海鷗》裡的臺詞說給畢業生:要緊的不是名望,不是光榮,而是忍耐。要善於揹負自己的十字架,要有信心。

守住劇場,守住永無鄉。在這裡,創世者長著凡人的臉。

與你為鄰丨郭晨子:守住劇場

談工作丨堅守在劇場

2015年,上海戲劇學院建校70週年。

學生郭晨子此時已是晨子老師,學生們剛好排演了《後雷雨》,預備抽出其中的片段作為院慶晚會節目。

眾所周知,1934年曹禺在上海《文學季刊》發表《雷雨》,後成為中國話劇成熟的標誌。這也許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戲劇作品,對上戲學生而言,《雷雨》則是教科書,無數次被作為彙報演出和畢業大戲。

與你為鄰丨郭晨子:守住劇場

《後雷雨》劇照

年輕人沒有因為曹禺的大名和附著在《雷雨》背後的光芒而畏手畏腳。晨子老師描述著學生們的奇思異想:不如讓曹禺筆下的女人們來個“大穿越”,繁漪與愫方聊聊天,《雷雨》和《北京人》互文;一個男生提議,這回讓魯大海來做男主角,工具人翻身做主,悲慘屈辱的命運更赤裸地鋪張開……

解構是勇敢的學生氣

,晨子老師想要珍惜這樣的學生氣。

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後雷雨》沒有在院慶晚會上亮相。學生們失落不解。她鼓勵孩子們來一場戲劇的畢業旅行,把《後雷雨》帶到北京的南鑼鼓巷戲劇節去。

與你為鄰丨郭晨子:守住劇場

《後雷雨》劇照

這是有太多選擇的時代。太多選擇的本質是沒得選,被選中的只需極速綻放,門前車馬稀才談堅守。

晨子老師說起一場畢業生改編的話劇《海鷗》。“當晚,大劇院的小劇場內觀眾寥寥,彷彿回到了《海鷗》首演的1896年。”稚嫩真誠的學生腔不是時代的選擇,坐在臺下的老師,目之所及是年輕的戲劇人慾與契訶夫神交,在當下的寒冬呼喚著契訶夫,她為此感到欣慰與心疼。

老師希望每一隻海鷗都能飛到自己的春天。守住劇場,晨子老師還想守住學生。“正因為娛樂至上,我們希望在劇場中找到和獲得抵抗的力量。哪怕是堂吉訶德大戰風車呢,至少,也拒絕了盲從。”

堅守,是這個時代的稀缺品質。

與你為鄰丨郭晨子:守住劇場

談母校丨藝術的光

畢業和任教於上海戲劇學院,“陸毅、胡歌、佟大為、馬伊琍、李冰冰、雷佳音是你們學校的吧?對了,還有王洛勇、李幼斌、丁嘉麗……”人們通常會問她這些問題。

藝術院校這些年常常上熱搜,常常遭到兩極化的評價。有些人看到了“星光熠熠”,似乎這是一條捷徑,有些人關注從招生到學歷的黑幕與造假。在晨子看來,

藝術院校的“特別”在於,老師教的和學生學的是“藝術”而不是其他

與你為鄰丨郭晨子:守住劇場

《後雷雨》劇照

上海著名的油畫家陳鈞德先生前些日子因病去世了,上戲人的朋友圈裡轉發他當年帶舞臺美術系學生寫生歸來開辦畫展的序言,“兩年相處,這個可愛的集體深受著金錢與紀律的困擾,在精神與物質上交替地侵蝕轉換著,沒有顏料、沒有畫布、沒有時間。”

要學習、要打工,還要娛樂……他們已經開始直麵人生!希望關心他們。然而,青年們,我想自勉吧!一旦你們重喊起崇尚的理想——堅信每個人都有。那還有什麼可以困惑的呢?

就我個人而言,我期望在這裡會升起未來藝術家的星光,如果你們決意為真藝術而勇於做出更感人的犧牲,且能持之以恆……

請記住,真藝術屬於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業

與你為鄰丨郭晨子:守住劇場

《後雷雨》劇照

陳鈞德老師曾告誡他的學生不要模仿他,即便學生的作品在別人眼中“亂哄哄”的要打不及格,他堅持打了90分,因為他看到了學生在摸索自己的表達。陳老師為學生畫展做的序叫“結束的開始”,在他的追悼會上,人們記起他最愛說的話,“如果我不在家,我就是寫生去了。”

談及此,晨子老師不免有些心緒難平……

或許,這才是藝術家和藝術院校的風骨,這裡有的,不應該是八卦的口水, 而是

“藝術的光”

“藝術家的星光”

與你為鄰丨郭晨子:守住劇場

談拓展丨文化的平權

戲劇依然小眾,不過,晨子老師並不因此悲觀。

見面前晨子剛結束在杭州單向空間的讀劇活動,也是在活動開始前沒多久,她才知道搭檔是知名演員趙立新。她和趙立新老師相互打趣, 分享美國反對消費主義的荒誕劇作家阿爾比的作品,結果在倡導消費的Shopping Mall裡舉辦,還真是“荒誕”。

與你為鄰丨郭晨子:守住劇場

在過去的一年裡,晨子和同事們在上海作家書店、朵雲書店“思南經典誦讀會”等場地舉辦了不同主題的分享會。她說:

“喜歡朗讀的人很多,不僅是文青,還有不少中老年人參與呢!

一起讀經典劇本的經典片段,可以迅速沉浸其中,感受到作品的魅力。”

教書和寫作之外,晨子寫了不少劇評,而最近的兩年,她也更具體地參與到戲劇文旅專案的策劃,比如越劇小鎮。“嵊州的施家岙是女子越劇的發源地,今天來到這裡,會特別感嘆,當年的那些女孩子怎麼有勇氣有信心把‘紹興文戲’唱到上海。”晨子快人快語。

“越劇小鎮要做到全年以戲劇為主體的運營,是個挑戰。”晨子坦言,而之所以要參與到越劇小鎮,“是因為文化的發展太不均衡了。在北京、上海能看到國際一流院團的演出,而且越來越頻繁,但在三、四線城市,即使很大的投資蓋了很好的劇院,也常常是黑著燈的。

文化也需要平權

。”

與你為鄰丨郭晨子:守住劇場

《後雷雨》劇照

運營尚未滿一年的越劇小鎮著力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推廣,越劇作為看家戲之外,浙江本省的紹劇、婺劇、甌劇等紛紛登上了越劇小鎮的古戲樓,遠道而來的山西蒲劇、福建高甲戲和廣西桂劇也都在這裡找到了觀眾。

戲曲能否回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或許還是個未知數,但

以旅遊的方式拓展戲劇的觀眾,未嘗不是一種探索

與你為鄰丨郭晨子:守住劇場

談愛好丨被重新給予的時間觀

在上戲讀到文學碩士,留校任文學系講師。教師身份之外,郭晨子創作有小劇場話劇《別問我是誰》《愛情瘦身》等,出版崑曲、劇評類書籍,還擔任過崑曲“七夕版”《長生殿》、三山會館版《牡丹亭》縮編。

十幾年前迷上崑曲。晨子說每每散戲回家,連腳步都變得慢了一些,崑曲養人。遇上摺子戲匯演,能連著看一星期。

與你為鄰丨郭晨子:守住劇場

《後雷雨》劇照

關於崑曲,晨子特別珍視,那是她眼中

“今生看到的前世”

。對了,《HOME綠城》上也有她的專欄,已連載了幾期,各年齡段讀者都看得津津有味。

崑曲帶來的不只是喜歡上水磨腔、明傳奇和“無歌不舞”的表演方式, 那時晨子孜孜不倦地寫著戲評,沒想到有一天《華夏地理》找上門來。從崑曲開始,雙方合作了古琴、沉香、南音、大漆等專題,這段經歷也帶著晨子系統地深入中國文化,地理與文化結合,展開真正意義上的一段段文化之旅。

這也許是住在桃李春風的因緣?

住在桃李春風,晨子時常能觸控到季節。

崑曲精緻、講究,由應時應景的摺子戲便可窺見:“蓮花開了,戲臺上演《浣紗記·採蓮》。秋景現了, 臺上演《琵琶記賞秋》。端午到了,合著粽子的香味和艾蒿的苦味,唱一出《白蛇傳·端陽》。到了七夕,女孩兒家對著月亮乞巧的光景,就該演《長生殿·鵲橋密誓》了……”

應時應景,不時不食,年復一年的盼頭,被一場場戲和一口口鮮化解在日常生活。

與你為鄰丨郭晨子:守住劇場

與你為鄰丨郭晨子:守住劇場

與你為鄰丨郭晨子:守住劇場

杭州桃李春風

桃李春風家家都有一塊地,他家種辣椒, 隔壁種番茄,這就有了串門的理由。瓜果成為都市鄰里關係的紐帶,收到時鮮的晨子快樂極了。

“家中長輩常叮囑我,什麼鮮物下來了, 都得嚐嚐。北方的春天,柳樹發綠了吃柳絮兒,榆樹開花了吃榆錢兒,香椿長芽了吃香椿,等到槐花飄香吃槐花的時候,夏天就快到了……”

日常瑣事總是動人,業主群裡大家交流得也很碎,又脫俗:“看,咱小區屋簷下有冰凌。”附上照片與影片,

居住於此的人們特別容易為自然和小事動容,奔走相告

這裡是適合歸隱的地方

。房子的形態會引導居住者自然選擇中式傢俱與軟裝,晨子認為這是一定程度上對中式審美的迴歸。

每每回家,如此四季鮮明,生活氣息濃厚的小鎮讓她安心。如其名,“種桃種李種春風”,十足柔軟,十分江南。

晨子老師守著學生,守著劇場;作家晨子愛戲,也自己寫戲;歸園田居,一方種著時令鮮果的家,在守著她。

TAG: 晨子雷雨越劇老師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