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丨國花之爭,一場古代園林中的華山論劍

春牡丹,夏荷花,秋菊冬梅,千百年來爭奇鬥豔。

文/十一貝子,工學博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大家丨國花之爭,一場古代園林中的華山論劍

1。 那些花兒

7月15日,中國花卉協會發起投票,向社會大眾徵求意見,問是否同意將牡丹推薦為“國花”——如果不同意,也可以從梅花、菊花、蘭花、月季、杜鵑、茶花、荷花、桂花、水仙等名花中選擇一種提交。這其實不是中國第一次評選國花,卻因為網路的傳播力量,引起前所未有的關注,全國網友分成許多陣營,吵得不亦樂乎。

中國是世界上擁有原生植物品種最多的國家,先民們很早就開始採集、栽培花卉,以供觀賞。《詩經·鄭風》中有一首詩描寫暮春三月,風氣開放的鄭國青年男女紛紛手持蘭草,來到溱水和洧水岸邊踏青郊遊,相互贈送芍藥以表情意。戰國時期屈原在《離騷》中寫道:

“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意思是:

“我在九塊地裡澆灌蘭花,又在百畝地裡種下蕙草”

,被認為是關於花卉種植最早的文字記載。

先秦以降的兩千多年間,中國城市和鄉村處處栽花,宮殿、寺廟、衙署、宅院中都可見到各種各樣的花卉,而園林無疑是群芳匯聚的最佳場所。

西方園林以植物園藝為造景的主要手段,而中國園林

首重假山

,其次是

亭臺樓閣

各式建築,

樹木和花草

通常並不佔據主角位置,但絕對不可缺少,與建築、山水相互輝映,構成完成的風景。

植物分為木本和草本兩大系統,幾乎所有品種都會開花,而園林中主要的觀賞花卉大多屬於草本性質,少數屬於小喬木或灌木,枝莖偏於纖細,花形較大,惹人喜愛。千百年來,無數奇花異卉在園林中競相開放,千姿百態,奼紫嫣紅,春夏秋冬,各領風騷。其中地位最高的,是

牡丹、荷花、菊花和梅花

四大名花,也是這次“國花”評選的種子選手,各有一部輝煌的歷史。

2。 梅花傲雪

梅花起源於南方,西漢時期就已經傳播到北方。《西京雜記》記載關中上林苑移植了兩千多種遠方群臣進貢的特產果木和名花,其中光是梅樹就有朱梅、紫葉梅、紫華梅、同心梅、麗枝梅、燕梅、猴梅七種。這些梅樹大多屬於果梅性質,後來逐漸分化出以賞花為主的花梅,到了唐宋時期,梅花已經成為園林中的重要品種。

大家丨國花之爭,一場古代園林中的華山論劍

園林一年四季之中,冬日景象最為蕭殺,草木枯殘,百花凋零,此時惟有梅花能不畏嚴寒,昂首綻放,因此歷代文人認為梅花具有堅貞、孤傲的品格,讚頌不已。

梅花花開五瓣

,古人由此將

“五五二十五”

稱為

“梅花之數”

;梅花香氣隱約,被譽為“

暗香

”。宋代名士林和靖在杭州孤山隱居,無家室牽累,植梅養鶴自娛,號稱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

,其詠梅名句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膾炙人口。

紅色的梅花尤其與雪景相宜,

“踏雪尋梅”成為冬季遊賞園林的經典畫面

,如王安石詩中所詠:“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北宋洛陽的會隱園、大隱莊、白蓮莊等名園都以梅花取勝,邵雍有詩描寫會隱園之梅:“五嶺雖多何足觀,三川縱少須重去。

臺邊況有數千株,仍在名園最深處

。”意思是此園的梅花冠絕三川(指黃河、洛水、伊水三河匯聚的洛陽),可以與著名的梅嶺相媲美。

大家丨國花之爭,一場古代園林中的華山論劍

元明清江南園林中有許多以梅花為主題的景點。比如蘇州獅子林曾有一株古梅,垂枝盤屈,號為

“臥龍”

,其旁建

問梅閣

,現存者為後世重建,閣前補種多株梅樹,而且門窗、天花、鋪地和桌椅都採用五瓣梅花圖案,室內懸掛“

綺窗春訊

”匾額,源自唐朝王維詩句“春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附近還有一座

暗香疏影樓

,也隱喻梅花。拙政園有

雪香雲蔚亭

,所在土山上種植白梅,如雪如雲。顧氏怡園東邊有三間小屋,在周圍的石欄中種了幾百株梅花,題匾曰“

梅花廳事

”。

元代有個叫吳閒閒的道士首次將梅花從江南引入大都(今北京),並專門建了一座亭子加以覆蓋。幽燕地區冬季比南方要冷得多,梅花很難成活,而且幾乎不能露天栽培,一般都採用小盆栽種的方法,冬天放在暖房裡。清末貝勒毓朗不惜重金從南方運來百株梅花,種在花園中,只存活一株,視若珍寶,以玻璃架設了一間小小的花房,精心維護,這才熬過漫長的寒冬。

《紅樓夢》中大觀園的原型究竟在江南還是北京,紅學界一直有很大爭議。書中第四十九回曾寫到大觀園櫳翠庵中

“有十數株紅梅如胭脂一般,映著雪色,分外顯得精神,好不有趣。”

被認為是江南園林梅雪之景的寫照,非北京園林所能見到。

大家丨國花之爭,一場古代園林中的華山論劍

3。 菊花秋黃

菊花本是一種野生花卉,秋季開花,先秦時期就被大量採摘,用作益壽延年的藥物,後來在田園菜圃中栽種,以其苗做菜,以其花入藥。從漢朝開始,古人就喜歡釀菊花酒,視為滋補佳品。

大家丨國花之爭,一場古代園林中的華山論劍

菊花成為園林觀賞花卉,最大的功臣是愛菊成癖的東晉文學家陶淵明。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而折腰,辭官迴歸田園,在自己庭院中種菊、賞菊、採菊,留下很多詠菊詩篇,最著名的兩句出自《飲酒》詩: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後世文人對陶淵明極為推崇,愛屋及烏,將菊花看做是卓爾不群的隱士的化身,紛紛種入園中。

每年重陽節前後,菊花開得最盛。這幾天古人登高賞秋或者在園林中舉行雅集,常常要簪一朵菊花助興。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經因為連續兩日摘菊花,作詩調侃: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菊花花瓣細長卷曲,顏色有紅、黃、紫、白多種,以黃色最為常見,故而又稱“黃花”。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思念丈夫,作《醉花陰》詞: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

”,以清瘦的菊花自比。唐代詩人白居易有一次在園林中參加重陽宴聚,在許多黃色菊花中見到一株白菊,作詩說:“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把這株白菊比作一群黑髮少年中的白髮老者。

大家丨國花之爭,一場古代園林中的華山論劍

相對而言,菊花比較容易培植,既可種在地上,也可種在花盆中。一到秋天,從宮廷豪門,到平常民宅,幾乎都可以見到菊花的身影。宋朝的劉蒙和范成大各寫了一本

《菊譜》

,明清時期出現了更多賞菊、種菊的著作,對於造園很有參考價值。清代江蘇淮安有一位姓李的文人酷愛菊花,可算是陶淵明的知音,在河下鎮建了一座名為

“餐花吟館”

的宅園,南部開闢花圃,種植百十種菊花,並讓他女兒按花的不同顏色,以小楷一一編錄成冊。

唐宋金元明清各朝的皇家園林都大量種植菊花,品種自然要比民間珍貴得多。明代宮廷甚至專門為此設立

“養菊房”

,清代的皇帝們則寫過不少御苑賞菊的詩。不過歷史上很少有園林景點直接用“菊”字來題名,康熙年間豐澤園中所建的

“菊香書屋”

是一個罕見的例子。

《紅樓夢》大觀園中也種了許多菊花。探春與寶玉、眾姐妹結詩社,便以“菊花”為詩題。賈母等人陪劉姥姥遊園,先讓丫鬟

“捧過一個大荷葉式的翡翠盤子來,裡面養著各色折枝菊花”

,眾人各揀一朵簪在頭上,鳳姐捉弄劉姥姥,故意給她橫三豎四插了一頭。

4。 荷花夏豔

荷花又叫蓮花、菡萏、芙蓉,是一種水生植物,其果實為蓮藕。南北方很多地區都有在天然河湖中種藕以充蔬食的傳統,荷花本是副產品,對此北魏賈思勰農學名著《齊民要術》有載:“

春初,掘藕根節頭,著魚池泥中種之,當年即有蓮花

。”大片的荷花同時也是欣賞和採摘的物件,漢代、魏晉、南北朝都有《採蓮曲》流行。隋唐以後,荷花逐漸成為園林水池中的觀賞花卉,夏日盛開,或紅或白,與荷葉翠蓋相互襯托,臨水照影,風情萬種。

大家丨國花之爭,一場古代園林中的華山論劍

荷花需要肥沃的淤泥滋養,才能茁壯成長,因此被視為不受汙濁侵染的高潔君子。北宋周敦頤《愛蓮說》進一步總結說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古代園林中以荷花為主題的景緻,往往都強調這幾點特性,例如蘇州拙政園的正廳依臨大池,池中廣植荷花,得名“

遠香堂

”,正是取“

香遠益清

”之意。

大家丨國花之爭,一場古代園林中的華山論劍

白居易在洛陽履道坊建造宅園,在池中種下自己從蘇州帶回的白蓮,作詩云:

“吳中白藕洛中栽,莫戀江南花懶開。萬里攜歸爾知否,紅蕉朱槿不將來。”

元朝名臣廉希憲在大都西郊玉淵潭一帶建別業萬柳堂,園中闢有荷池,廉氏後人有一次在園中舉行雅集,邀請到大書畫家趙孟頫,席間有一位歌姬手持一支荷花,獻上一曲

《驟雨打新荷》

,趙孟頫作詩相贈,其中

“萬柳堂前數畝池,平鋪雲錦蓋漣漪”

兩句形容池上荷花之盛宛如雲錦。保定有一座歷史園林名叫

“蓮花池”

,又稱“

蓮漪夏豔

”,始建於元代,歷經滄桑演變,至今荷香依舊。清華大學校園前身是清代的熙春園,擁有兩個荷花池,民國時期在清華執教的朱自清先生為此寫下散文名篇

《荷塘月色》

很多城市兼有園林性質的水景名勝區都以荷花著稱。杭州西湖荷花被南宋詩人楊萬里形容為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麴院風荷”

為西湖十景之一,種有各種顏色的荷花,南宋時期附近有一座釀酒作坊,酒香與荷香交織,令人陶醉。濟南大明湖中荷花遍佈,號稱

“四面荷花三面柳”

——正因為這裡的荷花太有名,瓊瑤阿姨受到啟發,才在《還珠格格》中設定了一個“

大明湖畔的夏雨荷

”。

大家丨國花之爭,一場古代園林中的華山論劍

有些園林因為缺少活水水源,或者池土貧瘠,無法直接栽種荷花,不得不在池中埋設大缸,缸中植荷,勉強營造出荷池景象。恭親王曾寫過一首《盆池荷花》詩:

“汲井埋盆作小池,亭亭紅豔照階墀。濃香秀色深能淺,冒水新荷卷復披。”

說的便是這種情況。

5。 牡丹春色

牡丹與芍藥是同一科屬的花卉,東漢時期的醫簡上已經將之列為治療血瘀病的特效藥。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開始嘗試在水邊竹間栽培牡丹,視為奇景,並以之入畫,北齊畫家楊子華就以善於畫牡丹而出名。

牡丹屬於落葉灌木,春日開放,花朵碩大,常有重瓣出現,顏色也極為豐富,被認為是富貴的象徵,有

“國色天香”

之譽,特別受到

皇家、權貴和富商

的青睞。

大家丨國花之爭,一場古代園林中的華山論劍

牡丹真正開始在園林中大放異彩是在

隋朝

。隋煬帝在洛陽西郊營造西苑,縱橫二百里,下詔令天下進獻名貴花木,易州送來

二十箱牡丹,有赫紅、飛來紅、袁家紅、醉顏紅、雲紅、天外紅、一拂黃、軟條黃

等等名目。唐朝對牡丹更為重視,長安、洛陽兩京各大御苑都曾種植。唐玄宗尤其偏愛牡丹,曾經徵召善種牡丹的洛陽人宋單父到驪山離宮種了

上萬本牡丹

,據說顏色、形態各不相同。

長安城東部的興慶宮南部闢為園林,以水池為中心,池北土山上以昂貴的沉香木建造了一座沉香亭,周圍精心培植各色牡丹。天寶二年(742年)春日,玄宗與楊貴妃在此賞花,召翰林學士李白賦詩,留下三首著名詩篇《清平調》,將貴妃比作牡丹,其中之一吟道: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牡丹的花期比其他春花略晚。傳說武則天有一次遊覽長安御苑,發現百花俱開,獨有牡丹遲遲未見動靜,一怒之下,下旨將牡丹貶往洛陽。這個故事當然是瞎編的,但洛陽確實是天下馳名的牡丹之鄉。北宋歐陽修作

《洛陽牡丹記》

,說洛陽本地人在所有花卉中最重視牡丹,以“花”為牡丹的專有稱謂——對於其他花卉分別稱“某花”或“某某花”,如果單說一個“花”字,則特指牡丹而言。他在書中記錄洛陽牡丹佳品三十餘種,並在詩中讚譽: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牡丹最著名的品種是

“魏紫”

“姚黃”

,分別出自洛陽

魏、姚兩家的花園

。據說“魏紫”是一位砍柴的樵夫從壽安山中採到的,賣給魏家後,秘密種在園中一個小島上,外人想看,需要交十幾個錢,然後乘船登島,才得一窺,魏家竟然因此掙了許多門票錢。名臣富弼的宅園中種了幾百本珍品牡丹,某日花開,邀請文彥博、司馬光等人同觀,賓主盡歡。

古代園林中經常設定一種花池,圍以欄杆或疊石,池中種植牡丹。清末北京那家花園的“水涯香界”一景就用這種方式種了一叢牡丹,帶來富麗之氣。有時候牡丹和芍藥也可以種在同一塊地上,但必須將二者分隔開來,絕不能混雜在一起。

大家丨國花之爭,一場古代園林中的華山論劍

清朝的雍正皇帝繼位前以皇四子的身份住在父皇康熙所賜的圓明園中,園中有一景名為“牡丹臺”,前殿樑架以珍貴的楠木建成,屋頂鋪設藍綠兩色琉璃瓦,周圍培植幾百株牡丹,燦若雲霞,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親臨此處賞花,見到皇孫弘曆,祖孫三代天子匯聚一堂,傳為佳話。

6。 誰執牛耳

中國古代有

“自然比德”

的思想,就是喜歡

將人的品性與自然景物相互比擬

。這些名花因各自的特點,也被賦予鮮明的

人格特徵

如果學習李白的榜樣,拿美女來比喻名花,那麼濃豔華美的牡丹依然非

楊貴妃

莫屬,不懼風霜的梅花可比出塞的

昭君

,清幽淡雅的菊花宛如

西施

,不染汙泥的荷花恰似

貂蟬

,各有各的美好。此外,蘭花、茶花、桂花、水仙……等等名花同樣身世顯赫,風姿綽約,燦爛芬芳。這些花兒分別在園林中佔有一席之地,四季輪迴,漸次開放,與風月雨雪相伴,留下一幅幅動人的畫卷。

大家丨國花之爭,一場古代園林中的華山論劍

俗話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每個人都有自己偏愛的花卉,眾口難調——陶淵明愛菊,林和靖愛梅,周敦頤愛蓮,而牡丹自古便有“花王”的稱號,粉絲最多——可是唐朝的節度使韓弘卻偏偏

非常厭惡牡丹,一見此花,便命人拔去

寬容一點的人都會承認,各花入各眼,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正如清代詩人袁枚所說,

即便是米粒般大小的苔花,也和牡丹一樣擁有綻放的尊嚴

百花在園林中原本和平共處,相安無事,可是近百年來,各路名花紛紛化身武林人物,開始爭奪“國花”的頭銜,粉絲們爭吵不休,甚至為了抬高己之所愛,不惜貶低對手,場面類似“華山論劍”,你使一招“散花掌”,我回一招“天山折梅手”,看誰能搶得“天下第一”的名頭。從此花卉世界變成紛擾的江湖,再無太平。

大家丨國花之爭,一場古代園林中的華山論劍

大約在晚清時期,有人首先提出牡丹具有“富貴莊嚴”的氣度,最適合做

國花

。但很快就有人明確表示反對,認為菊花淡泊耐寒,且以黃色為主,象徵黃帝子孫,比牡丹更適合做國花。

梅花、荷花以及象徵農業的稻花

也各有代言人出頭,唇槍舌劍,據理力爭。

20世紀二十年代末,國民政府頒佈訓令,將梅花定為包括錢幣在內的各種官方徽章的專用標誌,並打算進一步推為國花,卻因為分歧太大而暫時作罷。新中國成立後,國花之爭停歇多年,直到八十年代初才再次被提起來,《植物雜誌》受中國植物學會委託,組織了第一次國花評選,結果

梅花、牡丹、菊花

排名前三。後來不同雜誌又舉辦過類似的活動,牡丹與梅花輪流佔據榜首,互有勝負,難分高下。

九十年代,相關協會和機構提出了五種不同的國花方案:唯一國花(牡丹)、雙國花(牡丹、梅花)、四國花(代表四季)、五國花(象徵五星紅旗)以及十二國花(代表一年十二月),多種意見始終無法取得共識,於是又擱置了好長時間。今年的國花問卷投票,不過是舊事重提罷了。

花卉本身不會說話,更不會武功,這場國花之爭,說到底是支持者之爭,背後可能還涉及不同的城市和行業的利益,情況複雜。最近這次投票,雖由牡丹唱主角,可是備選的花卉品種更多,除了梅花、菊花、荷花之外,還有蘭花、月季、杜鵑、茶花、桂花、水仙,大家殺得天昏地暗,要想評出人人都滿意的國花,談何容易——世界已經有一百多個國家確定了自己的國花,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選出來。

中國國花難選,也是因為

本土的名花實在太多

,令人眼花繚亂,難以取捨。此時大家不妨先冷靜一下,從園林角度多瞭解一點各大名花的歷史掌故,然後再去爭論,倒也不遲。

TAG: 牡丹荷花梅花園林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