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造人:道家人物列子吹過的牛,如今都實現了

偃師造人:道家人物列子吹過的牛,如今都實現了

偃師造人:木偶藝人表演

周穆王西遊會見西王母(王母娘娘)的故事,想必大家早就聽說過了。本文要說的,不是周穆王與西王母的羅曼史,而是周穆王返歸途中發生的另一個神奇故事——偃師造人。

穆王辭別西王母之後,踏上了歸途。還沒到達國界,有一位名叫偃師的工匠求見,自稱有非凡技藝。穆王於是召見了他:“你有什麼本領?”偃師回答:“我擅長搞發明創造,願意為大王效力。我已經制造了一件東西,想獻給大王觀看。”穆王說:“行,你明天把東西帶來,讓大家開開眼界。”

第二天,偃師再次晉見穆王時,帶來了一個人。穆王問:“跟你同來的是什麼人?”偃師說:“是我製造的木偶歌舞藝人。”穆王一聽幾乎驚掉了下巴。接下來,偃師讓木偶藝人開始表演。只見它舉步輕盈,翩躚起舞。一會兒低頭吟唱,歌聲合乎旋律;一會兒手舞足蹈,舞步合乎節拍。其動作千變萬化,隨心所欲。穆王以為它是個真人,便把妃嬪們叫來一同觀看。

表演即將結束時,木偶藝人竟然眨著眼睛挑逗穆王身邊的妃嬪。穆王一看大怒,當場要把偃師拖下去砍了。偃師嚇得半死,立刻把木偶藝人的軀體拆散,展示給穆王看。沒想到,這木偶藝人居然是用皮革、木頭、橡膠、油漆、白堊、黑炭、丹砂、青雘之類的材料組合而成的。穆王又仔細檢查了一遍,只見它裡面有著肝膽、心肺、脾腎、腸胃;外部則是筋骨、肢節、皮毛、齒髮。雖然都是假物,但人體構件一應俱全。

偃師把這些東西重新組裝起來以後,木偶藝人又恢復了原狀。穆王試著拿掉它的心臟,木偶的嘴巴就不能說話;拿掉肝臟,木偶的眼睛就不能觀看;拿掉腎臟,木偶的雙腳就不能行走。周穆王這才心悅誠服,誇讚偃師的技藝登峰造極。這個巧奪天工的木偶藝人,後來被穆王帶回了宮中。

偃師造人:道家人物列子吹過的牛,如今都實現了

偃師造人:拆解木偶藝人

偃師造人的故事,出自《列子·湯問》。《列子》是道家經典之一,相傳為列子所撰。列子(約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姓列,名禦寇,鄭國圃田(今河南鄭州)人。列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他創立的貴虛學派,對後世哲學影響深遠。《漢書·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系後人根據古代資料編著。全書共載民間故事、寓言、神話傳說等134則,題材廣泛。

有趣的是,偃師造人故事的結尾,作者為突出偃師的高超技藝,還順便黑了一把春秋戰國時期的兩大發明家魯班和墨子。作者寫道:“發明了雲梯的魯班,和製作了木鳶的墨子,都認為自己能夠代表當時的最高技術水平。可他們的學生東門賈和禽滑釐,聽說了偃師的技藝之後,分別告訴了自己的老師。此後,這兩位大師便終身不敢再談論技藝,而只有乖乖地守著他們做木工用的圓規和直尺勤學苦練。”不知道魯班和墨子兩位大師,會不會氣得吐血。

其實,按照戰國時期的科技水平,偃師不太可能製造出如此精巧逼真的木偶藝人。所以,偃師造人故事,只能算列子寫的一篇科幻小說。科幻小說當然是作者的大膽想象,但有時候確實能給科學家帶來啟迪。類似於木偶藝人的機器人,一直是科技發展的方向。遺憾的是,我們的祖先早在幾千年前就有的機器人夢想,到了後來反而迷失了。偃師造人故事的創造性和前瞻性,與晚清時期視科學技術為“奇技淫巧”並嗤之以鼻的極端保守思想,形成了鮮明對比。

所幸,如今我們已經意識到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比偃師所造的木偶藝人更先進的機器人,在各行各業得到了大量應用。套用一句流行的俗語:古代道家代表人物列子吹過的牛,如今都實現了。(文/謝志東)

偃師造人:道家人物列子吹過的牛,如今都實現了

西漢古墓出土的木偶

TAG: 偃師木偶穆王列子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