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寫給蘇轍的一首詩,被當作“律詩樣板”,不愧是一派宗師

古詩詞中有一種特殊的寫法,叫“次韻”,就是依次按照原詩的原韻原字進行唱和。

人總是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次韻的寫法本就不容易,要超越原作,可謂是“難上加難”。

最為後世所熟知的次韻詩詞當屬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將詠物抒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千百年來廣受好評。

今天要講的這首次韻詩是蘇軾的弟子黃庭堅所寫,寫景流麗,議論疏朗,情景交融,被後世當作“律詩樣板”。

《次元明韻寄子由》

半世交親隨逝水,幾人圖畫入凌煙?

春風春雨花經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銅章行問道,定知石友許忘年。

脊令各有思歸恨,日月相催雪滿顛。

黃庭堅寫給蘇轍的一首詩,被當作“律詩樣板”,不愧是一派宗師

詩題中提到了兩個人名,“元明”就是黃庭堅的兄長黃大臨,“子由”則是蘇軾的弟弟蘇轍。

黃庭堅我們都知道是北宋著名的文人,開創了“江西詩派”,在書法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而他的黃大臨雖然默默無聞,卻也並非庸才。

他也曾中過舉人,只是後來為了照顧家小,沒有繼續科考。

根據記載,蘇軾蘇轍這兩兄弟都與黃大臨有過詩歌唱和,其中固然有黃庭堅的緣故,但若他胸無點墨,恐怕也無法與蘇軾兄弟相交。

在蘇轍被貶為筠州(江西)監鹽酒稅時,黃大臨給他寄了一首《奉寄子由》,

“歷下笑談漫一夢,江南訊息又餘年”

黃庭堅聽聞後,依著此詩的韻律,寫下了這首《次元明韻寄子由》,道盡了兄弟之情,友人之誼,歷來為後世所稱讚。

黃庭堅寫給蘇轍的一首詩,被當作“律詩樣板”,不愧是一派宗師

詩歌首聯便是對偶,

一般而言,律詩是中間兩聯對仗,此處首聯便對仗,頗有幾分杜詩的味道。

不過這也正常,畢竟黃庭堅作詩便是以杜甫為學習物件,他所開創的“江西詩派”也是以杜甫為“祖”。

前一句既點明瞭與蘇軾兄弟間的親密關係,又暗用了《論語》中的典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而後一句又提到了“凌煙閣”,這是唐玄宗為表彰功臣而建築的高閣,因“二十四功臣”的畫像而聞名後世。

李賀有詩云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濃郁的牢騷之意,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而黃庭堅這裡不同,雖也慨嘆韶華易逝,功業未竟,心中不平,但詩人以流水對的形式,疑問的語氣,娓娓道來,哀而不傷,怨而不誹,這也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調。

黃庭堅寫給蘇轍的一首詩,被當作“律詩樣板”,不愧是一派宗師

再來看頷聯,是蜚聲詩壇,享譽後世的千古名句。

風吹雨落,花開花謝,江北江南,波浪滔天,只是短短14字,便寫盡了春日的景象。

前一句呼應了上聯的“半世交親隨逝水”,抒發了世事無常,時光流逝的慨嘆;而後一句則是從空間上,極言兩人距離之遙遠。

曾經把酒言歡,惺惺相惜的兩人,卻因種種原因,天南地北,難以相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花開花落,春去秋來,詩人心中的思念之情可想而知。

無一字寫情而情自現,這樣的寫法比起直接抒情更動人心絃。

更難得的是這兩句無一生僻字,通俗自然,意境高妙,這在喜歡故作奇語的黃詩中是很少見的。

想起他的另一聯名句,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同樣是最簡單的字,卻創造出了畫筆難以描繪的意境,令人回味無窮,所謂“點鐵成金”大概便是如此了。

黃庭堅寫給蘇轍的一首詩,被當作“律詩樣板”,不愧是一派宗師

接著的頸聯兩句,由寫景抒情轉入議論。

想要解下官印,辭去官職,和友人一起談經論道,尋求人生的真諦。

這裡的“石友”是“金石之交”,最早源自潘安的《金谷詩》,

“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

,後來多用來指代志同道合的友人。

“欲解銅章”,詩人對官場的厭倦是顯而易見的,而“石友”,則是不著痕跡地表達了他對蘇轍的仰慕之情,也正體現了兩人的深厚情感。

最後尾聯“脊令各有思歸恨,日月相催雪滿顛”,將兩人的友情推向了頂端。

為什麼這麼說呢?

“脊令”是一種水鳥,《詩經》有云

“脊令在原,兄弟急難”

,故而多用來指代兄弟。

蘇軾蘇轍兄弟情深,這一點眾所周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黃庭堅與他的兄長黃大臨同樣情感深厚。

他在《和答元明黔南贈別》

“急雪脊令相併影,驚風鴻雁不成行。歸舟天際常回首,從此頻書慰斷腸”

,手足之情由此可見,

兩人懷念著各自的兄長,欲歸不得,欲見不能,時光流轉,日月相催,心中的無奈,惆悵不言而喻。

兄弟之情,友人之誼,各種情感交織,引人共鳴,賞玩不盡。

黃庭堅寫給蘇轍的一首詩,被當作“律詩樣板”,不愧是一派宗師

一般而言,“寄人”的詩詞,會將作者本身的身世命運與對方的遭遇緊密相連,以喚起對方以及讀者的共鳴。

黃庭堅這首詩便是如此,首聯從兩人的半世交情,和懷才不遇寫起,頷聯寫景抒情,在滿眼春風春雨春花的景色中,融入了對友人的思念;頸聯轉入議論,既表明了自己厭倦官場的心意,又以“石友”的典故點明瞭兩人的默契相交,志同道合;最後尾聯又提到了各自的兄長,照應標題,迴環全詩,令人玩味不盡。

整首詩融寫景、抒情、議論於一體,情景交融,意境超妙,令人賞玩不盡,清人方東樹在《昭昧詹言》續卷七曾言“此詩足供揣模取法”,我深以為然。

不知你們認為黃庭堅這首詩寫得如何?歡迎一起來討論。

-END-

作者:解憂詩詞

注: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

TAG: 黃庭堅石友蘇軾黃大臨蘇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