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弟弟子由是誰?蘇東坡弟弟蘇轍為何能成為蘇東坡的知己呢?

說到兄弟知己,當然非蘇東坡和弟弟子由二人莫屬。

蘇東坡個性曠達,飄逸灑脫。他的才華學問,他的智慧人格,他的豐富有趣都無人可及。蘇東坡交往密切的好友可以列出一大串長長的名單:佛印、文與可、秦少游、陳季常……有鐵粉卓契順不遠萬里幫他送信,有狂熱者因為太沉迷蘇東坡的詩詞而冷落妻子……這些人,每一個都可以和蘇東坡組成不同時期不同領域的CP,而讓他始終心心念唸的,則是弟弟子由。

子由是蘇轍的字。蘇東坡比子由大一歲,兄弟二人一起長大,情誼深厚。他們一起接受母親程夫人的人格教育,一同接受父親的詩書啟蒙,一起進京趕考又同時中舉。蘇東坡在《送李公擇》中說:“嗟予寡兄弟,四海一子由。故人雖雲多,出處不我謀。”蘇轍在給蘇東坡的墓誌銘中則寫道:“我初從公,賴以有知。撫我則兄,誨我則師。”

蘇東坡的弟弟子由是誰?蘇東坡弟弟蘇轍為何能成為蘇東坡的知己呢?

三蘇祠

瑣碎的日常,有你分享

兄弟二人中舉後,各自為官一方,不得不各奔他鄉。從此聚少離多,只能以詩詞書信寄託對彼此的牽掛。二人互相唱和的詩詞極多,翻開《蘇東坡全集》的“詩集”部分,可以看到出現頻率最高的兩個字就是“子由”。僅以“子由”為題目的詩,如示子由、答子由、次韻子由、懷子由、寄子由、別子由、迎子由、和子由等等,就超過了100首。在這些詩裡,他們交流瑣碎的日常生活,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

其實,只要看一下這些詩歌的題目,即可瞭解蘇東坡對弟弟的深情:

下雪的時候,想念子由。

《九月二十日微雪,懷子由弟二首》。

遊玩的時候,想念子由。

《重遊終南,子由以詩見寄,次韻》《自清平鎮遊樓觀、五郡、大秦、延生、仙遊,往返四日,得十一詩,寄舍弟子由同作》。

失眠的時候,遙想子由:

“雷州別駕應危坐,跨海清光與子分。”(《十二月十七日夜坐達曉寄子由》)

歲末年初的時候,與子由一起回憶家鄉的過年風俗。

《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至除夜,達旦不眠,為守歲。蜀之風俗如是。餘官於岐下,歲暮思歸而不可得,故為此三詩,以寄子由》。

種點菜,養些花花草草,兄弟倆也要互相分享。

《次韻子由種菜久旱不生》《次韻子由種杉竹》《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首》《次韻子由月季花再生》。

他在弟弟生日時祝願道:

“但願白髮兄,年年作生日。”(《子由生日》)

他在弟弟家生娃時祝賀道:

“無官一身輕,有子萬事足。”(《借前韻賀子由生第四孫鬥老》)

顛沛流離之間,與子由的相聚也成了蘇東坡生活中的小確幸。

比如《子由自南都來陳,三日而別》:“夫子自逐客,尚能哀楚囚。賓士二百里,徑來寬我憂。”《曉至巴河口迎子由》:“餘生復何幸,樂事有今日。”

而一旦分離太久,或者音訊不通,思念之情就溢於言表。

比如在《初秋寄子由》這首詩裡,東坡君深情回憶了嘉祐六年與弟弟寓居懷遠驛的情景:“憶在懷遠驛,閉門秋暑中。藜羹對書史,揮汗與子同。”而當淒厲的秋風颳起,氣溫驟降時,弟弟的行動更令人動容:“西風忽淒厲,落葉穿戶牖。子起尋夾衣,感嘆執我手。朱顏不可恃,此語君莫疑。別離恐不免,功名定難期。當時已悽斷,況此兩衰老。失途既難追,學道恨不早。”查慎行曾評:“‘子起尋夾衣’十句情文婉摯,令人慾喚奈何。”

在《蘇東坡全集》的“文集”部分,蘇東坡專門寫給子由的信有10首,而通讀蘇東坡的書信,就會發現,在他寫給至親好友的信中,子由的名字隨時出現。如果有彈幕,肯定滿屏都是舍弟舍弟以及子由子由。不覺想起《追風箏的人》裡的那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

蘇東坡的弟弟子由是誰?蘇東坡弟弟蘇轍為何能成為蘇東坡的知己呢?

三蘇祠·前廳

最壞的時刻,有你擔當

尤為世人稱道的是兄弟二人的患難與共。當身處困境或大難臨頭,蘇東坡總是第一個想到弟弟子由。

元豐二年(1079),“烏臺詩案”發生時,蘇軾正在湖州擔任太守。蘇轍得知訊息後,立刻派人快馬加鞭趕往湖州告知兄長,好讓他有個心理準備。之後,為營救兄長,他奔走呼號,冒死向神宗上奏《為兄軾下獄上書》,乞求與他共同進退:“臣早失怙恃,惟兄軾一人,相須為命。”“臣竊哀其志,不勝手足之情,故為冒死一言。”“臣欲乞納在身官,以贖兄軾,非敢望末減其罪,但得免下獄死為幸。”蘇轍願意以自己的官職為代價,來贖回兄長的性命。急切之意,令人動容;兄弟情深,有目共睹。

而在獄中的蘇東坡,因為一個小插曲(即大家熟悉的送魚事件),誤以為自己命不久矣,專門留給子由兩首訣別詩:《予以事系御史臺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別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其中一首寫道:“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闇自亡身。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今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亡命在即,還在擔心弟弟他年夜雨之時會“斯人獨憔悴”,並且期待來世再為兄弟。

當然,這次風波因為各方友人的協力營救,最終以蘇軾被貶黃州、蘇轍被貶筠州畫上句號。

建中靖國元年(1101),蘇東坡在北歸途中病逝於常州。臨終時,蘇東坡最大的遺憾是未能和子由見面:“惟吾子由,自再貶及歸,不及一見而訣,此痛難堪。”所幸他提前給弟弟留下了遺囑:“公始病,以書屬轍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為我銘。’轍執書哭曰:‘小子忍銘。’”

第二年,蘇轍按照兄長的遺願將其安葬於嵩山之下。雖然自己生活拮据,還是賣掉部分田產,將三個侄子接到身邊共同生活。政和二年(1112),蘇轍病逝,子女遵從他的願望,將其葬在東坡的墓旁。二人死後,終於相聚在這裡。

蘇東坡的弟弟子由是誰?蘇東坡弟弟蘇轍為何能成為蘇東坡的知己呢?

三蘇祠·雲嶼樓

二人在早年求學備考時,因看到韋應物“安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兩句詩,就相約以後不貪戀高官厚祿,早日退隱一起養老。後來,“夜雨對床”就成了他們詩歌唱和的主旋律。

孤負當年林下意,對床夜雨聽蕭瑟。恨此生、長向別離中,添華髮。(《滿江紅·懷子由作》)

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自注:嘗有夜雨對床之言,故云爾。(《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現在,他們終於長眠在一起,也算是實現了“夜雨對床”的約定吧。“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這些描寫情人的詩詞用在兄弟二人身上竟毫不違和。

最好的詩詞,為你而寫

林語堂先生說:“往往因為子由,蘇東坡會寫出最好的詩來。”

那首著名的《和子由澠池懷舊》,即寫於兄弟倆第一次分別時。嘉祐六年(1061),蘇軾前往陝西鳳翔任職,路過澠池。蘇轍送他至鄭州,依依惜別:“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懷澠池寄子瞻兄》)蘇軾遂作《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這句關於人生的比喻幾乎能引發每個人的共鳴。

蘇東坡的弟弟子由是誰?蘇東坡弟弟蘇轍為何能成為蘇東坡的知己呢?

三蘇祠·晚香堂

還有赴密州時所寫的那首著名的詞《沁園春·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其中有:“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處看。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尊前。”那時他們少年英才,躊躇滿志,所以才寫出那樣意氣風發的文字。

當然,我們最熟悉的,是因為子由,蘇東坡寫出的最好的中秋詩詞《水調歌頭》。

這首詞的小敘中,東坡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丙辰指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這一年蘇東坡在密州任太守。他與弟弟已多年未見,每逢佳節倍思親,是人之常情。難得的是,蘇東坡由此更發出對於宇宙人生的終極思索:“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所以,只能祝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南宋著名文學家胡仔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其實,蘇東坡還因為子由寫過很多其他的中秋詩詞,也都非常精彩。一年後的中秋,子由特意前來與哥哥相聚,這時東坡已在徐州上任。兄弟倆終於可以共度佳節,久別重逢,蘇東坡感嘆道:“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而子由想到相聚短暫,很是傷感,吟出《水調歌頭·徐州中秋》:“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今夜清樽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

蘇東坡的弟弟子由是誰?蘇東坡弟弟蘇轍為何能成為蘇東坡的知己呢?

三蘇祠·來鳳軒

為了開導安慰蘇轍,分別時,東坡又和了一首《水調歌頭》,下片是:“歲雲暮,須早計,要褐裘。故鄉歸去千里,佳處輒遲留。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惟酒可忘憂。一任劉玄德,相對臥高樓。”在這裡,蘇東坡暢想二人退休後詩酒唱和、彼此依賴的生活,語言生動,栩栩如生。

對於蘇東坡而言,弟弟替他負重善後,是他摯愛的手足,信賴的朋友。正如他在《初別子由》中說:“豈獨為吾弟,要是賢友生。”對於子由來說同樣如此。他們棋逢對手,志趣相投,都是能夠在陰溝裡仰望星空的人,是抱持著江上清風與山間明月的赤子之心的人。《宋史·蘇轍傳》總結:“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正像有人為子由代言道:“全世界的人都喜歡我哥哥,而我哥哥最喜歡我。”被哥哥寵溺、信任一生,對同樣顛沛流離而性格內向的子由來說,也是艱難歲月裡最好的安慰吧。

何其幸運!命運安排他們成為兄弟,而恰好,他們也是知己。

◎本文轉載自“中華書局1912”,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 蘇東坡蘇轍弟弟次韻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