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以史為鑑,在金陵寫下《桂枝香》,堪稱懷古詞中的C位之作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詩經·王風·黍離》

王安石以史為鑑,在金陵寫下《桂枝香》,堪稱懷古詞中的C位之作

以懷古與思鄉為主題的作品堪稱中國文學長廊中並蒂花開的兩大傳統主題。其中,蘊含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懷古詩詞是長盛不衰的一個主題,因為這是由特定的歷史、文化與思想等條件合力促成的。可以說,懷古詩詞的興盛絕非偶然。

自詩經時代的《黍離》開啟懷古詩的先河以來,歷代文人學士創作了大量懷古作品,為我國的文學長河激揚起朵朵驚豔的浪花。

而“黍離”一詞也成了詩人感嘆興亡、悲天憫人的特定文學意象。從曹植的《情詩》到向秀的《思舊賦》,從劉禹錫的《烏衣巷》到姜夔的《揚州慢》,無不體現著《黍離》的風神與氣象。

王安石以史為鑑,在金陵寫下《桂枝香》,堪稱懷古詞中的C位之作

譬如,詩人登臨諸如城池、宮苑、亭臺等歷史遺留的名勝古蹟時,雖然這些鐫刻著時代印記的名勝古蹟不能像文字一樣任由詩人閱讀,但它們的外表卻印記著歷史上的滄桑與輝煌,也承載著歷史上的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故事。

名勝古蹟的過往是一個有趣的空間,這一空間需要詩人用想象和才華去填充,這一空間也足以打動詩人敏感的心靈,從而引發出無限的感慨。

王安石以史為鑑,在金陵寫下《桂枝香》,堪稱懷古詞中的C位之作

在以懷古為主題的古代文學作品中,金陵因為極高的出鏡率,成為無可厚非的佔據C位的一座城市,一個地理符號,一個文學符號,一個敘事空間。

自南朝詩人謝朓在這裡寫下“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後,歷代懷古作品中,以金陵為題材的數量最多,同以《金陵懷古》為題的也不勝列舉。

陳子昂立足金陵,感嘆“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晚唐詩人李商隱來到金陵,長嘆“三百年間同曉夢,鐘山何處有龍盤”;劉禹錫在金陵烏衣巷前寫下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追憶古今,感嘆世事滄海桑田。

王安石以史為鑑,在金陵寫下《桂枝香》,堪稱懷古詞中的C位之作

在詩人的筆下,金陵這座歷史古城集歷史教訓與盛衰興亡於一體,更容易引起詩人的聯想、悲嘆和吟詠,這些絢麗多彩的金陵懷古詩篇,具有高超的審美藝術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

文人們將個人的興衰榮辱與天下的盛衰興亡聯絡在一起,他們的憂患意識具有深刻的普遍性和社會內涵,對於後世文人精神有深刻的影響。

以金陵為立足點的懷古詩可以說是猶如毗鄰金陵的長江一樣,在滾滾東流中時時激起一朵朵驚豔時空的浪花,並一直感動著讀者。

王安石以史為鑑,在金陵寫下《桂枝香》,堪稱懷古詞中的C位之作

在諸多的金陵懷古詩詞中,與金陵這座城市有著很多交集的北宋文學家王安石,也寫下了大量的金陵懷古詩詞,而他的《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可以說是C位中的C位,詞人以史為鑑,全詞景情並茂,拳拳赤子之心躍然紙上,讀來扣人心絃。原詞如下: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採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王安石以史為鑑,在金陵寫下《桂枝香》,堪稱懷古詞中的C位之作

金陵,古稱建康、江寧,即今南京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作為中國四大古都之一,金陵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金陵悠久的歷史文化餘溫,杏花煙雨的江南氣質,都給這座城市打下了深厚的人文烙印。

金陵位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地處寧鎮山脈西部的丘陵河谷地帶,境內地勢起伏,群山連綿,南京的北、東、南面是低山,只有西面是浩瀚的長江,形成了“萬疊青山抱石城”,“一環碧玉缺城西”的地貌特徵。

此外,南京水資源豐富,除長江外,還擁有秦淮河、玄武湖等河流湖泊,遊人駐足金陵,便可一覽“欲鷺明漪,藏鴛近渚”的大好風光。

王安石以史為鑑,在金陵寫下《桂枝香》,堪稱懷古詞中的C位之作

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為文人墨客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與靈感,富裕的生活條件也讓文人墨客有了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文學創作,故南京自古以來就是文學家的集合地。此外,金陵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長江中下游的地理位置、虎踞龍盤的地理形態,使得它很早就得到了人們的關注。

在宋代之前,歷史上的東吳、宋、齊、梁、陳、南唐等多個朝代都選擇在這裡定都,所以金陵也有著“六朝古都”之美譽。

金陵有都城的繁華、博大和開放,也有江南城市的細膩、溫潤。

王安石以史為鑑,在金陵寫下《桂枝香》,堪稱懷古詞中的C位之作

眾所周知,地域文化對個人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影響人的生活方式、思維習慣,也可以影響人的審美追求,對詩人而言,地域文化的影響還體現在他們的詩歌作品裡。

而金陵就是這樣一座有著獨特地域文化的城市。

魏晉時期,當曹操父子、“建安七子”等文人在長江以北的文壇上方興未艾之際,立足於金陵的陸機、陸雲兄弟以同樣璀璨的成就引領長江以南的文學藝術,陸機的《文賦》更是古典文學理論專著之一;晉室南渡,玄學與佛學相遇於金陵,此時計程車大夫發現大自然之美,金陵多山多水的地理環境為士大夫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登高遊覽成為詩人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王安石以史為鑑,在金陵寫下《桂枝香》,堪稱懷古詞中的C位之作

長江的水流滾滾向前,金陵的文壇從未蕭瑟,時光的腳步也不曾停留。時間一晃來到了北宋,此時的金陵已然成為江南富庶繁華的地方,一位叫王安石的文學家從此與金陵結下了不解之緣。

王安石青年時期隨父遷居南京,在南京度過青春歲月,他先後三次任江寧知府,兩度在此守孝,1075年罷相後退居江寧,自此直到逝世,再未離開,在他六十六年的人生中,有近20年是在南京度過。

王安石以史為鑑,在金陵寫下《桂枝香》,堪稱懷古詞中的C位之作

對於王安石而言,金陵可以說是他的第二故鄉,王安石在金陵生活期間,他遊覽了金陵自然風光,遍賞金陵人文古蹟,他的足跡幾乎踏遍金陵的山山水水,所到之處也會留下一首首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詩篇。

1067年,王安石出知江寧府,他登上金陵城樓,極目遠眺,此時正是深秋時節,天高氣爽,那浩渺的長江猶如白練由城邊飄過,遠處的青翠山峰如箭頭攢聚。

在夕陽的對映下,長江上往來不斷的舟楫忙碌穿行,江岸酒樓上的旗子迎著晚風高高飄揚。

王安石以史為鑑,在金陵寫下《桂枝香》,堪稱懷古詞中的C位之作

水天相接處,美麗的行船彷彿在雲中穿行,白鷺洲宛若一條銀河;那劃開水面,翩躚飛舞的白鷺,猶如一幅唯美動人的水墨畫。這是一幅美麗的江山勝景圖,這壯美的景色,即使是技藝高超的畫家也難以畫出來。

王安石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於是他追憶往昔、熔古鑄今,寫下了這首詞,抒發了對壯美河山深沉的愛和家國命運的深切的擔憂,表達了詞人真摯而濃烈的拳拳赤子之心。

開篇三句“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在天氣開始變得蕭索的晚秋時節,詞人佇立在金陵的城樓上,他以極其開闊的視野和格局為我們呈現了一幅金陵深秋勝景圖卷。

王安石以史為鑑,在金陵寫下《桂枝香》,堪稱懷古詞中的C位之作

此時他正舉首遙望,金陵城外的景色猶如電影中的廣角鏡頭一般,在詞人的眼前徐徐而過:奔騰千里的長江澄澈得好像一條白色的綢帶,青翠的山峰俊偉峭拔猶如一束束的箭簇。

澄江似練,脫胎於南朝詩人謝朓的“澄江靜如練”,與“翠峰如簇”針鋒相對,不僅在語詞上對仗嚴謹、工整,構圖上還以江水的曲線綿延與群峰的散點鋪展相映成趣。

這畫面既有平面的鋪展,又有立體的呈現,一幅金陵錦繡江山圖躍然紙上。

接著,詞人的視線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區域性,他將視線聚焦在江面上,並給江面上往來行駛的船隻給了一個特寫的鏡頭:

白綢帶一樣的江面上,來往的船隻穿梭於絢爛的夕陽中。其實,這一句也是金陵航運業和商業繁華的體現。

王安石以史為鑑,在金陵寫下《桂枝香》,堪稱懷古詞中的C位之作

接下來的“背西風、酒旗斜矗”,是詞人視線的平移,他將視野由江面移向江岸,只見江岸上,高樓鱗次櫛比,而酒樓又是這些建築物中最為顯眼的,

因為酒樓的旗子顏色鮮明,辨識度很高,西風吹來,只見那酒樓上高懸的旗子隨風飄動,別有一番動人的滋味。

江面上的船隻,江岸上的酒樓,是詞人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殘陽與西風,是深秋黃昏時節的特寫鏡頭,也是純自然風光的描摹;酒旗與征帆,是秋日黃昏裡來來往往的行旅與人事匆匆的特寫鏡頭,也是建築群落與商旅活動的描繪。

詞人的筆觸與視野由自然風光過渡到人物活動,場景由靜態過渡到動態,畫面頓時活躍、喧囂了起來。而這一過渡又是這樣的自然而然,毫無頓挫感,也沒有銜接上的痕跡感,由此也能看出詞境與詞人心境的高度契合。

王安石以史為鑑,在金陵寫下《桂枝香》,堪稱懷古詞中的C位之作

在詞人行雲流水般的描寫中,我們看到了長江兩岸巍峨綿延的青山,浩浩蕩蕩、奔湧東流的江水,翩躚起舞的白鷺,迷人的沙洲,以及那極富商業氣息的酒樓旗子。

金陵晚景美不勝收,江山如此嫵媚,詞人難以盡述,因此以一句“畫圖難足”,總收上片。這是詞人的視覺體驗,也是詞人對金陵山水的熱愛之情和無限深情的自然流露。

然而面對眼前的自然美景,詞人也流露出了世事滄海桑田的感觸,因為就是在詞人腳踏的這塊地方,曾經上演了一幕幕“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歷史故事,這些故事有著驚人的相似結局。

王安石以史為鑑,在金陵寫下《桂枝香》,堪稱懷古詞中的C位之作

所以在下片開頭,詞人一氣呵成,寫下了“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金陵,是六朝的中心,是六朝興起之地,也是六朝覆亡之所,空留下諸多歷史故事,正是在這個地方,陳後主在兵臨城下的境況中,仍與妃子們尋歡作樂,終致國破家亡。

歷史上,在金陵建都的王朝更迭頻繁,滅亡原因也頗相似,常因管理者治國無方,在歌舞管絃聲中走向消亡。

可嘆啊,南朝各國相繼覆亡於此,虎踞龍盤的鐘山與浩浩蕩蕩的長江,不知見證了多少盛衰興亡。

歷史在金陵積澱了層層底蘊,整座古城可以說就是一座蘊藏豐富的歷史文庫,人們瞻顧前朝遺蹟的同時,也就是在翻讀著一頁頁讓人扼腕嘆息的歷史故事。

王安石以史為鑑,在金陵寫下《桂枝香》,堪稱懷古詞中的C位之作

回想過去,在金陵建都的王朝,以及王朝更替的故事已隨流水遠去,早已成為歷史長河的塵埃,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以致千年以來,人們登樓遐想,只能對著寒煙下的秋草無奈地嗟嘆著興衰榮辱的故事而已。所以,王安石也成為“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的文人中的一員。

詞人面對江水,沉思在盛衰興亡的歷史故事中,低徊在折戟沉沙的現實處所中,這不禁讓他發出一聲低沉的哀嘆: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六朝的歷史故事已成為過眼雲煙,也像那滾滾東流的長江水一樣一去不復返了,成為了後來的歷史敘事者口中“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展現在詞人眼前的只有那清冷的煙霧,衰老的枯草,在朦朧的霧色中呈現一片沒有生氣的綠色。

王安石以史為鑑,在金陵寫下《桂枝香》,堪稱懷古詞中的C位之作

六朝以後,在金陵憑弔懷古的詩人真是數不勝數,然而空嘆興亡有什麼現實意義呢?至此,詞人從深遠的聯想中回到現實:

既然六朝的管理者因為治國無方,因為窮奢極欲,因為驕奢淫逸而導致國破家亡,那現實中的情形又是怎樣的呢?

現實就是:至今的歌女們,還是時時唱著“後庭遺曲”。這裡的“後庭遺曲”即“玉樹後庭花曲”,相傳為陳後主所作,被稱為亡國之音。

詞人透過對六朝舊事的追憶給宋王朝提出警醒,發出了國運堪憂的深沉的慨嘆。這裡一方面體現出了詞人的傷時之感,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詞人不僅感懷六朝的盛衰興亡,而且也對現實境況充滿擔憂。

王安石以史為鑑,在金陵寫下《桂枝香》,堪稱懷古詞中的C位之作

詞人彷彿發出了諄諄告誡:如今的管理者並沒有從前朝的歷史故事中吸取教訓,並沒有以史為鑑,而是步陳後主的後塵,那些歌女們整天唱著“後庭遺曲”,管理者沉浸在聲色犬馬之中。

王安石的《桂枝香》一詞在寫法是耐人回味的,詞人先寫景後懷古,這樣就把寫景與抒情、現實與聯想借古與喻今這三點以草蛇灰線的手法有機地結合了起來。

這首詞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而且在藝術上也具有很高的成就,詞中有現實主義的描寫,也有浪漫主義的描寫,但細讀詞句,我們會深深體會到,

詞人的讚美不是熱烈的、激越的,而是凝重的、深沉的,情緒不是奔放的,而是沉鬱的,整個意境、氛圍是籠罩在深秋夕陽的殘照下。

王安石以史為鑑,在金陵寫下《桂枝香》,堪稱懷古詞中的C位之作

全詞語言精練,意境深邃,尤其是詞人把“畫圖難足”的金陵秋色與懷古的幽情水乳交融地融合在一起,顯得和諧自然且相映生輝,真可謂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堪稱懷古題材中的精品佳作。

縱觀王安石的這首懷古詞,全詞視野開闊,氣勢宏大,思慮深遠,詞風雄健,一掃五代以來綺麗軟綿的詞風,展示出了詞人清新曠達的境界。

TAG: 金陵詞人懷古六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