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雁塔名字源流考以及層級變化之淺探(上)

大雁塔營造和名字源流考|雁塔之名當為弘揚大乘佛教而來

文:枯木

西安大雁塔名字源流考以及層級變化之淺探(上)

《題慈恩寺塔》

【唐】章八元

十層突兀在虛空,四十門開面面風。

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天中。

回梯暗踏如穿洞,絕頂初攀似出籠。

落日鳳城佳氣合,滿城春樹雨濛濛。

開篇這首詩,是中唐詩人

章八元

詠歎西安大雁塔的壓軸之作,據《唐才子傳》記載,大雁塔建成後,有很多名流題詩,結果都超不過章八元之作,其中

“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天中”

被時人認為狀物傳神,為詠歎大雁塔詩作之首,因而其他大多被抹去,以至於後來詩人元稹和白居易去的時候,只剩下這一首。

西安大雁塔名字源流考以及層級變化之淺探(上)

那麼,可能會有讀者問,為何詩作是“慈恩寺塔”,卻說是大雁塔?佛塔名字的來歷是怎麼回事?又為何如今的大雁塔只有七層,詩中卻說是十層?另外過去還有五層、六層之說,難不成其中有誤?

其實,固然大雁塔之名的來歷源自一段佛教有趣的故事,而且,在唐代大雁塔確實有過十層、七層和五層不同層級,只是因為一些原因發生改變而已,下面就讓筆者給您揭開歷史的迷霧。

一、西安大雁塔的營建緣由

西安大雁塔名字源流考以及層級變化之淺探(上)

西安大雁塔,始建於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春三月,為唐代高僧玄奘法師所設計營建。

玄奘法師(602年-664年),俗姓陳,名禕,洛陽緱氏(今河南偃師)人,我國唐代最著名高僧,是繼我國第一位到西域取經的東晉高僧

法顯大師

(約334年~約420年,山西臨汾人)之後,第二位前往西域取經回國的偉大僧人。

玄奘法師在貞觀元年(627年)西出玉門關,歷時17年,行程5萬里,帶回經書657部。貞觀十九年(645年)正月回到長安,受到唐太宗召見,然後住在皇宮北闕紫微殿西的長安

弘法院(弘福寺)

譯經,白天常去皇宮給唐太宗講經,晚上翻譯經文。

西安大雁塔名字源流考以及層級變化之淺探(上)

貞觀二十一年

(647年),太子李治為了追念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在

城南營建慈恩寺,原址為隋朝無漏寺

(後荒廢),貞觀二十二年(748年)建成。然後唐太宗下詔以玄奘法師為慈恩寺上座,並於當年十二月舉辦盛大的儀式,將法師連同取回的經籍、佛像和舍利等迎送到慈恩寺,從此玄奘法師在慈恩寺主持譯經。

唐高宗

永徽三年

(652年),玄奘法師上書皇帝,希望營建

“石浮圖”(佛塔)

,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法師欲於寺端門之陽造石浮圖,安置西域所將經像,其意恐人代不常,經本散失,兼防火難。浮圖量高三十丈,擬顯大國之崇基,為釋迎之故跡。將欲營築,附表聞奏。”

西安大雁塔名字源流考以及層級變化之淺探(上)

看來玄奘法師最初營建大雁塔的目的,是為了妥善保護從西域取回的經書和佛像,進一步彰顯唐朝國力強盛,以及宣傳展現佛教的宏大神蹟。因而玄奘法師給唐高宗上表,親自繪圖,建議在慈恩寺端門的南邊營建,希望皇帝批准。

唐高宗覽表後,認為用石頭建造工程浩大,建議用磚建造,並且也不願意讓法師辛苦募捐,敕令

“大內東宮掖庭等七宮亡人衣物助師”

,並且選址為慈恩寺西院,圖紙則按照玄奘法師所繪,於永徽三年(652年)春三月動工營建。

西安大雁塔名字源流考以及層級變化之淺探(上)

建成後的寺塔,《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載:“其塔基面各一百四十尺(約43米)。仿西域制度,不循此舊式也。

塔有五級

並相輪露盤,凡高一百八十尺

(55米)。層層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二千,凡一萬餘粒。上層以石為室。南面有兩碑,載二聖《三藏聖教序》、《記》,其書即尚書右僕射河南公褚遂良之筆也。”

由此可見,最初大雁塔只有5層,是完全按照當時西域佛塔樣式建造

,大致為覆缽式塔,每層為輪盤式收縮,基層放佛經佛像,上層磚表土心,內藏法師帶回來的佛教舍利一萬餘粒。塔外有褚遂良書寫著名碑帖,文章是由唐太宗和唐高宗撰述的《三藏聖教序》和《三藏聖教序記》,因而稱之為《二聖三藏聖教序記》,如今經過一千三百餘年,仍然矗立在大雁塔下,任人鑑賞。

二、雁塔名字的來歷

西安大雁塔名字源流考以及層級變化之淺探(上)

從上可知,

慈恩寺要比慈恩寺塔早,先有寺後有塔

,那麼,為什麼人們稱慈恩寺塔之為“大雁塔”?我們先來解釋

“雁塔”

的來歷,這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說是因寺塔的形狀得名,有的說源自佛教典籍,究竟哪一個比較符合事實?

第一張說法

,源自

北宋張禮

《遊城南記》

:“其雲雁塔者,《天竺記》達嚫國有迦葉佛迦藍,穿石山作塔五層,最下一層作雁形,謂之雁塔,蓋此意也。”意思是依據

晉代高僧法顯

的《天竺記》(又叫《歷遊天竺記傳》、《佛國記》)記載,寺塔的基層造成如大雁的形制得名。

西安大雁塔名字源流考以及層級變化之淺探(上)

(代縣阿育王塔)

然而,晉代高僧法顯的

《天竺記》

原文為:“從此南行二百里,有國名達嚫。是過去伽葉佛僧伽藍,穿大石山作之,凡有五重:最下重作象形,有五百間石室;第二層作獅子形,有四百間;第三層作馬形,有三百間;第四層作牛形,有二百間;第五層作鴿形,有百間。”

文中從未有“雁形”,因而當是張禮記述有誤。

另外雖然寺塔剛開始為西域形制,後來改為傳統樓閣式,可是也沒有大雁形制的,因而,因形制得名自然是錯誤的。

西安大雁塔名字源流考以及層級變化之淺探(上)

(太原惠明寺阿育王塔)

第二種說法

,源自玄奘法師的

《大唐西域記 卷九 摩揭陁國 三十一帝釋窟》

“雁窣堵波”

條記載。先解釋

“窣堵波”

(sūdǔbō),又稱

窣堵坡

,音譯自梵文的 (stūpa),原指埋葬佛祖釋迦牟尼火化後留下舍利的一種佛教建築,後來逐漸成為佛教高僧圓寂後埋藏舍利的建築。

“窣堵波”

更廣義的還有一個佛教名詞叫

“浮圖”

,是梵語Buddha的音譯,浮圖又譯為

浮屠、佛陀、佛圖

等等,有多層意思,其中之一就是指窣堵波,後來翻譯家們簡化成了

“塔”

因而“雁窣堵波”其實就是“雁塔”

西安大雁塔名字源流考以及層級變化之淺探(上)

(捨身飼虎圖 敦煌莫高窟254窟)

《大唐西域記》“雁窣堵波”條原文較長

,也比較難理解,我們簡單說一下大意。意思為摩揭陁國原來佛教徒修行分為大乘和小乘,小乘可以吃三淨肉食,大乘食素。一天中午做飯沒有三淨肉,一個和尚看到有群雁飛翔,於是戲說中午還沒有食物充飢,不知道以身飼虎的大菩薩知道不?言聲未落,一個大雁倒著飛行到和尚跟前,然後投身隕落而死。這讓和尚們大吃一驚,認為是菩薩菩薩顯聖,捨身佈施,遂改信大乘,並在落雁地點建塔紀念,

是為“雁窣堵波”,即“雁塔”

因而第二種說法,雁塔的名字是源自弘揚大乘佛教教義

,我們再根據玄奘法師從西域取經回來後,建立唯識宗,弘宣大乘佛教,因而,雁塔知名應該源自玄奘法師,借鑑“雁窣堵波”的用意,主要目的是弘揚大乘佛教。

可能有人認為證據略顯不足,那麼,我們再舉出一些其他例子,諸如盛唐詩人

綦毋潛

的《祗園寺》詩詞中有

“雁塔酬前願,王身更後來”

;中唐詩人

鄭壬

贈送日本僧人的詩詞《奉送日本國使空海上人橘秀才朝獻後卻還》有

“雁塔歸殊域,鯨波涉巨津”;

宰相詩人

李紳

詠歎杭州靈隱寺詩詞有

“魚扃晝鎖龍宮寶,雁塔高摩欲界金”等等,

這些都是說明雁塔即佛塔,是代表弘揚大乘佛教的意思。當然,唐高宗時期著名詩人

沈佺期

(約656年 — 約715年),在遊覽嵩山少林寺時有首詩更能證明:

《遊少林寺》

【唐】沈佺期

長歌遊寶地,徙倚對珠林。

雁塔

風霜古,龍池歲月深。

紺園澄夕霽,碧殿下秋陰。

歸路煙霞晚,山蟬處處吟。

其中把少林寺的佛塔稱為

“雁塔”

,這就是明證。

因而,雁塔並非因形制得名,而是弘揚大乘佛教的代名詞。

三、大雁塔名字來歷

西安大雁塔名字源流考以及層級變化之淺探(上)

那麼,為何叫“大雁塔”?

這個簡單,因為在慈恩寺西院營造雁塔幾十年後損毀,武則天執政時期按照傳統佛塔樣式重新建造大雁塔,

高達十層三百尺(約92米)

到了唐中宗景龍年間(707年~710年),高僧義淨又從天竺帶回來許多佛教經卷、佛圖等,為了儲存,因而在開化坊的薦福寺對面安仁坊修建了一個佛塔,

原為15級,約45米高

,式樣和雁塔相似,不過僅為雁塔高度一半,

因而原來的雁塔被稱為“大雁塔”,後建的被稱為“小雁塔”,從此就有了大小雁塔之說。

(限於篇幅,關於大雁塔層級之謎,下文待續)

西安大雁塔名字源流考以及層級變化之淺探(上)

2021/3/21榆木齋

主要參考文獻:

《大唐西域記 卷九 摩揭陁國 三十一帝釋窟》唐 玄奘法師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第七卷》唐 慧立、彥悰撰

《寺塔記》唐 段成式撰

《舊唐書 列傳 卷一百四十一 方伎 僧玄奘傳》後晉 劉昫、趙瑩編撰

《長安志 卷第八 次南進昌坊》北宋 宋敏求撰

《遊城南記》北宋 張禮撰

《寶刻叢編 卷七》南宋 陳思撰

《唐才子傳 卷四 章八元傳》元 辛文房編撰

《關中勝蹟圖志 卷七 西安府寺觀》清 畢沅

《陝西通志 卷二十八 祠祀一 咸寧縣 慈恩寺》

TAG: 雁塔大雁塔慈恩寺玄奘法師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