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拾貝】兩小兒辯日,孔子被懟得無語後,表示不服、要求對決

很多人都知道“孔子東遊,兩小兒辯日”的故事。

但是,不為人知的是:故事中的兩個小兒,其中之一就是春秋時期莒國的一位著名神童項橐(tuó)。

【史海拾貝】兩小兒辯日,孔子被懟得無語後,表示不服、要求對決

當時的項橐才7歲。據說孔夫子被難住以後,開始並不甘心,就出了幾個問題想為難項橐。

孔子說:“觀你孩童才智過人,今你我各出一題,互為應對,勝者為師,如何?”

項橐道:“不可戲我。”孔子說:“童叟無欺。”

孔子問道:“人生於世,皆託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穀,方養眾多生靈,且問小兒,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穀?”

項橐答道:“天高不可丈量,地廣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穀。”

稍一頓,項橐問:“人之體比地小,目之眉比天低,二眉生於目上,天天可見,人人皆知,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

孔子無對,依適才君子之約,正要問如何拜師,項橐已縱身跳入旁邊水塘中。

孔子不知何故,項橐浮出水面道:“沐浴後方可行禮,夫子也來沐浴。”

孔子說:“吾不曾學遊,恐沉而不浮。”

項橐道:“不然,鴨子不曾學遊,反而浮而無沉。”

孔子說:“鴨有離水之毛故而不沉。”

項槖道:“葫蘆無離水之毛,也浮而不沉。”

孔子說:“葫蘆圓而且內空,故而不沉。”

項槖道:“鍾圓且內空,何又沉而不浮。”

孔子面赤語塞,只得拜項橐為師。

這就是《三字經》裡說的“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

這段典故記載是發生在孔子東遊時。而事實上,這次東遊、是孔子專門而來的。

此前,孔子曾夜觀天象,發現“東南上空有一巨星生輝,星光直射莒地”,據此推斷“國家之棟樑,天下第一才人”將在莒地降生,於是帶領弟子東遊,尋訪此人。

孔子他們一路行走、進入莒國境內後,來到一個層巒疊嶂、山明水秀的地方。人傑地靈之所、必然生非凡人物,孔子果然在此就尋訪到了項橐。

項橐是日照嵐山碑廓鎮袁家莊人,現在的聖公山就是因他而得名。

傳說項橐從一出生、身上就充滿了傳奇色彩;不僅冰雪聰明,而且刀槍不入,只有家鄉一種茅草能傷到他。

其母魏氏勤勞賢惠,懷孕了還仍然和鄰居姑嫂二人到幽兒崮挖藥材。這一天,她在挖藥材時,生下了一個男孩。鄰居姑嫂前來幫忙,用隨身帶的柴刀剁、鏟子鏟,忙活了一大會兒,仍然沒把母嬰相聯的臍帶截斷。

正急的滿頭大汗之際,魏氏想起平時經常被茅草葉子劃破手指、劙[lí]破腳脖,於是就讓姑嫂二人用茅草試試。

這一招果然奏效,一劙兩斷。接著,嫂子抱著孩子,姑子攙扶著魏氏,一同回了家。

魏氏的丈夫聽說妻子在山上生了兒子,趕快出門相迎。等見到孩子時,看他生得天格方圓、地格飽滿,就脫口而出道:這孩子長得像個小橐(口袋),就叫他橐吧!

民間傳說中,項槖就是這樣出世的。

TAG: 孔子魏氏東遊不沉姑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