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濟 南

Ji nan

叮~你有一份

來自濟南的邀請函

請注意查收!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點選邊框調出影片工具條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飛吧山東|114秒航拍俯瞰冬日濟南大明湖靜美風景”,“vid”:“h3221hpxmvs”,“img”:“http://puui。qpic。cn/vpic/0/h3221hpxmvs。png/0”,“desc”:“”})

濟南市,別稱泉城

南依泰山,北跨黃河

家家泉水,戶戶垂柳

一座古色古香又充滿生機的城市畫卷

正緩緩展開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這一期

星球君和大家一起去看看

有著千年積澱的濟南

有哪些非遺體驗點呢?

01

\濟南皮影戲/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打卡地點:濟南市大明湖路192號百花洲傳統工藝工作站

打卡理由

點選邊框調出影片工具條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85後濟南皮影“女掌門”創新混搭脫口秀,太好玩了!”,“vid”:“o0690mdl66h”,“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3988590024_640480/0”,“desc”:“”})

濟南皮影戲是山東皮影戲的一個分支,主要流佈于山東省境內,同時也在河北、河南、安徽等地流傳。山東皮影戲至少已有五百年的歷史,清末藝人張盛旺專門從事皮影戲演出,當時稱為“蘭州皮影”。其徒李克鰲傳承技藝後,於1915年將皮影自鄒縣帶入濟南,後經李福增、李興堂、李興時等人的繼承和發展,逐漸形成了地域特色鮮明的濟南皮影戲。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濟南皮影戲表演聲情並茂,由

一人負責操作和說唱,一人負責伴奏

。演唱初期採用和尚勸善念經的唱腔,後又在此基礎上吸收五音戲、西河大鼓、山東琴書等戲曲音樂,形成了清新流暢的曲調。

傳統濟南皮影戲多采取兩個人分工協作的表演形式,其中一人操縱影人並進行演唱配音,另一人伴奏。影人操縱和演唱都由一個人完成,要求該演員既要雙手熟練準確地操縱影人的動作,同時又要為各種舞臺角色配音,表演難度比較大。但是,一個人操縱影人和演唱也有利於影人動作與配音的協調一致,減少了由於多人表演配合稍有不慎就易出現的影人動作與聲音不同步的問題。正是由於這種一人操縱加演唱的表演方式,使濟南皮影戲形成了

聲、畫高度統一的表演特色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02

\呂劇/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打卡地點:濟南市呂劇院

打卡理由

點選邊框調出影片工具條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呂劇故鄉話呂劇線上公益培訓——呂劇發源地”,“vid”:“z32280qnho9”,“img”:“http://puui。qpic。cn/qqvideo_ori/0/z32280qnho9_496_280/0”,“desc”:“呂劇故鄉話呂劇線上公益培訓——呂劇發源地”})

呂劇又稱

化裝揚琴、琴戲

中國八大戲曲劇種之一

,山東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由山東琴書演變而來。其音樂屬於

板腔體,兼唱曲牌

,主要伴奏樂器是

墜琴(主弦)、揚琴、三絃、琵琶

,稱“呂劇四大件”

。它以淳樸生動的語言,優美悅耳的唱腔,豐富多彩的音樂語彙而深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呂劇的演唱方法,男女腔均用

真聲

為主,個別高音之處則採用真假聲結合的方法處理,聽起來自然流暢。呂劇的唱腔講究以字設腔,以情帶聲,吐字清晰、口語自然。潤腔時常用

滑音、顫音、裝飾音

,與主要伴奏樂器墜琴的

柔音、顫音、打音、泛音

相結合,以及上下倒把所自然帶出的過渡音、裝飾音渾然一體,使整個唱腔優美順暢。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03

\章丘鐵鍋製作技藝/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打卡地點: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

打卡理由

章丘鐵鍋指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傳統手工鍛造的鍋具,其製造需經

十二道

工序,

十八遍

火候,在

一千度左右

的高溫錘鍊,經受

萬次鍛

,直到鍋如明鏡。

鍛打好的章丘鐵鍋鍋型更符合中國菜翻炒的需求,具有天然無塗層,火候易掌控,不沾不糊,省油,使用壽命長等特點。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章丘的冶鐵傳統開始於春秋時期,至西漢漢武帝時,在全國設鐵官48處,山東12處,其中,在章丘境內設“東平陵”1處。至唐代,據《山東通志》卷四十一載:“唐時鐵器章丘最盛”,鐵匠也成為章丘工匠最聚集的職業,過去是“一人生火,全家打鐵;祖輩相傳,子孫續接”。章丘鐵匠不僅在本地從業,而且四處奔波,奔膠東、上河北、下魯西、闖關東,外出人員約佔鐵匠人數的五分之三,故有“

章丘鐵匠遍天下

”之說。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04

\花鞭鼓舞/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打卡地點:商河縣全民健身中心

打卡理由

中華鼓舞多以鼓譜豐富、情緒熱烈、底蘊深厚見長,流佈全國各地,影響及於全世界。《易·繫辭》中有“鼓之舞之以盡神”之語,既形象地反映出中華鼓舞歷史的悠久,又提綱挈領地道出了其主要功能。從原始的“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到後世的流風遍及大江南北,華夏鼓舞始終一脈相承,綿延不絕。中華鼓舞形制多樣,分佈廣泛,舞蹈姿態各異,種類千差萬別,其中較為典型的形態即有

腰鼓舞、蹩鼓舞、花鼓(燈)舞、木鼓舞、長鼓舞、扁鼓舞、銅鼓舞、龍鼓舞、扇鼓舞、黃泥鼓舞、象腳鼓舞、猴兒鼓舞、花鞭鼓舞、竹鼓舞、鈴鼓舞、羊皮鼓舞

等多種。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花鞭鼓舞的道具有

鞭、花鼓、服裝

等。

鞭:長度為50釐米,分別拴在兩個鼓捶上,此鞭是由

兩牛皮條

製作的。從鞭頭開始向上分別繫有兩個疙瘩,鞭子粗如小指,上面纏有各種彩色毛線,因此稱為花鞭鼓舞。

花鼓:樣式同腰鼓相同,兩個鼓面用牛皮所蒙,鼓面的直徑為15釐米,鼓棒是由

木料

製作的,顏色為

大紅

,鼓長30釐米,此鼓繫有一條紅綢帶,以便背在肩上。花鞭鼓使用一般腰鼓, 用小鑼小鑔伴奏。舞者頭系白毛巾, 身著短衣, 斜挎腰鼓與左脅下, 雙手各持一鞭, 鞭杆長22釐米, 鞭條長50釐米, 鞭梢系成疙瘩。表演時擊鼓方式奇特, 兩條鞭上下翻飛, 甩至背後, 胸前, 胯下準確地擊打鼓面, 鞭飛鼓鳴, 獨具一格, 引人入勝, 藝術效果非常強烈。有

前八步、 後八步、鷂子翻身、 鯉魚跳龍門、古樹盤根、 張飛騙馬、蘇秦背劍、二龍吐須、金絲葫蘆、菊花蓋頂、黑狗鑽襠、就地十八滾

等30 餘種。

服裝:表演者為

武生

打扮,頭戴馬尾透風(巾)帽,上穿黑跨衣,腰繫緞子,大帶,並帶腰襟子(黑色),下身穿黑色燈籠褲,腳上穿薄底快靴。白毛巾罩頭,上身穿白色對襟便衣,腰間繫一條紅綢子,下身穿藍色彩褲,腳穿黑圓口布鞋。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05

\濟陽鼓子秧歌/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打卡地點:濟南市濟陽區

打卡理由

秧歌又稱

“扭秧歌”

,是我國漢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形式。它起源於插秧耕田的勞動生活,同時又和古代祭祀農神祈求豐收、祈福禳災時所唱的頌歌、禳歌有關。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秧歌不斷吸收民歌、民間武術、雜技、戲曲等民間藝術的形式技巧,逐漸由一般的演唱發展成為集體性的歌舞表演。秧歌動作豐富,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奔放熱烈,為普通百姓所喜聞樂見,清代以後在全國各地流傳廣泛,成為一種深入人心的民間舞蹈樣式。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濟陽鼓子秧歌的表演形式有兩種:

“街筒子”和“跑場子”。

“街筒子”是

秧歌隊走街串巷在行進中表演,前面是鼓隊,後面是秧歌隊。

秧歌隊分為三路和五路縱隊,傘在中間成一單行縱隊,兩側為鼓、棒、花相間的二縱隊或四縱隊。在街筒子的表演中既有集體舞,又有交叉於其中的對舞,所有變化都以傘為中心。

“跑場子”是秧歌隊到達場地後的表演。

秧歌隊根據鑼鼓隊的位置,面向大鼓,以一傘、四鼓、二棒、二花為一組,成單行依次排列進行表演。從兩側進場到場後左右分開,沿場地邊緣行進,兩隊在場地前場中心相遇成一大圓圈。然後聽從領傘人搖動撥槌發令,開始按預定的場圖跑場。秧歌隊跑場圖不下幾十種,場圖套路分

“文場”“武場”“文武場”

。“武場”節奏歡快、熱烈紅火、舞姿雄偉,進出皆用舞蹈動作表現。“文場”場圖變化明快流暢,舞者各自保持上身姿態,按所跑的場圖路線快速穿行。也就是秧歌傳人們常說的

“武場看打、文場看走”

。“文武場”則是半文半武的場圖和動作變化,在表演中經常交替使用,進時多用“武場”,出時則多用“文場”。濟陽鼓子秧歌鑼鼓鏗鏘有力,舞姿粗獷豪放,氣勢恢弘磅礴,情感純樸熱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鮮明的地方風格。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06

\章丘芯子/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打卡地點:濟南市章丘區

打卡理由

章丘芯子起源於明朝,是受顫轎的啟迪,起初人們為了驅逐邪魔祈求吉祥,

將男女兒童扮成神話中的天神形象,

在扎制的平臺上或方桌上舞動,後來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文化娛樂形式。章丘芯子《三小趕腳》和《三打白骨精》既保留了民間傳統藝術精髓,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又糅合了

雜技、化妝、服飾

等技藝,造型新穎,表演俏皮,出色演繹了傳統藝術。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章丘芯子的表演內容多取材於戲劇情節或場面及神話故事,由於人物多少、造型、表演方式的不同,又分為

“桌芯子”“轉芯子”“單杆芯子”“扛芯子”“車芯子”

等型別。“章丘芯子”的成年演員一方面要保持平衡,不能讓他上面的“芯子”掉下來,一方面還要和著鼓點進行類似秧歌一樣的舞蹈,充分展示了力量與靈巧之間完美的結合。“轉芯子”是章丘芯子藝術發展的高峰,由於表演者在芯子架上翻跟頭,所以也叫“跟頭芯子”。“轉芯子”表演形式集樂、舞於一體,表演時舞隨樂動,節奏與抬杆顫幅一致,抬杆者腰稍弓,腿稍彎,慢步輕搖,抖動抬杆上下顫動,小演員雙手持綵綢等道具隨顫動同舞,有的小演員還可以在架子上做倒立,翻跟頭等驚險動作。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07

\濟南烤鴨製作技藝/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打卡地點:濟南市市中區經五路11號聚豐德

打卡理由

明末清初,濟南各大酒樓、飯莊已廣為經營。清道光年間的德和樓烤鴨店和光緒年間的文和樓、東興樓製作的烤鴨最為著名。《老殘遊記》中記有濟南烤鴨上席的情節。為保證濟南烤鴨的傳統風味,鴨坯一般選用當年的健壯公鴨,並堅持使

用秫秸或無異味的幹樹枝烘烤。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烤好的鴨子,色澤紅潤,外皮酥脆,肉質鮮嫩,味道香醇,肥而不膩。將烤鴨切成片,配以

黃瓜條、章丘大蔥、甜麵醬等,用荷葉餅

捲起,食之味道極佳。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08

\濟南石家老陶製作技藝/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打卡地點:濟南市槐蔭區石家老陶工作室

打卡理由

“石家老陶”系列藝術品,是在繼承黃河流域傳統制陶工藝的基礎上,利用現代技術加大陶土密度,採用獨特的

手拉坯土成型工藝

,嚴格控制燒製過程中的

溫度變化和回燒

的特殊燒製工藝,形成了既有傳統文化色彩,又有現代造型藝術的作品,具有極高的品位和藝術欣賞價值。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石家老陶由我國著名篆刻家、書法家、當代四大名硯之魯硯創始人石可老先生之子

石盾先生

所創,是現當代少有的高雅觀賞藝術品和珍貴的收藏品,並在吳家堡鎮建立了石家老陶研發基地。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09

\孟姜女傳說/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打卡地點:濟南市方特東方神畫主題樂園

打卡理由

孟姜女的故事為中國古代

四大愛情傳奇之一

(其他三個是《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白蛇傳》)。孟姜女傳說淵源很早,《春秋左氏傳》《禮記·檀弓》《孟子》以及漢代《說苑》《列女傳》等都有一些片斷記載。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全國各地徵集數十萬民夫,將秦、燕、趙三國北邊的城牆連通、修繕合一,修築萬里長城。有個叫萬喜良的書生公子,因為逃避衙役的追拿,翻牆逃進孟家院子,躲在絲瓜架下,正好被遊園的孟姜女發現,萬喜良連忙起身作揖哀告。孟姜女一看是個俊俏書生,便回報給孟老漢,孟老漢見萬喜良一表人才,又知書達禮,於是提出把孟姜女許配給他。

良辰吉日時,正當二人即將拜堂成親,不料闖進幾個衙役,一擁而上把新郎萬喜良抓了去做民夫。孟姜女日日哭、夜夜哭,轉眼已是一載,萬喜良一去後杳無音信,眼看天寒地凍,孟姜女萬分不放心,夜趕寒衣,辭別二老,風餐露宿、飢寒交迫,一路打探著萬里跋涉尋到長城腳底,卻聽得修長城的民夫說丈夫早已累死,屍體不知埋於何處。孟姜女頓時痛哭失聲,只哭得日月無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風悲號,海水蕩波,長城一段段倒塌,足有八百里,一堆堆死人骨露出來。孟姜女為了辨認出丈夫的骨骸,咬破中指,把血滴在一堆堆白骨上,滴到萬喜良的骨頭之上時,血珠凝住不動。

正在這時,秦始皇巡察長城而來,看見眉清目秀、如花似玉的孟姜女,遂起心霸佔。孟姜女將計就計,要秦始皇答應她三個條件:一要秦始皇搭起三十里長的孝棚;二要秦始皇披麻戴孝,領文武百官到祭臺上吊祀萬喜良;三要在成親之前,與秦始皇遊海為萬喜良舉行葬禮。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否則寧死不從。秦始皇此時色心難耐,為了討得孟姜女歡心,竟然一一答應。但在祭祀那天,孟姜女哭完丈夫,哭得血淚模糊時,一縱跳入了海里。秦始皇大發雷霆,命令士兵趕忙打撈,即時大海咆哮,狂風四起,秦始皇不得而歸。原來是海龍王和公主可憐孟姜女的遭遇,命令了蟹兵蟹將前去把孟姜女接進了龍宮。

姜女的形象使人們認識到古代婦女的善良性格和戰爭帶給人們的悲慘苦痛,表達了古代人民對戰爭的厭惡之情。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10

\

濟南面塑

/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打卡地點:濟南市群眾藝術館

濟南面塑,俗稱

“捏麵人”

。濟南面塑是中國特有的民間藝術,有著300多年的歷史,它曾在魯西南地區流傳廣泛、極具影響。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它以糯米麵為主料,調入不同色彩的顏料和防腐劑,用手指和簡單工具小刀、小篦子、竹針等,塑造各種栩栩如生的塑像,是一種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至今己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舊社會的麵塑藝術都是挑擔提盒,走鄉串鎮,做於街頭,成於瞬間,深受廣大群眾喜愛。濟南面塑是濟南工藝美術中,最具地域特色的類別之一。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11

\山東快書/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打卡地點:濟南市歷下區明湖居

打卡理由

山東快書,又名

“竹板快書”

,是起源於山東省地方傳統曲藝形式,也是華北、東北的主要曲種之一。

山東快書以說唱為主,語言節奏性強,不受場地限制,可隨時演出,迅速地反映現實生活,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曲目有《景陽崗》《東嶽廟》等。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山東快書都是站唱形式,表演上講究

“手、眼、身、步”及“包袱” “釦子”的運用

。動作連貫,動作幅度大,演員情緒強烈、誇張適度、人物塑造豐滿。將形體動作作為演唱、說唱的輔助,動作必須依附於唱詞,才能使得獲贈個演唱表現更加豐滿。在表演過程之前,演員的動作需要精心設計,絕不能靠搞怪或者譁眾取寵來取悅觀眾。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12

\濟南千佛山廟會/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打卡地點:濟南市歷下區經十一路18號千佛山風景名勝區

打卡理由

濟南千佛山廟會是一種傳統民俗活動。山東濟南特色風俗,每年夏曆九月九日重陽節,人們要到千佛山登山,站在“賞菊巖”上賞菊。自元代開始,就定九月九日為千佛山廟會。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每逢重陽節這天,人們都要到千佛山登高。自元代開始,這一天又被定為千佛山廟會,所以就更為熱鬧。過去,九月初九這一天一早,濟南各階層人士趕來登山,時值深秋,天高氣爽,山前山後,盛開的野菊爛漫似錦,清香撲鼻。因此,站在“賞菊巖”上觀賞菊花,遂成登山的一大樂事。除賞菊外,濟南人還有

吃菊花

的習俗,將白色的菊花瓣採下,蘸上面粉油炸食之;或者配上肉類做成菊花火鍋,配之以菊花浸泡的美酒,在山上野餐,真是別具風味,清香無比。詩人朱照曾在《重陽節同人挈酒歷山登高詩》中寫道:“閒招三兩友,把酒醉南山。靜喜高松下,香偎野菊間。”這首詩,正是古人重陽登千佛山的生動寫照。

除登山外,還要

蒸棗糕

吃。街上出售棗糕,多用糯米和棗或小豆和棗做成,蒸熟後在街上現切現賣。居民家中做的棗糕,用一層面一層棗疊壘成塔形,蓋著用面杆成的菊花形頂,蒸而食之,名為菊花棗糕。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13

\宏濟堂中醫藥文化/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打卡地點:濟南宏濟堂中醫藥文化產業基地

打卡理由

宏濟堂成立於清朝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曾獲得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首批中華老字號,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榮譽。

宏濟堂現有151個文號,10大劑型,位列國家21個重點中藥企業和中國中藥工業企業20強,人工麝香酮生產規模亞洲最大,系山東省單項冠軍,山東百年品牌重點培育企業。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宏濟堂中醫藥文化產業園已構建起了

“藥、健、食、醫”

四位一體的大健康產業鏈,集現代醫藥生產、中醫藥文化傳播、健康養生休閒、工業觀光旅遊於一體。目前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山東省首批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山東省中醫藥文化健康示範基地等。

在中醫藥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健康中國”理念指引下,宏濟堂將透過高質量可持續的增長,成為能夠代表中國民族產業參與全球經濟競爭及國際文化交流的民族品牌。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14

\梆鼓秧歌/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打卡地點:濟南市歷城區港溝鎮有蘭峪村

打卡理由

梆鼓秧歌是一種以

梆和鼓為伴奏,集唱、念、舞、為一體的傳統舞蹈藝術形式

,起源山東歷城區港溝鎮有蘭峪村。

萬曆41年起,“梆子秧歌”經過演變,到五世祖何瑞一代,已有了更明確的角色和情節。為表現“全家福”的效果,表演隊伍中增加了老人和小妞,並且有了角色不同的道具服裝,即

老人黑色對襟襖(褂)外扎,白巾裹頭;青年著上白下青便裝;婦女上紅下綠綢褂、褲;小妞扎肚兜,腳穿青鞋,頭扎豎辮。

為了增加氣氛,伴奏(打節奏)由單一的梆子增加了自制小鼓,演出時梆鼓交叉,表演隨梆、鼓不同聲響節奏走場變陣,道具也添加了鬥、糧囤(上面各貼有大紅“福”字),生活氣息和喜慶意味更濃了。由於伴奏中有梆有鼓,當時人們就叫它“梆鼓秧歌”,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1983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梆鼓秧歌重新被當地文化站搶救挖掘。1999年起,經省、市舞蹈家深入挖掘整理,梆鼓秧歌更加體現出原生得藝術魅力。因為它主題好、富有人性化,從而用健康純樸的舞蹈形式,表達了群眾對幸福生活的祈盼和祝福,深受歡迎,多次參加省市、全國民間舞蹈大賽和巡迴演出並多次獲獎。這一古老的民間舞蹈藝術終於重新煥發出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15

\扁鵲傳說/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打卡地點:濟南市北郊鵲山西麓扁鵲墓

打卡理由

扁鵲,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渤海郡鄚人。扁鵲在診視疾病中,已經應用了

中醫全面的診斷技術

,即後來中醫總結的四診法:

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

,當時扁鵲稱它們為

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

。他精於望色,透過望色判斷病證及其病程演變和預後。扁鵲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

扁鵲的切脈診斷法也很突出,具有較高水平。《史記》稱讚扁鵲是最早應用脈診於臨床的醫生。先秦時期,中醫的脈診是三部九候診法,即在診病時,須按切全身包括頭頸部、上肢、下肢及軀體的脈。扁鵲是我國曆史上最早應用脈診來判斷疾病的醫生,並且提出了相應的

脈診理論。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扁鵲十分重視

疾病的預防

。從蔡桓公這個案例來看,他之所以多次勸說及早治療,就寓有防病於未然的思想。他認為對疾病需要預先採取措施,把疾病消滅在萌芽裡,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曾頗有感觸地指出:客觀存在的疾病種類很多,但醫生卻苦於治療疾病的方法太少。

玩轉非遺|打卡城市No.22 濟南

END

圖文、影片來源網路

星球互動

在你眼中

哪種非遺體驗才是

濟南旅遊C位呢?

你體驗過濟南哪些好玩的非遺?

歡迎留言告訴星球君

TAG: 打卡濟南章丘芯子孟姜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