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釉茶碗為何以建盞為首?是否能與青瓷、白瓷“三分天下”?

現在說到單色瓷器,很多人的反應都是青瓷和白瓷,但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瓷器,深沉而含蓄,那就是黒釉瓷。

在青花瓷、白瓷、彩瓷作為主流收藏器的今天,誰能想到在宋代,黑釉建盞風靡整個宋朝,不僅普通老百姓在用,皇帝士大夫們也非常追捧。傳到東瀛之後,更是被日本人尊稱為“無上神品”,即便現在,曜變盞還是日本官方欽定的國寶瓷器。

那建盞這一隻小小的黑碗到底有何魔力,為何能成為黒釉瓷的代名詞?建盞與青瓷、白色三分天下是否言過其實?

討論中國的瓷器文化,是離不開歷史地理背景的,青瓷始於商代,歷史最為悠久。隋唐時期,瓷器工藝開始快速發展,到了宋朝,瓷器文化更是到達歷史上的一個高峰,所謂八大名窯就是那時出來的。

黑釉茶碗為何以建盞為首?是否能與青瓷、白瓷“三分天下”?

黒釉建盞的流行

宋代窯口一般流行單色釉,在青瓷、白瓷“霸屏”的時代,黑瓷正如它的顏色一樣,以黑馬之姿衝了出來,在宋代與青瓷、白色呈三分天下之姿,而生產的黑瓷窯口又以建窯建盞為尊。

但黑瓷出現的時間很早,釉中含鐵量越高,顏色越深,燒製技術在唐代就很成熟了。那麼建盞為何在宋代才風靡起來,受到人們的追捧呢?其實這與宋飲茶文化有關。

中華飲茶文化興於唐代,盛於宋代,而且不同朝代的飲茶文化是不同的。唐朝之前流行煮茶法,唐中後期又興起煎茶法,以至於到了宋代,點茶法又開始流行開來。

因為煎茶法所處的茶湯顏色偏黃,用白瓷盛裝會呈現出紅、黑、紫等不同視覺效果,而青瓷盛茶會讓茶湯發綠,更有美感,這也是唐代青瓷、白瓷盛行的原因。

至於建盞的流行,則與點茶法有很大關係。唐末五代點茶法替代煎茶法,然後鬥茶也開始盛行。宋代鬥茶,湯色鮮白者為優,湯花咬盞時間長、水痕出現更晚者為上。這種情況下,身為黒釉瓷的建盞就非常適合了。

黑釉茶碗為何以建盞為首?是否能與青瓷、白瓷“三分天下”?

黑釉茶碗為何以建盞為首

宋代建盞的流行,除了與當時風潮有關之外,還與當時皇帝的喜好有很大關係。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建窯生產的“供御”等底款的建盞不斷送到朝廷。其他窯口看到這一點,也開始燒製黒釉瓷,光福建境內就有好幾家窯口。

既然宋代燒製黒釉瓷的窯口也不少,為何偏偏建窯建盞最著名呢?宋徽宗又為何捨近求遠,一定要用千里之外的建窯建盞呢?

其實,原因也不外乎三點:

1茶盞的顏色必須足夠黑

2盞的保溫性必須要好

3盞型必須要好,防止茶湯敲擊時溢位

而建盞就好像為此定製的一樣,釉色純正,色彩繁多,且擺脫普通黒釉瓷的單一性。加上建盞含鐵量高,胎體厚重,保溫效能好。此外,建窯盛產的束口盞,盞底夠深,且盞口下方有一圈注水線,有效防止了茶湯溢位,非常適合建盞鬥茶。

因此,建盞被稱為鬥茶神器,名副其實,它的地位自然也高於其他窯口,所以建盞也有“宋代第一茶器”的稱號。

建盞與青、白兩瓷能否“三分天下”?

“三分天下”這個說法看似有些誇張,但還是有一定的事實基礎的,畢竟在宋代,建盞風頭可是極大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建盞是為茶而生,正兒八經喝茶的茶具。而青瓷和白瓷這些窯口,不但製作茶器,瓶、碟等瓷器也是他們的業務範圍之內。因此,以建盞這種小的集合,對比青白這種大的集合不太合適。若單論茶具的話,建盞在宋代的地位則遠遠大於“三分天下”這個標準,獨領風騷還差不多。

綜上所述,建盞是宋代茶具的魁首,不過隨著飲茶風尚的變化,茶器的風潮也跟著變化,畢竟沒有誰是永遠的第一。雖然,建盞在近些年越來越火熱,但還是很難複製宋代的盛況。

宋韻建盞,專注建窯建盞文化傳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盞或更多建盞相關的知識,歡迎評論私信~

TAG: 建盞宋代窯口青瓷建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