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榜書生報國無望被毒打,致宋朝丟7年黃金期,皇帝:改革科舉

拜把3兄弟落榜從軍未成,最後投靠敵國,成為削弱宋朝一個誘因

歷史上改變一個王朝命運的事件很多,戰爭、政變等,但小人物也能改變王朝命運,有些小人物改變雖然當時看不出來,但如果把歷史上下串在一起再看,其實起到作用很大。在古代小人物上升渠道很窄,除了科舉考試,就是軍事武功,否則就是佔山為王,滅了舊王朝,建立新王朝,比如劉邦、朱元璋等開國皇帝,也是小人物出身,但如劉、朱等改變命運當皇帝的小人物還是少數,畢竟代價太高。

落榜書生報國無望被毒打,致宋朝丟7年黃金期,皇帝:改革科舉

北宋作為我國曆史上一個文化較為發達的王朝,在世人眼裡北宋被遼夏金欺負,最後被金朝所滅,認為北宋很軟弱,其實北宋很強大,只不過錯過很多時機,最後沒有翻盤的機會。而致使北宋滅亡的因素,除了皇帝、主和派,還有一些因素起到推波助瀾作用,其中就包括一個小人物。

落榜書生報國無望被毒打,致宋朝丟7年黃金期,皇帝:改革科舉

落榜書生

宋朝有一首很大氣,並流傳至今的古詩,名為《雪》:“五丁仗劍決雲霓,直取天河下帝畿。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讀完這首詩,一定感覺到寫詩的人氣勢恢弘,語出驚人,一定是性情豪放,胸懷坦蕩,絕對不是泛泛之徒。而且此詩中有“仗劍”、“直取”、“戰罷”等字眼,一定是類似於岳飛這樣的名將所寫,其實這首詩出自宋朝小人物張元。

古人寫詩,大都抒發心中感受,是有感而發。而張元寫的詩,不僅大氣、豪氣,還充滿俠氣,小人物張元真有這樣能力嗎?

落榜書生報國無望被毒打,致宋朝丟7年黃金期,皇帝:改革科舉

的確宋朝小人物張元是一個很有血性的書生,而且是一個屢試不第的考生。古代那些沒考中進士的學子們,並非無能,只是時運不濟,這些人文化素養都很厲害。而從張元的經歷看,他不僅僅是一個落榜的書生,更是一個懂武略的人,但科舉考試不中,宋朝不會知道張元有何能力。這也給宋朝埋下隱患。

張元出生在陝西華陰縣,這裡就是有名華山所在地,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 山川形勢,甲於關中”之稱,《宋史》對張元記載不多,畢竟他是宋朝小人物,但西夏曆史卻對張元記載的很翔實。

落榜書生報國無望被毒打,致宋朝丟7年黃金期,皇帝:改革科舉

張元原名叫“張源”,字雷復,年輕時與吳久俠、姚嗣宗等人交好,於是結拜為異姓兄弟。三人一同參加科舉考試。在古代再有才,要想當官報效國家,只能透過科舉這條路。張元在三人中最有才,從小熟讀四書五經,他中了舉人後,又多次參加省試,甚至一度到京城參加殿試,但張元命不好,每次被落榜。

落榜書生報國無望被毒打,致宋朝丟7年黃金期,皇帝:改革科舉

1034年,宋仁宗時舉辦甲戌科,張元等人再次參加科考,但結果還是落榜。張元等人徹底失望了,他們認為才華足以考上進士,但就是考不上,因此三人鬱悶煩悶,正是這時,張元把怨氣積聚,幾個人喝酒發牢騷,才有了張元這首流傳至今的名詩《雪》。

報國無門

張元等人鬱悶一段時間後,認為空有一身才能,不能呆在家裡過一生,還得報效宋朝。當時西北地區不穩定,党項人崛起,已經威脅到大宋的安全。宋朝在西北邊境部署了大量邊防軍。張元認為既有文采不能報效國家,那就從軍,在邊關立業,也能實現曲線救國。

落榜書生報國無望被毒打,致宋朝丟7年黃金期,皇帝:改革科舉

張元等到了邊關,毛遂自薦想從軍,但邊關將領卻瞧不起這三個讀書人,認為讀書人怎麼能帶兵打仗,而且還會添亂。

本來張元等人希望在宋朝邊關幹一番事業,給將官出謀劃策,但沒成想沒人重視他們。三人在宋朝邊關沒呆多久,就被邊軍將領開除了。

張元等人回到家中更鬱悶了,這種鬱悶我們都能體會到。科舉多次落榜,本想透過軍事入仕,又不被重視。在張元這樣有文采的人心中,就是一種打擊。因此三人回到家鄉後,沒少發洩心中鬱悶,做了一些不法之事,被縣令抓去毒打一頓。

落榜書生報國無望被毒打,致宋朝丟7年黃金期,皇帝:改革科舉

宋朝華陰縣令對張元等人的毒打,徹底把張元等人打急眼了,他們認為這是世道不公,對宋朝很失望。但當官的願望卻有,如何當官?張元他們恨透了宋朝,一想到屢屢考不上進士,跑到宋軍中也不要,在家鄉還被縣令打罵侮辱,決定投靠西夏,實現自己的價值。

本來是一片熱心報效宋朝,但宋朝卻沒有發現這樣的人才。可見當時宋朝制度缺失多大。面對虎視眈眈的遼國,和不斷崛起的宋朝,連人才選拔制度都沒有,只教條按科舉招一些懂四書五經的人,而考不上的人怎麼用,宋朝沒有規定。

落榜書生報國無望被毒打,致宋朝丟7年黃金期,皇帝:改革科舉

投靠敵國

西夏在當時實力並不強大,還是一個向宋朝稱臣的屬地。而西夏首領元昊也未稱帝。元昊想發展壯大自己,張元等人看出西夏將來能成氣候。

當時的西夏,還不能稱之為西夏,因為元昊尚未稱帝建國,在名義上還是大宋的藩屬。不過,元昊的野心很大,也正是用人時候。

但張元知道,此次叛逃宋朝投靠西夏,凶多吉少,首先宋朝官府知道後,他們家裡人必定遭殃。而且在西夏能否被重用呢?

張元等人先到項羽廟去拜,史料記載“竭囊沽酒,對羽極飲,酹酒泥像,……悲歌累日,大慟而遁”,可見張元等人叛逃是悲壯的,他們內心不願叛逃,如果宋朝對他們一點點好,或者封他們一個小官,都不至於叛逃。既然選擇了,也只能去面對。

張元認為宋朝小看他們,他們只能選擇叛逃。1037年,張元等人跑到邊境時,姚嗣宗打退堂鼓了。眼看馬上到夏州,張元再次寫了一首詩:“太公年登八十餘,文王一見便同車。如今向西江邊釣,也被官中配看魚。”他認為自己就是姜子牙,希望遇到周文王這樣的名主。

落榜書生報國無望被毒打,致宋朝丟7年黃金期,皇帝:改革科舉

但如何見到夏主元昊,張元想了一招,他改名為張元,吳久俠改名為吳昊。他們在銀川吃飯時,在酒館牆上寫了一句:“張元、吳昊來此飲酒”,兩人名字組合在一起,正是犯了元昊的名諱,元昊聽說後,立即抓捕兩人。張元等人抓住後,張元對元昊說“姓尚不理會,乃理會名耶?”

因為元昊自稱是北魏拓跋氏後裔,但唐朝時拓跋氏被賜國姓李,宋朝又賜趙姓,元昊到底姓什麼,連他都搞不清。張元和吳昊膽子夠大,敢用祖宗的事來埋汰元昊,兩人一定很有才。想到這裡元昊給張元、吳昊官職,並優待他們。宋仁宗聽說落榜書生叛逃到西夏,他大吃一驚,下令抓捕張、吳二人家眷,“詔徙其族百餘口於房,幾察出入,飢寒且死”。

張元、吳昊兩人家眷都被宋朝害死了,這更加堅定兩人反宋的決心,對宋朝有血海深仇。張元被元昊封為國相、太師、中書令,成為西夏高官,吳昊也得到重用。

落榜書生報國無望被毒打,致宋朝丟7年黃金期,皇帝:改革科舉

於是張元開始輔佐元昊騷擾宋朝,並挑起宋朝的戰事,“奉為謀主,大為邊患”,張、吳兩人“日尊寵用事,凡夏國立國規模,入寇方略,多二人教之”。自稱

宋夏好水川戰役,沒有張元出謀劃策,宋軍七萬人不會丟命。張元大敗宋朝大將韓琦,奠定了他在西夏的位置。成為元昊倚重的人。

改革制度

西夏軍隊大敗韓琦後,張元曾在戰場上觀戰,他還很得意的寫了一首詩:“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兵機。”這可能是張元抒發自己心中鬱悶吧。

此後在張元的策劃下,西夏沒少騷擾宋軍,致使宋朝不得不派兵阻止,宋夏交戰也有勝有負,但大大削弱了宋朝的實力,而西夏國小也被拖的疲憊不堪。

宋朝此時除了面對強大遼國,還要面對新崛起的西夏。此時西夏雖然因不斷戰事國力有所衰弱,但西夏從宋朝那裡佔了很多便宜,西夏一度都想繼續擴大戰果,向中原發展,但宋朝軍隊頑強的抵抗著西夏的侵略。而且西夏還聯合遼國一起攻打宋朝,讓宋朝腹背受敵。

宋夏定川寨一戰,西夏被宋軍打敗,此時元昊認為應該歇口氣,先和宋朝議和,否則西夏已經沒有實力再繼續與宋軍交戰,但張元卻主張不能和宋朝議和,應繼續向宋朝進攻,但元昊此次沒聽從張元的意見,氣得張元也因此得病而亡。

落榜書生報國無望被毒打,致宋朝丟7年黃金期,皇帝:改革科舉

張元從1037年叛逃到西夏,到1044年宋夏議和,7年時間裡,宋夏之間的戰爭發起者就是張元,是他的教唆,使元昊不斷向宋朝用兵。宋夏議和後,宋朝從張元的這件事上,意識到科舉制度必須要改革了。一個落榜書生就把宋朝搞的如此疲憊不堪,當年要知道張元能叛逃,不如直接錄用為進士。1057年,宋朝規定“殿試無黜落”,只要參加省試中了進士,即便殿試淘汰,也被賜以“同進士出身”。宋朝不願看到再有落榜書生叛逃了。

國運衰退

宋夏7年戰爭,表面上看西夏撐不住了,實際上宋朝實力也被削弱,根本滅不掉西夏。而這一切結果都因為落榜考生張元所致。雖然宋朝改革了科舉制度,但積弊太多,實力受損,宋朝已經無力再應對遼國和西夏了,而且後期又犯戰略上錯誤,70年後,北宋滅亡。張元叛逃也是北宋滅亡的一個因素。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TAG: 張元宋朝西夏元昊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