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文化知多少?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各種與“計量”有關的東西,比如,電子秤、血壓計、水錶、電錶等。我國古代為建立度量衡標準,始終做著不懈的努力。古代的計量文化你知道多少?

世界計量日的由來

為紀念1875年《米制公約》的簽署,每年的5月20日被設立為世界計量日。《米制公約》為全球一致的測量系統奠定了基礎,支撐了科學發現和創新、工業製造和國際貿易,以及民生改善和全球環境保護。

實物參照的古代計量:

計量文化知多少?

出土於殷墟的三支骨尺,長度皆在16釐米左右,正好是中等身高人拇指尖至食指尖間一拃的長度,與“布手知尺”相吻合。古人深知用人體作長度標準誤差很大的道理,因此一直在尋找一種復現性較好的自然物來定義一尺的長度。

計量文化知多少?

《淮南子·天文訓》中說:“十二慄而當一寸。”《說文》:十發為程,十程為分。”《孫子算經》:“蠶吐絲為忽,十忽為秒,十秒為毫,十毫為釐,十釐為分”等,說法各異,然而都難以與漢尺度相符。

計量文化知多少?

《漢書·律曆志》記:“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一為一分。”黍和慄都是我國古代主要的糧食作物。慄即小米,古代又稱稷。黍子多為橢圓形,有白色、黃色和褐色多種。《漢書·律曆志》所說的“一黍之廣度之”,即選用中等大小的黍橫排,一粒黍的寬度相當於一分之長。比起“布手知尺”的復現性有很大提高,準確度也基本上能滿足當時日常使用的需求。

成語中的計量

計量文化知多少?

千鈞一髮:“鈞”在這個成語中是指我國古代衡制計量的單位。1鈞=30斤,1斤=16兩,1鈞=480兩。“千鈞一髮”成語出自《漢書》,漢時1兩約合15。6克,1鈞即等於7488千克,“千鈞”重量應在748。8萬克也就是7。48噸以上,可想而知一根頭髮絲怎麼可能禁得住這樣的重量,以此形容情勢非常危急。

福生于微:“微”其實是我國古代量值極微小的長度計量單位。根據《察偉算經》記載,“忽,十微。微,十纖”,也就是說1忽=10微,1微=10纖。前文曾提到,1寸=10分,1分=10釐,1釐=10毫,1毫=10絲,1絲=10忽,1忽又等於10微,由此推算1寸=1000000微,這也印證了《辭海》所注,微“長度為一寸的百萬分之一”,足見“微”的量值真可謂是“微乎其微”。比喻福分產生於極微小的因素,福氣在於微小因素的不斷積累。

計量文化知多少?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毫”和“釐”是我國古代量值微小的長度計量單位。我國古代度制通常1尺=10寸,1寸=10分,但歷朝歷代“尺”的量值並不一致。《孫子算經》載,“蠶所吐絲為忽,十忽為秒,十秒為毫,十毫為釐,十釐為分”,到了宋代。“秒”改成了“絲”。“裡”在這個成語中是指長度計量的單位,但在古代“裡”起初是居住單位、面積單位,之後才逐漸演變為長度單位。

古代日月的由來

計量文化知多少?

寒來暑往是很容易感受到的自然現象。從透過感覺器官來判斷季節的變化,學會用數來記錄從月圓到月缺所經過的30個晝夜,進而發現太陽和星星移動的位置規律等,逐步形成了最初的天文曆法知識,即年歲,季節和物候月,開始了種植活動。這些天文現象,可以從出土的原始社會陶器殘片上繪製的日、月、山,日出、日沒以及把太陽在星空背景上統一週的路徑,均勻地分成12個等分的圖案上得知。

計量文化知多少?

據文獻記載,氏族社會後期,傳說中的氏族領袖顓頊,已透過觀測星辰推算一年的長度。其後,黃帝則創立了度量衡及裡、數五個量。又命大臣堯創造了記日的方法。黃帝的繼承者是堯、舜。堯命羲根據日月星辰的運動規律來制定曆法,把一年訂為366日。由於一年的長度與月的長度不是整數倍,這時期的歷法已採用了置閏月以調整。舜時又對各部族的歷法和度量衡作了協調統一。

元朝的度量衡

元朝幅員廣闊,交通發達。海外貿易也得到發展,與日本、朝鮮、印度以及波斯灣沿岸各地都有交往,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到中國來的就相當多。中國的三大發明火藥、羅盤、印刷術都在此時經阿拉伯傳入西歐。為了便於與各方面、各地區商貿的往來,政府採取了各種措施,其中包括在秤錘上刻不同的文字:漢字、回鶻蒙文、巴思八文和波斯文。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字在小小的秤錘上同時出現,除加強了蒙、漢、藏民族語言文化的交流外,同時也是為了適應外國人到中國經商的需要。

計量文化知多少?

元立國後,基本上沿用了宋代原有的典章制度。宋代度量衡由國家規定專管商務貿易的太府寺掌管,禁止民間私造。《元典章》中規定:凡斛鬥秤尺,須行使印烙。官降法物。還規定凡改年號即鑄造器具頒至全國。這一點在元秤錘上反映得十分突出。迄今收藏在各地博物館的元代秤錘甚多,僅所見就有300餘件,其中有年號的共247件。元代秤錘銘文的內容包括鑄造的年代、地名、長官等外,有些錘上還鑄有錘重和最大秤量。反映出元代桿秤已發展到一個成熟的階段。從對秤錘和有自重銘文的銀鋌等各種實物的實測後,可以推證元代一斤的重量值約為608克。

元代一尺多長?一升容積是多少?至今尚未得到確切可靠的歷史資料。經多方考證,也只能有一個參考書值,即一尺約35釐米,一升約1003毫升。

本號推送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轉載為了免費傳播和分享,本號對轉載內容真實性不予負責、文章觀點僅供參考!

海納計量矩陣

TAG: 10長度計量秤錘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