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杜甫《垂老別》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唐代杜甫《垂老別》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因昏庸的唐肅宗對郭子儀、李光弼等領兵並不信任,諸軍不設統帥,唐軍遂在鄴城大敗。為了扭轉危局,急需補充兵力,於是在洛陽以西、潼關以東一帶強行抓丁,連老漢、老婦也被迫服役。此詩就是在這個歷史背景下創作的。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垂老別註釋: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

四野的戰爭還沒得到安平,我已經老了卻得不到安寧。子孫們在戰場上盡都殉難,兵荒馬亂又何需老命苟全。

四郊:指京城四周之地。垂老:將老。焉用:猶哪用。身獨完:獨自活下去。完,全,即活。

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suǐ)幹。

扔掉柺杖出門去拼搏一番,同行的人也為我流淚辛酸。慶幸牙齒完好胃口還不減,悲傷身骨瘦如柴枯槁不堪。

投杖:扔掉柺杖。骨髓幹:形容筋骨衰老。

男兒既介冑,長揖別上官。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

男兒既披戴盔甲從戎征戰,也只好長揖不拜辭別長官。聽到老伴睡路上聲聲哀喚,嚴冬臘月仍然是褲薄衣單。

介冑:猶甲冑,鎧甲和頭盔。長揖:不分尊卑的相見禮,拱手高舉,自上而下。上官:指地方官吏。歲暮:年底。

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

明知道死別最後一次見面,貧賤夫妻怎麼不憐她飢寒。今朝離去永不能回返家園,猶聽她再三勸我努力加餐。

孰知:即熟知,深知。加餐:多進飲食。

土門壁甚堅,杏園度亦難。勢異鄴城下,縱死時猶寬。

土門關深溝高壘防守堅嚴,杏園鎮天險足恃偷渡實難。形勢變不比當年鄴城之戰,縱然是死去時間也有寬限。

土門:即土門口,在今河陽孟縣附近,是當時唐軍防守的重要據點。壁:壁壘。杏園:在今河南汲縣東南,為當時唐軍防守的重要據點。勢異:形勢不同。

人生有離合,豈擇衰老端。憶昔少壯日,遲迴竟長嘆。

人生世上都有個離合悲歡,哪管你飢寒交迫衰老病殘!想以前少壯年華國泰民安,竟不免徘徊踟躕長吁短嘆。

豈擇:豈能選擇。端:端緒、思緒。遲迴:徘徊。竟:終。

萬國盡征戍(shù),烽火被岡巒(luán)。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普天下應徵入伍戒備森嚴,戰爭的烽火已瀰漫了崗巒。屍骸積山一草一木變腥羶,流血漂杵河流平原都紅遍。

被岡巒:佈滿山岡。丹:紅。流血多,故川原染紅。

何鄉為樂土,安敢尚盤桓。棄絕蓬室居,塌(tā)然摧肺肝。

戰火遍地何處覓人間樂園,勤王殺敵又豈敢猶豫盤桓。毅然地拋棄茅棚奔赴前線,天崩地裂真叫人摧斷肺肝!

盤桓:留戀不忍離去。蓬室:茅屋。塌然:形容肝腸寸斷的樣子。摧肺肝:形容極度悲痛。

杜甫的主要作品有:

絕句、絕句、石壕吏、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望嶽、房兵曹胡馬、贈花卿、春夜喜雨、江畔獨步尋花·其六、春望、潼關吏、新婚別、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月夜憶舍弟、登高、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江漢、別房太尉墓、蜀相、江南逢李龜年、登岳陽樓、小至、九日藍田崔氏莊、小寒食舟中作、江村、古柏行、哀王孫、佳人、閣夜、又呈吳郎等。

TAG: 杜甫杏園李杜垂老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