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時才寫了《遊子吟》的孟郊,原來是中唐的一位奇葩詩人

都說中唐詩人,是奇花異葩的天下,詩人孟郊就是其中的一位。

孟郊,字東野,生卒於公元751~814年,今浙江德清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五言古詩最多,後人稱之為“詩囚”。他雖才華出眾,但是在考場上卻是蹉跎半生,毫無建樹。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50歲時才寫了《遊子吟》的孟郊,都有哪些奇花異葩之事呢?請繼續往下看。

50歲時才寫了《遊子吟》的孟郊,原來是中唐的一位奇葩詩人

一、囧事之一,人到不惑,45歲之前,依舊白丁一個

孟郊,自小喪父,是母親含辛茹苦把他們兄弟三人撫養成人。生活的艱辛拮据,在孟郊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因此他自小苦讀,酷愛寫詩,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愛好。隨著年齡的增長,孟郊參加了好多次科考,但是每次都是屢試不第,名落孫山,就這樣他屢敗屢戰,直到45歲,依舊榜上無緣,於是就把心思全部放在了寫詩上。

二、囧事之二,因一首詩,被母親趕出家門,終於謀得縣尉一職

在一個寒冷的深秋之夜,大風從破爛不堪的門窗吹入,孟郊整個人似乎都要被吹飛了,他卻巋然不動,在月光燈的照耀下,寫了一首秋懷:

秋至老更貧,破屋無門扉。

一片月落床,四壁風入衣。

(這四句詩用在這裡只為文章具可讀性)

這是孟郊《秋懷十五首》中的一段節選。不料這四句感嘆之聲被老母親聽到後,火冒三丈的說,知道家裡窮,你到是出去謀個一官半職,來改善家裡的境況,不好嗎?

於是,孟郊在母親的督促下,離開了家,踏上了趕赴長安應試的征途。

這一走就是十年,總算蒼天不負有心人,孟郊在他46歲這一年,終於考中了進士,可是直到4年之後,也就是他50歲的時候,才終於等來了一個任命,他被任命為溧陽縣尉。

三、囧事之三,《遊子吟》一般認為是二三十歲的遊子,在離家時所寫,然而事實卻是孟郊人到到暮,已50歲才寫下的千古名篇。

孟郊是一位孝子,當得知自己被任命為溧陽縣尉後,欣喜若狂,自己終於有了一個安身立命的職位,有了一份可以勉強養家餬口的薪水,於是入職的第一件事,就是託人到老家,接母親過來安度晚年。

在等待母親的時候,孟郊回想半生的自己,可謂飽嘗世態的炎涼,更覺親情可貴,於是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頌母名篇《遊子吟》

詩曰: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50歲時才寫了《遊子吟》的孟郊,原來是中唐的一位奇葩詩人

孟郊在溧水邊,盼望著母親的船,初春的天氣乍暖還寒,他便將長衣披上,看著衣服上密密麻麻的針腳,“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情形湧上心頭,回想起那個昏黃的月夜,大家都來向自己告別,只有母親遲遲沒有出現。

孟郊出門一看,才發現,原來在屋外昏暗的月光下,慈祥的母親正揉著昏花的雙眼,用粗糙的手緊握著針線,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縫製身上的衣物。

多麼偉大的母愛,她將衣服縫好,穿在遊子身上,卻暖在慈母的心田。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母親擔心兒子,在外遲遲不能歸來,所以將在遠行之前,為衣裳添加了一道又一道的針腳,只為讓這些衣服夠多穿些時日。

這裡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慈母的這種愛,卻從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撥動了每一個人的心絃,催人淚下。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穿著母親縫製的衣服,就彷彿被母愛守護,身上的溫暖就如同眼前的春草,沐浴著陽光的溫暖一樣。

剎那間,他感覺自己就像那春草,而母親就是那光芒萬丈的太陽,正是有了陽光的關懷,小草才能破土而出茁壯成長,所以小草總是一心向著太陽,但是誰說小草那微弱的心意,就能夠報答得了,整個春天陽光的恩情呢?

就像作為兒子的自己,恐怕無論如何,都是回報不了母親對自己的恩情。

四、囧事之四,好不容易做了個縣尉,孟郊上班卻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孟郊雖才華橫溢,但是這個人做事有點不太負責任,他在江蘇溧陽縣做縣尉時,不在縣衙好好辦公,經常跑到郊區的風景區去賞景喝酒。縣太爺一看,這還了得,於是給上級打了個報告,結果他的工資折去一半,只能當個臨時工了。

就這樣,到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孟郊因老母病逝,只得回鄉丁憂,辭官守服。

50歲時才寫了《遊子吟》的孟郊,原來是中唐的一位奇葩詩人

結語

看完上文,孟郊卻是中唐的奇花異葩詩人。

但是他的這首《遊子吟》,用詞清新流暢,淳樸素淡,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絃,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

而對於每一位母親而言,其實兒子做了多大的官不重要,兒子掙了多少錢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陪伴,所以如何報答,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子女有沒有寸草心。

全詩最後用一語雙關句,寫出兒子對母親的深情。這種深情,人人心中所有,個個筆下所無,故能千古傳頌不絕。

參考資料《唐詩名篇鑑賞》

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有侵權 告知刪除

TAG: 孟郊母親遊子縣尉遊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