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牛虎銅案:為何造型如此怪異?是母牛護犢還是新生寄託

戰國牛虎銅案:為何造型如此怪異?是母牛護犢還是新生寄託

戰國牛虎銅案

戰國牛虎銅案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墓,墓邊有個老母牛,正和自己的baby乾飯,一回頭,完了,點老背了,有一頭老虎給它倆瞄上了,它倆拔腿就跑,嗷嗷的,啪啪,這一頓撩啊,也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一抬頭完了,那隻虎快要追上來了,逼得這頭老母牛實在是沒招了,說道,崽崽,快到媽媽懷裡來,說時遲那時快,這隻猛虎嗖的一下子,向大牛撲來,四肢緊抱牛身,用力撕咬牛尾,呈攀爬狀;大牛牛角飛翹,用力掙扎,身體前傾,呈站立狀,腹下得小牛神似緊張得依靠在大牛的懷裡,俗稱“母牛護犢”,這就是出土於江川李家山24號墓的戰國牛虎銅案,現收藏於雲南省博物館,為該館鎮館之寶。如今正參加北京故宮舉辦的何以中國展。A說,哇,這故事多麼催人淚下呀,難道它是雲南江川縣李家山廣為流傳的故事嗎?不是,是我剛編的,不過這件戰國牛虎銅案,可不是人們日常生活用品,而是滇國重器,是戰國時期宗教祭祀活動中使用的禮器;它原先不叫案而叫俎,就是跟我們平常見到小板凳差不多,一般為四四方方的。

戰國牛虎銅案:為何造型如此怪異?是母牛護犢還是新生寄託

據《左傳》記載:國之大事,在於祀與戎。也是說能算得上國家大事的,無非就是戰爭和祭祀了。對於古滇國也不例外。古滇人認為,牛牲是祭祀活動中的最重要祭品,位居(牛、羊、豬)三牲之首,是財富和生命的標誌。而公牛不僅是傳承生命的使者,更是民族繁衍不息的希望,故而被視為珍寶。假如要有大事發生時,古滇人會把最珍貴的公牛作為祭品,透過祭祀方式與神靈溝通,以此得到上天的指引。而在祭祀活動中,剽牛則是重頭戲,人們將牛綁在木樁上,巫師圍著牛轉,邊走邊搖擺,還不停唸咒語(天靈靈,地靈靈),然後將牛刺死,牛到的方向就是進攻作戰的方向,預示著此戰大捷。等祭祀活動結束後,牛肉會分族人,食用牛肉的人,會擁有智慧和勇氣;剩下牛頭則用來供奉神靈。而虎作為百獸之王,在滇文化中具有崇高地位,常立於滇人祭祀的銅柱頂端,為崇拜之物件。

戰國牛虎銅案:為何造型如此怪異?是母牛護犢還是新生寄託

祭祀神靈

怪異的造型

戰國牛虎銅案為青銅材質,通高約43cm,是滇國青銅器中較大的一件,其造型確實特殊,採用當時古滇國比較流行“虎噬牛”題材,巧妙應用二牛一虎組合,既真實描繪了自然界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也訴說了滇人對“死亡”這一生命終極命題的認識與理解。大牛四腳為案足,背部呈反弓自然下落,形似橢圓形案面;尾部是一隻猛虎作攀爬狀,張口撕咬牛尾;而小牛橫置在大牛腹下,呈十字交叉形,首尾稍露,大牛腹外,似乎寓意著母愛真情的流露,但其實是新生的寄託,是生命的新陳代謝,寓表達滇人對財富、生命以及、國泰民安的訴求。鑄造工藝採用翻模手法,首先將大牛和老虎一次澆鑄成型,後把小牛焊接大牛腹下。大小搭配、動靜結合,構思別出心裁,造型雖為詭異,其手法確實傳神,不僅爭強了主體的穩定性,更突出了器物整體美感。

戰國牛虎銅案:為何造型如此怪異?是母牛護犢還是新生寄託

戰國牛虎銅案

價值所在

牛虎銅案,看似一件普通的祭祀禮器,但它的確是中華青銅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它不僅吸收了中原地區(如現代餐桌四腿)四足為案的特徵,還融入了當地民族特色與風格;而像這件精美的器物,不論是在整體造型,還是製作工藝上,無不閃耀著古人智慧的光芒。同樣,在力學和美學上也達到了巔峰至極的藝術效果,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它不僅完美詮釋了當時古滇國人民對嚮往生活的認識與理解,還再現了戰國時期古滇國青銅器製作工藝水平與發展真實情況。更對我們今後研究古滇國的民族史、農牧史、冶金史、美術史、民俗史等方面提供了寶貴的價值史料。

TAG: 牛虎銅案祭祀古滇國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