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百科】“你們閩南人怎麼有這麼多神要拜?”

始終堅持做地理

在閩南,轉角遇到神。

【地理百科】“你們閩南人怎麼有這麼多神要拜?”

▲ 泉州 開元寺(福建省內最大的佛教寺院)

網路上曾經出現過一個有趣的話題:

閩南人不追星嗎?

【地理百科】“你們閩南人怎麼有這麼多神要拜?”

▲ 圖源網路

雖然這看起來可能有些誇張,但在神明信仰發達的閩南,

“早起

(甚至通宵)

接神明”可

再正常不過了

,恐怕再資深的研究者也無法說清這裡有多少神仙。

舉頭三尺有神明

,是閩南民眾日常生活的精神格局。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

在閩南,不必說散落於鄉間村野的各路神仙,城市中亦是眾神雲集。

老城區中

三步一宮、五步一廟

;新城林立的高樓中間,總有華麗雕飾的歇山頂一角“飛出”,其下信眾往來不絕,香火直入蒼穹。

【地理百科】“你們閩南人怎麼有這麼多神要拜?”

▲ 古建築與現代建築交織的閩南

閩南神祠眾多,

單單泉州城區就有三十六鋪、七十二境

。鋪境有空間,有邊界,有各自的鋪主公和境主公,每位神明的誕辰都要舉行廟會。泉州被譽為“

世界宗教博物館

”,佛教只是閩南信眾精神生活的冰山一角。

宋元鼎盛時期,泉州

佛教、道教、景教、印度教、摩尼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並存,大小寺廟有近千個。

【地理百科】“你們閩南人怎麼有這麼多神要拜?”

▲ 泉州一角

然而除了這些制度性宗教外,閩南地區分佈最廣的其實是體系龐大的

民間信仰

,這裡一年到頭都是

人與神的“狂歡”

拜天公,酬神狂歡

如果你有個閩南朋友,那過年時你一定會聽對方頻繁說起“

拜天公

”,因為這是閩南人一年中

最為重視的祭祀

【地理百科】“你們閩南人怎麼有這麼多神要拜?”

▲ 漳州一戶人家為拜天公做的準備/供圖:葡萄大仙

民間俗稱的“天公”是玉皇大帝,而每年

正月初九是“天公生”

,閩南人會在

初八夜裡

便得設好供桌,

初九子時

便需焚香向虛空祭拜。

設祭的八仙桌得圍好桌圍,

三牲、五果、六齋,龜粿、發糕

一應獻上,且會燒特製的“

天公金

”。

【地理百科】“你們閩南人怎麼有這麼多神要拜?”

▲ 八仙桌/供圖:葡萄大仙

入厝、結婚、祝壽

等重要日子閩南人都要拜天公,漳州、泉州地區都有設定

天公燈

的慣例,樣式稍有不同。

泉式的天公燈上會寫“一心誠敬”,所以也稱“心燈”

【地理百科】“你們閩南人怎麼有這麼多神要拜?”

▲ 泉州的天公燈/圖:[探索發現]《手藝》第七季 燈滿泉州

除祭拜外,閩南的酬神活動多樣繁雜,

歌舞、雜技、娛樂、戲曲

,幾乎無所不包,其中戲曲表演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閩南的民間戲班生意興隆,戲曲種類繁多

:溫雅委婉的

梨園戲

,是中原貴族的“七子班”、尋常巷陌的“下南戲”以及從溫州南戲演變而來的“上路戲”的集合;鏗鏘有力的

高甲戲

,源自民間遊藝的“宋江鎮”和田間小戲“竹馬戲”。

【地理百科】“你們閩南人怎麼有這麼多神要拜?”

▲ 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的得主曾靜萍演繹梨園戲《玉真行》

閩南的民間戲班生意興隆,戲臺上公子王孫、才子佳人演繹著家國情仇、人間悲歡;戲臺下村野凡夫、遊客行人其樂融融,

沉醉在閩南古韻中,為戲中人嘆息,為千秋功過而嘆惋。

而要說起

民間

酬神活動的

高潮

,就一定得是

神明的出巡或進香

【地理百科】“你們閩南人怎麼有這麼多神要拜?”

▲ 漳州 :天代社王醮慶典/供圖:葡萄大仙

儀仗、旗幟、蜈蚣閣、大鼓涼傘、大鼓吹、宋江陣、高蹺、馬隊等穿街串戶,挨家祈福,請火刈香。

每到這種時候往往萬人空巷,閩南人把“神靈”請出來,近距離溝通,

與神同樂的同時表達對神明的虔誠。

值得一提的是:在閩南,神明並非都高高在上。反之,

無論是婚喪嫁娶還是柴米油鹽,神明都能夠參與。

那麼,為何閩南人這麼喜歡拜神?

不僅我們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一直以來許多

西方學者

也對中國的宗教體系抱有強大的好奇心和持久的新鮮感。

早在1877年,

荷蘭人高延

來到廈門並被各色各樣的宮廟以及琳琅滿目的宗教儀式吸引,

整理出《中國宗教體系》、《廈門的佛教喪葬儀式》等西方漢學專著,由此開啟歐陸漢學的新傳統。

閩南社會的神明信仰超越了神聖-世俗的二分邏輯

,這是西方宗教理念無法解釋的謎團。

【地理百科】“你們閩南人怎麼有這麼多神要拜?”

在早期,閩南文化

首以敬“天”為主

,人人從民族道德孕育而出的奮鬥精神,由於觀乎閩中多丘陵起伏,開墾阻力大於平原,是以

沿海鄉人多往海洋發展,活躍于海洋文化

這種

“閩在海中”

的地理環境對其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

海洋生涯風險較大,故多數拜仰神明來保佑,尤其

航海人依靠“媽祖”導航,寬慰旅懷,祈求平安

【地理百科】“你們閩南人怎麼有這麼多神要拜?”

▲ 莆田 湄洲媽祖祖廟

媽祖的神格演變

十分具有代表性:

莆田林默娘

,從賢良港民女變成湄洲神女,隨後透過王朝敕封,升格為聖妃、天妃、天后,如今已有“

海峽女神

”的美譽。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這個標準化歷程,也反映了國家正統在地方社會不斷延伸整合的程序。

由此可見,

閩南人拜神不僅僅是由於信仰,更是有歷史條件和時代環境的影響。

【地理百科】“你們閩南人怎麼有這麼多神要拜?”

廈門 南普陀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無論在城坊還是鄉村,民眾共同信奉的

中心廟宇

,除了有

信仰中心

的功能,還可以對社群人群的生活實施

有效控制

在這樣的背景下,土紳精英、家族組織與廟宇體系整合,建構起了

社群權力中心

一座特殊的“橋樑”

不僅如此,廟宇神靈也是

連線海外華人華僑與閩南人

的重要紐帶。

比如廈門海滄區

青礁慈濟宮

右壁上的碑文

《吧國緣主碑記》

,文中敘述明清鼎革之際,海滄因清軍與明鄭拉鋸而導致慈濟宮損毀。

待局勢安定後,

僑居巴達維亞的華僑首領

從吧城(全稱“巴達維亞城”)保生大帝神明會的祭祀基金中抽出部分,用來重修青礁慈濟宮。

【地理百科】“你們閩南人怎麼有這麼多神要拜?”

▲ 青礁慈濟宮

【地理百科】“你們閩南人怎麼有這麼多神要拜?”

▲ 《吧國緣主碑記》/圖:《海滄古韻》

直至如今,青礁慈濟宮的歷代捐助者眾多,多是

來自東南亞各國的海外華僑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以廟宇為中心,海外華人華僑不僅能保持與原鄉的聯絡,甚至能加入到原鄉的社會建設中去

在閩南,與神仙的互動既是整個社群不吝錢財、傾盡心力的最要緊的大事,也是家家有神龕,遇事擲筊(一種占卜工具)卜天意,見廟合掌求保佑的日常。

閩南人祝禱常願“香火萬年”,

香火的概念在他們的世界裡,不止於血脈,還在於文明

閩南人與神為鄰,有靈在畔。

民間社會的活力、表現力、創造力和內在動力,表現出的對生命歷史細節的珍惜、對自然與天地的敬畏、對暢快生活的嚮往與歌頌,讓人見之驚歎,深受感染。

TAG: 閩南閩南人天公神明慈濟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