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起源・王城崗遺址的再探討

文明起源・王城崗遺址的再探討

圖版四六

四層綠釉陶百戲樓

東漢中晚期

通高91釐米、面闊23釐米、進深22釐米

1968年淅川縣李官橋東堂村出土

《邊線王龍山文化城堡試析—兼述我國早期國家的誕生、文化融合等有關問題》

杜在忠,《中原文物》1995年第期第31~37頁

本文從邊線王龍山文化城堡的規模、結構、年代、周圍自然環境等方面分析,認為邊線王城堡不僅體現了居民點的增加,更體現了文化內涵的變化,在政治、宗教、經濟、軍事等諸方面有了新的內涵,是文明時代的開端。作者還認為以文字、金屬加工和城市形式為文明起源的固定模式,如何結合中國歷史去認識和理解,還值得商榷。指出文明降臨是由若干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邊線王城堡只是距今4000年前後,大致龍山文化中晚期階段出現的早期城堡之一,是當時社會自大汶口文化晚期孕育而生的重大變革的見證,此時階級已經形成。認為確認早期國家城堡,不能簡單地以東周時期的城市規模和宮殿建築等來苛求。階級的形成才是根本的前提。我國早期的國家形態很可能有一些是以城堡國家形式出現的。作者還運用文獻史料,分析認為黃河下游至海岱之間曾是夷夏共同活動的地域,是華夏文明研究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地域。作者還考釋了邊線王城堡應是夏代早期的斟灌之墟。

文明起源・王城崗遺址的再探討

《王城崗遺址的再探討》

馬世之《中原文物》1995年第3期第53~57頁

本文從進入文明階段的四個標誌即城市、禮儀性建築、文字和金屬器具對王城崗遺址的考古資料進行了分析,認為在王城崗龍山文化二期之時,已經出現了原始城市與禮儀性建築,三期有了文字,四期發現了金屬器具。儘管在時間上有早晚之別,它卻表明了以王城崗遺址為代表的中原龍山文化時期,已經步入城邑文化階段,進入文明時代。作者還據考古資料推斷,王城崗遺址與夏朝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認為王城崗龍山文化小城堡是夏鯀之都。王城崗龍山文化城堡也應是一個酋邦王國的中心。最後作者透過探討“酋邦”這一概念及酋邦制度的標準,認為王城崗龍山文化城址在許多方面與之相符:夏鯀號稱崇伯,標誌著社會等級的形成與集中的脫離民眾的決策機構的存在,出現了雛形城市,製陶、冶金等生產專門化的增加,強制性組織社會勞動,殺人奠基的宗教儀式活動,戰爭和暴力的發生……。史載堯有萬邦,鯀為堯的諸侯,說明那時已形成了以堯為最高權威的聯邦國家。龍山文化中期偏晚階段,中原地區的幾座城堡建築,為首邦王國或城邦王國,已經跨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

文明起源・王城崗遺址的再探討

文字來源《中國文明起源研究要覽》,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編

圖片及說明來源自《河南出土漢代建築明器》,河南博物院 編,2002

TAG: 城堡王城崗龍山文化文明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