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發現兩處周代時期遺址 可為豐富濟南歷史深度提供一定幫助

濟南市發現兩處周代時期遺址 可為豐富濟南歷史深度提供一定幫助

董莊村遺址採集陶片

近期,關於三星堆考古發掘的訊息成為最吸引眼球的文化事件。其實,在濟南,近期也有考古發掘活動,值得濟南人關注。

記者從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近期在濟南進行了兩處遺址的考古發掘,第一處是市中區陡溝街道董莊村遺址,另一處是長清區文昌街道老徐家窪村遺址。記者到考古現場進行了深入採訪。

老徐家窪村遺址出土的陶器

董莊村遺址東周時期遺址,也有明清時期遺蹟

董莊村遺址位於市中區陡溝街道董莊村正南偏西約650米,西邊距離小清河的上游玉符河東堤約40米。本次考古的負責人張溯告訴記者,這處遺址是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濟鄭高鐵建設專案新發現的遺址。

來到考古現場,記者看到這裡的探方很多,幾十位考古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進行發掘工作。遺址所處地勢較為平坦,東部稍微低一點。遺址北部有T字型生產路,東南處有南北向生產路,中部有養殖房,農田裡種植的是玉米、核桃等農作物。

張溯介紹,這處遺址平面呈不規則橢圓形,南北長約200米,東西長約110米,面積約為2。2萬平方米。考古發掘發現,遺址開口於耕土層下,中部文化堆積約1。2米,區域性有2米左右。此次發掘清理的遺蹟有陶窯、道路、墓葬、灰坑、灰溝等,出土的文物較少,大部分是陶片,主要為繩紋夾砂陶片。考古人員對出土文物年代進行了初步判斷,確定主要屬於周代。

在一個探方里,剛剛出土一個建築頂部的尖頂,為磚瓦砌成。張溯仔細觀察後,認為可能是明清時期的墓室的頂部,時代較晚。具體情況還要等全部發掘完成後才能確定。

張溯告訴記者,這處遺址距離玉符河非常近,所以在古代受到過玉符河水的影響,遺址內的淤土較多,也說明了這一區域和古代濟南周邊人的聚居有密切關係,對於研究這一區域古人的生活狀態、發展情況有著一定的作用。

老徐家窪村遺址多為西周時期,部分可能早至晚商

離開董莊村,記者又來到相距不遠的長清區文昌街道,探訪正在發掘的老徐家窪村遺址。這處遺址在老徐家窪村正北約170米處,北邊距離東西向的西燕路約130米,東邊距離通往段莊村的南北向公路約230米。這裡也是為配合新建濟鄭高鐵的修建工作,自今年3月起至今,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組織人員對工程佔壓區域進行了考古發掘,是一處新發現。

此次考古發掘的負責人王龍介紹,經勘探和現場調查發現,這處遺址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遺址區平面呈不規則橢圓形,東西約220米,南北約180米,總面積約為3。9萬平方米。共佈設了18個探方,發掘面積900平方米。目前已清理見灰坑、墓葬、房址、灶等各類遺蹟現象,時代多為西周時期,部分可能早至晚商。

北部遺址區位於南部區域的東北方向,相距約150米。該區域平面亦呈不規則橢圓形,東西約170米,南北約130米,總面積約為2萬平方米。共佈設考古探方24個,發掘面積有1200平方米。目前已清理灰坑、墓葬等遺蹟數十個,根據出土陶片等推斷其時代多在戰國時期,部分可能早至春秋晚期。

在一個探方的角落,記者看到被髮掘出土一半的陶器,考古人員介紹,這個遺址內出土的陶器較多,有鬲、釜等,有的器型比較大,但大都被壓壞了,完整器很少。前幾天曾經出土了一件較為完整的陶鬲,是一個圓口、三足中空的陶器,是古代煮飯用的炊器,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加上出土有房址、灶等遺蹟,說明這片遺址在那個時期是人類聚居地。

考古人員認為,兩處遺址的年代都比較早,基本都是西周、春秋至戰國的遺存,最早的部分遺蹟可以上溯到商代。雖然這幾處遺址目前還沒有發現太重要、太多的文物,但因為這些遺址時間跨度較長、距離濟南城區較近,對於濟南地區古代早期的人類生活和活動情況還是有著非常重要的考古和研究價值,對於研究濟南古代人群的發展歷史和變遷也能提供很直接的證據。

張溯說:“濟南西部地區鄰近古濟水和黃河,淤積層比較多,大多數遺址都被埋在淤土之下,過去在這一帶做的考古工作較少。這兩處遺址的發掘對於研究濟西地區的人地關係、歷史文化變遷具有重要意義,也將進一步豐富我們濟南的歷史和文化。古濟水是古代濟南通往中原最重要的交通線,現在我們修建的濟鄭高鐵也將進一步提高濟南與中原甚至全國的聯絡,大大縮短濟南人出行的時間,必將進一步提高濟南在全國的經濟和文化影響力。”

TAG: 遺址考古發掘濟南董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