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志新:柳與唐詩

鄧志新:柳與唐詩

柳與唐詩

作者|鄧志新

我在研讀唐詩的過程中,驚奇地發現柳與唐詩有著不解之緣。從現存近五萬首唐詩中篩選出的《唐詩選》、《唐詩三百首》等典籍中,就有百餘首詩與詠柳有關,且內容涉及方方面面。柳在唐詩中所閃爍的光芒,充分展示出在那個時代的人文和風情,也為後人乃至今天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那麼,古人是怎麼樣把對柳的詠頌融入唐詩之中的呢?

一、寫景。寫景是詩歌創作的普遍方法,唐詩也不例外。唐朝人認為柳代表春天,所以在詩歌創作時很注意對柳的詠贊。我們熟知杜甫的《絕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把杜甫草堂周圍翠柳上,成對黃鸝在歡歌的春意寫得生機勃勃,非常愉悅。又如賀知章的《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在唐天寶三年辭官回鄉,他坐船經南京、杭州到達蕭山,然後又坐船到達潘水河邊的舊宅,這時正是早春二月。這首詩用獨特的筆調,把經過剪刀似二月春風的吹拂下,楊柳輕盈婀姿,就像“碧玉”般的少女那樣美麗動人,在詩人的筆下,柳被描寫得淋漓致盡,微妙微俏。

唐詩中,詩人在不同時節、不同角度對柳有著不同描述。除了賀知章的《詠柳》外,楊巨源的《城東早春》有“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的詩句,同樣是對早春的讚美。而且對柳描寫得極為細膩,“半未勻”,是指柳枝上剛冒出點嫩黃的柳葉,尚未引人注意,更加突出一個“早”字。

再來欣賞李賀的《三月》:“東方風來滿眼春,花城柳暗愁殺人”。這裡描寫的是初夏時節,柳樹陰濃色深,春天將盡,柳色已暗,使人惋惜得“愁殺人。”

鄧志新:柳與唐詩

二、抒情。抒情始終是詩歌創作的主題,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抒情就沒有詩歌創作。柳在唐朝的抒情詩中,各俱特色,精彩紛呈,尤為突出,而且隨人物、時間、環境各有不同。如高適的《人日寄杜二拾遺》:“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這兩句說初春時節柳條擺弄姿色,惹得人思念故鄉,把柳色與思鄉之情聯絡起來。與高適的意境稍有不同的還有韋莊的《臺城》: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詩人著力營造夢幻式的意境,透過對臺城柳的詠頌來憑弔六朝古都,從而抒發自已的情懷。而李白詠柳要抒發的情懷又有什麼不同呢?請看《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詩中把李白那種豪放、好友和嗜酒的性格展露無遺。

同樣是詠柳,杜甫卻別有一番心境。他在《哀江頭》中:“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薄為誰綠”,寫出了詩人面對如畫的綠柳,不但沒有感到愉快,反而感到寂寞,引起了他對昔日繁華的回憶。此句與“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猶發舊時光”意境相似。唐詩中不同人物對柳的寄情也不同,請看王昌齡的詠柳詩《閨怨》:

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詩中描述了少婦情感的變化,原先她是支援丈夫從軍出征,以尋求建功立業封授官爵的,後來她看見路旁楊柳依依,陡生相思之情,又由喜轉悲,後悔讓丈夫去“覓封侯”了。而同樣是看了楊柳春色,又有轉悲為喜的。如劉長卿的《新年作》:“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詩人於唐至德三年被貶官後,本來心情是悲傷的,他看到了江柳在朦朧中明媚鮮亮,又產生了排愁解憂之感。可見心境不同,對柳的詠頌情感也不同。

下面我們再欣賞劉禹錫的《竹枝詞二首(其一)》: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還有情。

詩中描述的是少女情思,彷彿使我們看到美麗的江南風景,江水平緩東流,波瀾不驚,江邊楊柳青青,翠柳舞風。戀愛中的少女又聽到了她那心上人的歌聲,此情此景怎不讓她情思萌動?詩中把少女的迷惘、不安、眷戀和等待的心情刻畫得淋漓盡致、形象生動,淳樸自然。

在唐詩中以柳為題材的抒情詩還很多,膾炙人口的如:許渾的《咸陽城西樓晚眺》: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杜牧的《柳絕句》:

數柳新開翠影齊,倚風形態被春迷。

依依故國樊川恨,半掩村橋半拂溪。

類似抒情詩很多,不一一列舉。

鄧志新:柳與唐詩

三、送別。自《詩經 小雅 采薇》中有“昔吾往矣,楊柳依依”之句後,折柳送別已成古人的習俗。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雲:“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歌中提到行人離去折楊柳。以後就把吹笛、折柳、愁別三者聯絡起來。到唐代,從大量詩篇中可見,這種習俗已相當普遍。請看李白的《勞勞亭》: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詩中真實地寫出了詩人折柳送別朋友的離愁和深情。

岑參的《題平陽郡汾橋邊柳樹》:“可憐汾上柳,相見也依依”。施肩吾的《折楊柳》:

傷見路旁楊柳春,一重摺盡一重新。

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

品味這些感人詩句,頭腦裡常會浮現千年前古人離愁別恨的生動場景。岑參詩中的“依依”,即難捨的意思,延續了《詩經》中“楊柳依依”的含義。而施肩吾的《折楊柳》,反覆提到一個“折”字,什麼意思呢?折下的柳枝不是隨便扔了的,而是要親手交給送別的人。因為柳是可以隨地插栽成活的,希望友人能到新的地方很快紮下根來,安居樂業,或者幹出一番事業來,這也是對送別的人美好祝願。

在春風未到,楊柳尚未發芽時,古人的送別詩又是如何寫的呢?請看王之渙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裡就明確告訴說,對玉門關的楊柳不必報怨,因為那時楊柳還沒得到春風的撫慰呢。

在唐詩中,有時不是在送別,出於某中聯想,也會寫折柳送別的詩。如李白的《春夜洛陽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同樣,劉禹錫的《楊柳枝詞》:

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

這些精彩的詩句,都在間接地抒發折柳送別的情懷。

鄧志新:柳與唐詩

四、比喻。比喻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打比方,也是詩歌創作中的常用方法。在唐詩中,我們有趣地發現,唐詩中對柳有著不同的比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用柳比人的。如李白的《古風》:“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柳在這裡比喻的是楊貴妃和她的姐姐虢國夫人,暗諷皇宮內的政治生活腐敗。

2、用柳比喻女人眉、眼的。如白居易的《長恨歌》:“英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這裡比喻的是柳葉眉。

李商隱的《二月二日》:“花須柳眼各天賴,紫蝶黃蜂俱有情。”這裡是把柳葉嫩芽初展時比作柳眼,“無賴”形容春景放恣、爛漫。

3、用柳比作軍營的。如溫庭均的《經五丈原》:“鐵馬雲雕共絕塵,柳營高壓漢宮春。”柳營是一個典故,出自漢朝大將周亞夫治軍嚴謹,曾駐軍細柳,號細柳營。後世對治軍嚴謹的軍營就稱之為“柳營”。

4、用柳比作瘤子的。如邊塞詩人王維的《老將行》:“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這是在讚頌老將軍當年開弓射箭,百發百中,能隨意射中空中飛雀的哪一隻眼睛,讓它“無全目”。可惜,今日老敬軍年事已高,久不習武,以致胳肘上已長出好像瘤子似的疙瘩了,他在詩中不寫瘤子,而以柳代之。柳與留偕音,表示晚留的意思,柳也與瘤偕音,被比作將軍肘上的瘤子。柳在唐詩中的比喻生動有趣,有時實在出人意料。

總之,唐詩中對柳的詠頌遠不止上述這些,我所列舉的有限例子,從某些側面展示出千年前柳與唐詩的華麗篇章。我們一定要珍惜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不斷地去學習、品味、珍藏。

作者簡介:鄧志新,網名:風兒吹吹,男,江蘇省沭陽縣人。大學學歷,軍轉幹部,經濟師。曾出版詩集《心靈詩語》、長篇小說《雲兒飄飄》等。現為中國老年作協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江蘇省詩恊會員。

TAG: 唐詩楊柳詠柳春風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