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齋:《清平樂》的“樂”怎麼讀——兼論詞體形式的創制

文學君(3)

木齋:《清平樂》的“樂”怎麼讀——兼論詞體形式的創制

這個小編

今天推送發什麼?

那個小編

華山論劍。

木齋:《清平樂》的“樂”怎麼讀——兼論詞體形式的創制

木齋:《清平樂》的“樂”怎麼讀——兼論詞體形式的創制

這個小編

武俠情結??

那個小編

騙你的,《清平樂》的“樂”該怎麼讀?又有學者發表新觀點了!

木齋:《清平樂》的“樂”怎麼讀——兼論詞體形式的創制

百家爭鳴!好刺激!!

“樂”字雖小,關係重大

《清平樂》的“樂”字怎麼讀?近日偶然讀到有學者發文(沈文凡丨《清平樂》火了,可這個“樂”字該怎麼讀?),特意糾正原本正確的讀音而讀為“快樂”的“樂”,茲事看起來極小,但卻關係極大,涉及無數中小學中文老師怎麼讀?也涉及電視、網路、朗誦有聲書等怎樣讀,

更進一步來說,還涉及詞體形式怎麼來的問題,也就是詞體形式的起源發生問題。

木齋:《清平樂》的“樂”怎麼讀——兼論詞體形式的創制

“樂”:音樂?快樂?

簡單來說,凡是詞調中出現的“樂”字,都與音樂相關,而與當時是否快樂還是悲傷無關,其讀音皆為“音樂”的“樂”。

譬如《清平樂》《永遇樂》《還京樂》《夜半樂》等,無不如是。為何都是“音樂”的“樂”字呢?這就首先需要知道什麼是詞?詞的基本特性是什麼?具體到《清平樂》,還要知道《清平樂》的意思是什麼,《清平樂》的詞調是怎樣創制出來的。

木齋:《清平樂》的“樂”怎麼讀——兼論詞體形式的創制

△《清平樂》劇照

詞和詞牌名的前世今生

首先,什麼是詞?知道了什麼是詞,才能知道詞調中“樂”的讀音。詞的界說是什麼?詞這種文體形式是什麼時候起源發生的?又是怎麼形成的?

胡念貽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對詞的解釋是

:詞是“合樂的歌詞”。這似乎是對詞較為權威的解釋,也可以說是對詞的曾用名“曲詞”的現代語闡釋。但這一闡釋,並不能將曲詞和中國詩歌的其他樣式區別開來。中國詩歌的傳統就是合樂,從《詩經》到樂府,乃至後來的元曲,都是合樂演唱的,因此,“合樂的歌詞”並不能作為詞體文學之專有。胡先生繼續解釋說:“但和漢魏以來古樂府不同,它是隋唐時期音樂革新的產物。隋唐時期,從西域(還有外國)傳入的音樂逐漸和漢民族傳統的音樂融合,產生了燕樂……當時的詞,就是和這種新興音樂的樂曲相配的歌詞。”將前後的論述結合起來,則胡先生的界說大致是:

“合燕樂而產生的歌詞”

這裡涉及燕樂這一詞學概念,較為複雜,我們就直接說結論:

詞體形式的形成,不是胡樂入華的結果,而與另一種音樂品類的興盛和曲詞形式的起源發生具有直接的聯絡,這就是作為華夏正聲的江南清樂在盛唐開元天寶時期的復興。

這一復興成了曲詞形式誕生的溫床和搖籃,而盛唐時代近體詩格律的形成和成熟,成了曲詞生命誕生的催生劑,促進了歌詩配詞與音樂結合方式的革命性飛躍,從而造成了曲詞的產生,並推動了曲詞的興盛和繁榮。

木齋:《清平樂》的“樂”怎麼讀——兼論詞體形式的創制

因此,詞也許應該這樣界說:

詞,是借鑑近體詩格律以詞調來將其音樂節奏定型的一種詩歌體裁。

詞的基本要素有二:首先,詞是音樂的文學。這是指在詞體形式產生的早期階段,每一首詞都是配樂歌唱的,或說是詞體作品的產生目的和傳播形式,都是藉助音樂來加以歌唱的,因此,詞的本源含義確實就是歌唱的歌詞。其次,詞在其後的創作和傳播過程之中,產生了它的第二屬性,或說是第二要素,那就是詞是依靠近體詩的格律方法將其定型成為詞牌、詞調。換言之,詞體文學的產生,是初唐近體詩定型化、格律化的結果。格律化使得些原本不懂音樂樂理計程車大夫文人,根據平仄等格律按圖索驥,參與進來,成為詞體文學的主要創造者。並且,在詞的傳播中,也並不完全依賴於音樂的翅膀,而是和詩體文學一樣,成為案頭文學或說是吟誦的文學。

因此,詞的第二個要素:詞是以近體詩定型或說是律化的結果。

木齋:《清平樂》的“樂”怎麼讀——兼論詞體形式的創制

木齋:《清平樂》的“樂”怎麼讀——兼論詞體形式的創制

木齋:《清平樂》的“樂”怎麼讀——兼論詞體形式的創制

老規矩,滑起來!

△《清平樂》劇照

詞體寫作與傳播,脫離於曲,卻又合於曲,靠的是詞調,或說是格律化的詞牌來實現定型。曲詞的律化方式,使得大量並不精通音樂,甚至不懂音樂的文人,能夠依靠借鑑近體詩格律的方式,參與到詞體文學的寫作中來,從而使得原本密切聯絡於宮廷文化的音樂文學,“紅杏出牆”,脫穎而出,成為士大夫的案頭文學和市井的表演文學。近體詩和格律,天生就是宮廷文化和貴族文化的產物,隨後是士大夫文人的專擅,沒有文化教養的民間,與複雜的詞牌詞調沒有產生可能性的橋樑。

換言之,每一個詞牌或說是詞調名稱之中出現的“樂”字,都與其原先的樂曲名稱相關。

詞呼叫平仄等記錄下來原先的音樂的聲音、是否押韻等,而與是否快樂或是悲傷無關,縱使是原先是由快樂的歷史事件而寫成的樂曲,進入此調之後,就僅與音樂有關。因此,後來的填詞者仍舊可以採用《清平樂》《永遇樂》而寫悲涼之情緒。這與樂府詩採用舊題樂府的形式是不同的。

木齋:《清平樂》的“樂”怎麼讀——兼論詞體形式的創制

△《清平樂》劇照

還有

更專業的知

其次,再看《清平樂》這一詞調的含義及其產生過程:

剛剛談到過,促成詞體形成的音樂,並非由外國或是西域少數民族的音樂入華影響的,而是中華民族自身音樂演變的結果。具體到《清平樂》而言,來自於江南梁武帝時期的清樂,清樂又來源於曹魏銅雀臺的清商樂,清商樂中的兩個調式:清調和平調,經過盛唐時代李白的改造,就成為清商樂。這個調式,就相當於當下我們音樂的C調、G調等。

所以,簡單來說,“清平樂”的意思,就是採用清商樂的清調和平調的音樂。

還需要一些材料,才能說明問題:《南齊書·王僧虔》記載王僧虔的上表奏章:“今之清商,實由銅爵,三祖風流,遺音盈耳,京、洛相高,江左彌貴。” 這是對清商樂始自於曹魏三祖最為明確也最為準確的記載。魏徵等著《隋書》記載,關於清樂,乃是演唱曹魏三祖的舊曲古辭:“清商其始即清商三調是也,並漢來舊曲。樂器形制,並歌章古辭,與魏三祖所作者,皆被於史籍。”

這裡面已經提及清商平三個調式的問題了。

原本還計劃寫一下李白《清平樂》創制的過程細節,限於篇幅,只能到此,以後有機會再談。

作者簡介

木齋:《清平樂》的“樂”怎麼讀——兼論詞體形式的創制

木齋,現任重慶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休斯頓大學亞美文化中心高階研究員,香港大學榮譽研究員,世界漢學研究會(中國澳門註冊)會長,世界漢學文學中國研究會會長,中國蘇軾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陶淵明研究會副會長,東北蘇軾研究會會長,中國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歐陽修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宋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員(2000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訪問教授(2002),韓國全南大學邀請教授(2006),臺灣中山大學客座教授(2012—2013)。主要學術著作:《曲詞發生史》《曲詞發生史續》《宋詞體演變史》《先秦文學演變史》《古詩十九首與建安詩歌研究》《讀懂紅樓夢》《曹植甄后傳——漢魏古詩寫作史》等。

圖片: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統籌:劉劍

製作:張嘉寶 馮軼群

協辦:北京語言大學光明文學遺產研究院

TAG: 清平樂音樂詞體曲詞詞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