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春秋左傳·襄公十五年·宋人獻玉》

Day 71

今日賞析的是 春秋末期

左丘明

《 春秋左傳·襄公十五年·宋人獻玉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

(一說姓丘,名明,左乃尊稱),

春秋末期魯國人。

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孔子言與其同恥。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太史司馬遷稱其為“魯之君子 ”

。左丘明世代為史官,並與孔子一起“乘如周,觀書於周史”,據有魯國以及其他封侯各國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國古代第一部記事詳細、議論精闢的編年史《左傳》,和現存最早的一部國別史《國語》,成為史家的開山鼻祖。

《左傳》重記事,《國語》重記言。

《晏嬰論和與同》選自《春秋左傳》 ,《左傳》是

儒家經典

之一,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公羊傳》、《穀梁傳》是從

政治和思想

方面去解釋《春秋》,而《左傳》則從

豐富的歷史材料去詮釋

《春秋》。

唐劉知幾《史通》評論《左傳》時說:

“其言簡而要,其事詳而博。”

對研究春秋史和遠古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左傳》

敘事敢於直書不諱,揭示事情的真實面貌

,全書有關戰爭的文字較多,這些文字翔實生動,如晉楚城濮之戰、秦晉郩之戰、齊晉鞌之戰、晉楚鄢陵之戰,都有出色的敘述。

善於敘事,講究謀篇佈局,章法嚴謹,

都是《左傳》的獨到之處。正因為如此,它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晏嬰論和與同·昭公二十年是創作於春秋時期的歷史散文,作品出自《春秋左傳》,還被作為東京大學2012前期入學試題國語(文科)的第三道大題(總共四大題)。

《春秋左傳》又名《左傳》,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編年體通史,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

相傳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實際上,成書時間當在戰國中期。春秋時期,各諸侯國有史官記錄其派駐國的史事,還有稱為瞽蒙的盲史官講述歷史,左丘明便是一位盲史官。後人根據左丘明的講史記錄和其他史官留下的各種材料整理成《左傳》。記事起於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於魯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比《春秋》記事時間延長了許多。

是學習、研究先秦歷史、文學、哲學和語言必讀的典籍。

《春秋》是我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傳為孔子所作。“春秋”一詞,本是東周列國史官所撰編年史的通稱。古人之所以重視寫史,是因為歷史不僅是祖先的生活記錄,還可以從中學習各種知識,指導現世人生。傳說孔子寫《春秋》的目的就是要原始察終,見盛知衰,懲惡揚善,撥亂反正。為達此目的,孔子在寫作時非常講究遣詞造句,這就是後人說的微言大義,以一字寓褒貶。古人特別重視《春秋》,漢代為《春秋》立官學,列為“五經”之一。闡述《春秋》經最著名的有《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至隋代,盛行《左傳》,其餘二傳漸衰。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漢班固時才改稱《春秋左氏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約成書於戰國初期。全書六十卷,以《春秋》為綱,並仿照春秋體例,按照魯國君主的次序,記載了自魯隱公元年至魯悼公十四年間春秋霸主遞嬗的歷史,儲存了許多當時社會文化、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珍貴史料,在史學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梁啟超稱《左傳》的出現是

“商周以來史界之革命”。

《左傳》除了闡釋《春秋》思想之外,藝術成就也很高,是我國古代文學與史學完美結合的典範,對後世史書、小說、戲劇的寫作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左傳》

語言精煉,文辭優美,其敘事手法歷來為人稱道。

唐劉知幾評曰:“或腴詞潤簡牘,或美句入詠歌,跌宕而不群,縱橫而自得。”春秋之際,戰爭頻仍,《左傳》

對戰爭的記敘尤其令人稱道

善於透過側面描寫烘托戰場氛圍,不聞刀劍之聲,卻如親歷沙場,扣人心絃

。並且,人物成為《左傳》的主角,將歷史從神的陰影下解放出來。遙想當年周王室衰微,諸侯崛起,齊桓晉文爭霸,楚莊王也要問鼎中原,禮崩樂壞,同時又在外交場合吟詩作樂,說古論今,也足見古人風致。

現存最早的《左傳》注本為晉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傳世有宋刻本;清代有顧炎武《左傳杜注補正》、惠棟《左傳補註》、洪亮吉《春秋左傳詁》、劉文淇《春秋左氏傳舊註疏證》等;現代有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今據清阮元《十三經注疏》校刻本整理。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的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馬遷首先認為《左傳》是左丘明所寫,自劉向、裴駰、劉歆、桓譚、班固皆以《左傳》出於左丘明。唐朝的劉知幾《史通·六家》亦稱

:“左傳家者,其先出於左丘明。”

詩 詞 欣 賞

《 春秋左傳

·襄公十五年·宋人獻玉

春秋末期 · 左丘明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稽首而告曰:“小人懷璧,不可以越鄉,納此以請死也。“子罕置諸其裡,使玉人為之琢之,富而後使復其所。

繁體文(部份):

宋人或得玉,

獻諸

子罕。子罕弗受。

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

寶也,故敢

之。”子罕曰:“我以不

為寶

以玉

,若以

我,皆

也。不若人有其

。”

註釋:

1、受:接受

2、或:有人。

3、諸(zhū):相當於“之於”。子罕:人名。子:春秋時代宋國公族的姓。子罕,春秋時宋國的賢臣,於宋平公(前575年—前532年)時任司城(即司空,因宋武公名司空,改名為“司城”。主管建築工程,製造車服器械,監督手工業奴隸),位列六卿。

4、弗(fú):不。

5、示:表明,把事物拿出來或指出來使別人知道。

6、以為:認為……是……。

7、故:所以。

8、爾:你。

9、若:假如。

10、皆(jiē):都。

11、喪:喪失

12、若:如。

詩 詞 譯 文

宋國有個人得到一塊玉,把它獻給子罕。子罕不接受,獻玉的人說:“(我)把(這塊玉)給琢玉的人看,琢玉的人認為是塊寶,因此才敢獻給你。”

子罕說:“我認為不貪(這種品質)是寶,你認為玉石是寶,假若把玉給我,(咱倆)都失去了寶。不如各人擁有自己的寶。”

獻玉的人很恭敬地說:“小人擁有玉,寸步難行,獻上這塊玉以求免死。” 子罕把它放在自己的箱裡,讓工匠替自己雕玉,(賣掉玉)使獻玉人富有之後,讓他回到家裡。

詩 詞 意 境 賞 析

賞析:

魯襄公十五年(前558),宋國有人向執政的子罕獻寶玉,子玉說,對他來說,玉石並非寶物,而不貪才是寶物,拒絕接受。

《左傳》還有一些故事說以人才為寶,與此類似。都說明對人才及當政者道德修養的高度重視。

宋國那個獻玉的人認為人世間最珍貴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獻給子罕,而子罕認為人世間最珍貴的是廉潔。這叫

“人各有其寶”

或叫人各有其志

這是不同的人生觀的反映。我們要讚揚子罕潔身自好、不貪錢財的品質。做官的要是都有子罕這樣“不貪”的品德,那社會就光明得多了。

今日份詩文傳送完畢!

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春秋左傳·襄公十五年·宋人獻玉》

— 往期回顧 —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作者 : 有趣的靈魂一百斤

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

TAG: 左傳春秋左丘明子罕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