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三候:獺祭魚;鴻雁來;草木萌動

“節氣”是一種根據農曆推算四季氣候的單位。一年共有“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15天左右。我國又將5天稱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將每個節氣的“三候”根據當時的氣候特徵和一些特殊現象又分別起了名字,用來簡潔明瞭地表示當時的天氣等特點。

雨水三候:獺祭魚;鴻雁來;草木萌動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2月19日前後,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

雨水三候:獺祭魚;鴻雁來;草木萌動

雨水三候:獺祭魚;鴻雁來;草木萌動

一候:獺祭魚

雨水三候:獺祭魚;鴻雁來;草木萌動

雨水時節,冰開始融化,水獺捕魚變得容易。但是,水獺並不著急享用美食,而是會把捕到的魚, 圍著自己擺成一圈,而自己就將兩隻前爪拱在身前,像禱告祭奠天地、感恩自然一樣,在圈裡面轉上一圈。實際上,水獺就像“熊瞎子掰苞米”一樣,一條魚啃上幾口就扔在一邊,又去吃下一條魚了。它的習性是既挑肥揀瘦,又喜新厭舊。因此,所謂獺祭魚的說法,只是古人按照自己的行為模式所做的一番猜想,是過於豐富的想象。

二候:鴻雁來

雨水三候:獺祭魚;鴻雁來;草木萌動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有云:“陽勝則熱,陰勝則寒”。候鳥隨天地陰陽之氣變化而往來,秋末冬初,北方天氣嚴寒,萬物凋零,大雁畏寒,故南飛越冬。雨水時節,北方天氣和暖,陽氣漸旺,大雁又從南方飛回北方。古人認為,鳥類“得氣之先”,它們的行為更具有精準的天文屬性,能夠最敏銳、最超前地感知時令變化。

三候:草木萌動

雨水三候:獺祭魚;鴻雁來;草木萌動

天地間陰陽交泰,出現生機。草木乘此生機,開始萌動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將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中國現存最早的物候典籍《夏小正》用列舉的方式,彙集了初春時節的很多草木物語。後來,人們在創立二十四節氣的過程中,改為總括的方式,將這些物語彙成一句話:草木萌動。

訊息來源:鎮黨群辦

TAG: 節氣雨水萌動草木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