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尼采,讀懂尼采

即便是對哲學史毫無涉獵的讀者,大約也是知道尼采之名的。就如我之前,聽到尼采這個名字,總是膜拜而興趣濃厚的,但關於他的哲學思想,卻是知之甚少。

前段時間在讀《劉擎西方現代思想講義》,裡面花了兩三個章節介紹尼采,這是我第一次正式接觸尼采的思想,讀得我很激動,時時想撫掌稱讚,深感那些哲學家的偉大,許多他們在百年前思考和探討的命題,放到現在也好不過時,毫無違和感。

於是,又接著讀了這本《如何閱讀尼采》。

走近尼采,讀懂尼采

這本書是明室·如何閱讀哲學系列叢書中的一本,很小巧、很精美的一套書,不同於以往大多數哲學導讀性作品,只是講述這些偉大思想家的生平傳記,或是關於其主要著作的簡介合集,該套書是以專家指導的方式,帶著讀者去直面作品本身。

像這本《如何閱讀尼采》,主體部分有十章的內容,每一章的構成,都是先從尼采的作品中精挑細選出一段摘錄,摘錄之後,則是以詳盡的方式進行研習,相當於上了一堂專家評講課。

個人覺得,這種方式,還是很適合像我這種哲學入門者的。先讀一段作品,心裡有個大致的感受,然後再看看專業角度的講評,增進理解。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四章“論真理與知識”,以及第九章“虛無主義與虛無意志”。

說實話,在剛讀完“論真理與知識”的原作部分,我是有點雲裡霧裡的,沒太能領會到尼采想要表達的究竟是什麼?只大約覺得,他對於追求知識和真理的態度,似乎並不太正面。

而在評講部分,本書的作者基思·安塞爾-皮爾遜,又梳理了尼采關於這一主題的其他作品,包括他在早期作品中的觀點,以及後期著作中的觀點。

尼采之所以說知識是謬誤,是因為尼采認為,我們的認識必然不夠精確,具有侷限性和相對性等特點。

在尼采的作品中,真理沒有唯一的含義。有時,真理作為一種存在的形式出現,而在另外一些時候,它是以認識論的術語來加以呈現的。

而關於“虛無主義與虛無意志”,尼采指出:人類要遭受生活的苦難,但問題不僅僅在於我們遭受生活的苦難這一事實,而是在於,這種受苦需要某種解釋和正當性。尼采發現,只要賦予苦難一定意義和方向,人類動物甚至會甘願受苦。

西方基督教的禁慾主義,便是為苦難增加了新的理解維度和層次,使苦難具備更深層次和更加內在的含義。

但是尼采認為,這些所謂的更高層次的意義,不過是形而上學的編造。我們之所以會編造這些東西,是因為人的心靈很脆弱,在這紛亂繁雜的世界中,我們需要安慰。

人可以透過否定生命慾望來逃避拼搏,繼而逃避那些負面的感受,就好比一個人本來很愛錢,但因為貧窮感到自卑,於是他就去信奉一套所謂“高尚的人,應該視金錢如浮雲”的說辭來躲避自己的自卑感。

但虛假思想雖然能帶來安慰,但最終會帶來惡果。

尼采認為,生命慾望是真實的,也是正常的,即使因為挫折而痛苦,我們也應當直面他們。那些看上去高尚典雅,充滿確定感的形而上學,才是虛無主義的真正根源。

尼采這幾段關於虛無主義的論述,真的是很精闢了。

總之,讀完這本書,的確是讓我理解了:尼采何以成為19世紀最具爭議性和影響力的哲學家,也激發了我進一步讀尼采的作品,瞭解尼采的興趣。

TAG: 尼采作品虛無主義苦難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