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見老子,史記中的虛構故事

孔子在弟子面前評價老子:“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這是一個極高的評價,高得讓人驚駭,頗有尊老子為神的味道。

孔子見老子,史記中的虛構故事

山東博物館館藏,“孔子見老子”畫像石

公元前538年,孔子到訪周國,專程拜訪老子請教禮制。據《史記》記載,當時老子的職位是周守藏室之史。這是什麼官職,頗有爭論。有人說是御史一級的官職,也有人說是史官,更有人論證老子僅僅是庶人,管雜貨倉庫記錄賬本的人。周遊列國遊說諸侯的孔子,率領一眾貴族弟子何以專程拜訪官卑職低的老子,而且請教的還是“禮”,頗耐人尋味。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這段經歷是如下描述的: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也,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司馬遷尊崇黃老是眾所周知的。司馬遷的時代,儒家還未形成獨尊的地位,在董仲舒之前黃老之術反倒是主旋律思想。班氏父子評司馬遷,“是非頗謬於聖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後六經”。那麼這一段《老子列傳》無疑包含了很強烈的尊道貶儒的味道了。

尊為貴族,且與魯昭公這樣的國君級別的人物有來往的孔子,可以說在當時的社會階層中也應該算得上是金字塔最頂尖了。但他卻千里迢迢赴周問禮於老子,這樣一位地位相對卑下的人。唯一合理的解釋是,老子當時應該已名滿天下,是受各諸侯國尊重的大師級人物。但此時老子尚未著有《道德經》,也沒有像孔子一樣辦學授徒,更沒有記載在哪個諸侯那裡推行他的思想。那麼,他的聞名遐邇豈不是空穴來風?

孔子向老子請教的核心問題是“禮”。禮樂對於孔子的思想來說是一個核心概念,可以說是後世撐起儒家思想的關鍵內容之一。《禮記》正是儒家的經典四書五經之一,孔子甚至說:不學禮,無以立。也就是說,沒有禮的規範世間無可成之事。孔子正是向老子請教這樣一個核心的問題。結果,老子的回答卻是對此的不屑一顧。他說,你這些東西都是死人的東西,人都死了他們說過的話有什麼重要的呢?你要恢復的古禮也是老朽死掉的東西,周公都死了幾百年了,他說的做的有什麼意義呢。

然後老子口風一轉,儼然是一個老者訓誡不懂事的年輕人。他說:時機合適就弄,環境不對就不要勉強。你有很多缺點,驕傲、慾望多、野心大、執著,做人呀,要虛心一點,要大智若愚。別的我也無話可說了。

老子把孔子的核心思想批得一無是處,但孔子似乎一副深受教誨的樣子。在拜別老子之後,孔子在弟子面前盛讚老子是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

崇拜得五體投地的樣子。

你相信這個故事嗎?

我不相信。

馮友蘭先生在他的一本書上說,根據現代學術研究,《道德經》的成書時間晚於孔子那個時代很多,而且老子可能不是一個人,而是信奉這樣的思想的很多人的統稱。

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列傳》中說,“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老子160多歲,200歲?可信度進一步降低。司馬遷又很狡猾地補了一刀:“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129年後又出現了一個老子,但這是真的嗎?司馬遷說,我也不知道。他是在暗示,前面寫的故事是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他似乎用這種方式講述了一個自己願意講述的故事,然後告訴讀者這些都不作數,不要當真,這不是考證過的歷史,這些都是我聽來的。

所以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誠然!

TAG: 老子孔子司馬遷請教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