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三首經典元宵節詩詞賞析

文史|三首經典元宵節詩詞賞析

傳統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

在古代,特別在唐宋時期,元宵節的夜晚,張燈結綵,男女老少傾城出動,賞花燈,這是一個全民歡慶的節日,詩人參與期間,留下了許多精彩的詩篇。這些詩篇,成了元宵節狂歡的一部分;而比較唐宋三首描繪元宵節的詩詞: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和辛棄疾《青玉案》,從不同的側面,在為我們展現大唐盛世和宋代風情畫卷的同時,也抒發了詞人自己內心最隱秘的感情世界——借元宵節的燈火和月亮抒發自己的心曲。

第一首: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大唐建國差不多六十年左右,那時沒有國慶節,好像元宵節就是國慶節一樣。

其實,元宵節才真正是大眾的節日。為了慶祝和享受這一節日,那是萬民歡騰,盛況空前啊!一切能想到的慶祝方式都想到了,包括燈光秀,包括放鬆首都的戒嚴,以及為元宵節舉行的“正月十五夜詩歌比賽”。

這次比賽,有二百多個詩人參加,同時賦詩,題目是“正月十五夜”,蘇味道這首詩,便和其他兩首一起,成為奪魁之作。

此詩何以奪魁?好在哪裡?讀很多寫元宵節的詩歌,包括宋代歐陽修、李清照和辛棄疾的詞,有一個感觸,就是很多詩、詞都是“側面”寫元宵節的;即以元宵節為“由頭”,寫自己在節日中的感受。譬如歐陽修寫在元宵節與情人約會;辛棄疾寫在元宵節找自己的另一半,不在繽紛的燈語裡,而在寂寞的冷清處。

蘇味道的這首《正月十五夜》,不僅寫得早,而且從開始到結束都是“正面”描寫。其價值之一,便是留下了大唐元宵節最美的圖畫。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首句“火樹銀花合”,不用解釋,僅從生髮於此的後代同類描寫“火樹銀花不夜天”之類就可以知道,它一出現就把讀者的眼睛和魂魄震懾住了。寫燈火,“火樹銀花”是最佳的四字組合,沒有之一;假如改成“燈火輝煌”,那就變成元宵節的說明書了。“合”的意思是,四面八方的燈火,已匯合成一望無際的海洋。“星橋鐵鎖開”,門禁的鐵鎖全部開啟,一切交通管制都取消了,出門俱是看燈人。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真是人山人海;大家人看燈,人看人,寶馬香車,歡歌笑語。因為人潮洶湧,暗中的塵土在馬蹄下翻滾;隨著人流,月光一波一波地照著。故知“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是詩中的佳句。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在明暗相間,動靜之間,人的激情,因那些漂亮的女性——“遊伎”而牽動人的眼睛;她們花枝招展地如彩雲飄來,一邊走,一邊唱著《梅花落》優雅而勾魂的曲調,渾身散發出香氣。辛棄疾讀過此詩,最忘不了的就是要把這句詩,移植到他的《青玉案》裡,變成“笑語盈盈暗香去”。為了尋找“她”,他是燈火中“回頭率”最高的詞人,要把“穠李”的“遊伎”一個一個看過去。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這時,詩人似乎聽到了計時“玉漏”的滴水聲,那是時間在宮牆上的回聲;掌管京城戒備的金吾衛,已經取消了京城的夜禁,玉漏呀!不要滴得太快,要讓時光停滯,讓所有的人都載歌載舞,盡情享受這美好的夜晚。

蘇味道是個大才子,在唐宋歷史上既能當大官,又能當名詩人的,他是較早的一個。詩文與杜審言、崔融、李嶠並稱“文章四友”。

最後要說一句,蘇味道是趙州欒城(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南趙村)人,他的第十代孫蘇洵、第十一代孫蘇軾、蘇轍,都對他頂禮膜拜,包括這首詩。

第二首: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元宵節,提供了男女見面約會的機會——利用 “看燈”的機會“看人”和“約人”。

儘管歐陽修是北宋國家機關裡重要的幹部,但他喜歡異性美的秉性,是他一直保持自我青春的方法。

全詞八句,分上下兩闕。上闋寫去年的元宵節;下闋寫今年的元宵節。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去年的元宵節“花市燈如晝”,燈火璀璨得像白晝一樣。但這裡的“燈如晝”僅僅是個掩護,這個男子要尋找的,是千千萬萬盞中最璀璨、最明亮的那兩盞——姑娘的眼睛。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人約黃昏後”一句,要注意“人約”二字,男女主人公並非在燈下邂逅,而是早有密約。是不是私訂終身元宵節?至少也是愛慕得願意冒被人發現的風險;至於為什麼約在“黃昏後”,你懂的。

“月上柳梢頭”,是約會的時間,也是約會的地點,此時他們看到的,是“柳梢頭”的月亮,而不是已經消失在他們背後元宵節的燈火。約會這種事,青年男女都經歷過,又驚喜,又甜蜜,詞中味道,盡在於此。

下闋用對比手法寫今年的元宵節——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月與燈依舊”的意思是,元宵節依舊,“花市”依舊,“燈”依舊,“月”依舊,“柳”依舊,舊時天氣舊時燈。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但是——去年的人不見了。她因何“不見”?詞無一字涉及,或有難言之隱,或是造化捉弄,陰差陽錯;但從“淚溼春衫袖”判斷,難續的舊情,可能被外力阻斷,這使作者、讀者都春衫盡溼。

因為詞太感人,到處傳唱,是歌妓的最愛,有人就認為,詞裡的“抒情主人翁”,就是作者自己。但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呀!

歐陽修是政治家、文學家的領袖,是一個一本正經的人。這首詞和導師歐陽修的形象一點兒也不符合,維護歐陽修正面形象的學生和崇拜者就為他辯護,說那些詞是歐陽修的仇人請人寫了“栽贓”,故意汙衊歐陽修的。還有說,這首詞是一個叫“朱淑真”的女詞人寫的。但朱淑真比歐陽修小一百多歲,沒有朱淑真的時候,就有這首詞了。

這些千年前纏繞在詞上的人和事,因為隔得太久,已被時間的風慢慢吹散。不懂歐陽修政治、文學和偉大的人,就留下這個青春的約會在我們心裡吧!

第三首: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北宋詞人歐陽修《生查子》寫元宵節與情人約會,一百三十年多後,南宋將領詞人辛棄疾也以《青玉案》寫元宵節。

《青玉案》寫的什麼?現在說法很抽象、很哲學,說辛棄疾要尋找的其實是——他自己。不免陳義過高,也與詞句的實際不符。因為在“元宵節”—— 一年中月亮第一次團圓的象徵,均與愛情關涉。所以辛棄疾這首詞,也是一次與情人的約會。

與歐陽修《生查子》不同的是,歐陽修寫了兩年的元宵節,並以“今年”和“去年”進行對比。辛棄疾只寫了一年的元宵節;還有一個不同是,歐陽修寫了“去年”約會的全過程,從見面到分手;而辛棄疾約會剛見面就結束了。其餘部分,都在“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詩經·邶風·靜女》)的等待中煎熬。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首句“東風夜放花千樹”,即千樹萬樹燈花開,還是有蘇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的影子。先看天上——“星如雨”,詞人說是“吹落”的,其實是“墜落”的,焰火紛紛如雨,那是滿天的煙花。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再看地上,王公貴族,名貴的馬,華麗的車,因為載著美人,經過處,自有暗塵隨馬,香氣隨車。哪裡傳來鳳簫歡樂的吹奏?白玉壺般耀眼的彩燈,在不停地轉動;因為沒有宵禁,所以一夜魚燈、龍燈飛舞,那是彩臺上在表演節目。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上闋寫燈、寫寶馬、雕車、聽鳳簫、看魚龍舞;下闋開始寫人。寫燈不是目的,是外飾,目的是寫美人。就像下闋“蛾兒、雪柳、黃金縷”七字,都是古代美女頭上佩戴的裝飾品一樣。詞人也不是單純寫這些裝飾品,而以裝飾品指代到處吸引眼球和回頭率的盛裝的佳人。果然,“笑語盈盈暗香去”一句來了。 注意,這首詞中,“香”字已用了兩遍。

你怎麼知道“笑語盈盈暗香去”?一是你正目不轉睛地看著她們,二是你正聆聽著她們,三是你正嗅著她們的芬芳。辛詞中的佳人沒有唱《梅花落》,但互相笑著說話,她們知道男人會盯著她們看,很可能不時地轉過頭,瞥一道“電光”的眼睛,從“盈盈”二字可知,她們的笑意充盈得到處揮灑。

詞人為什麼要用眼睛的雷達追蹤她們呢?因為他在尋找一個人。這是詞最精彩的部分——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眼睛不停地尋找,在燈光最璀璨的地方找,沒有找到。這裡的“他”,指代“她”,古代沒有“她”字,就用“他”代替。

她在哪裡呢——在“驀然回首”中,在你收回不必要的眼光,在最不經意處,在“燈火闌珊”的地方,你要尋找的美好就在那裡。

三首元宵節詩詞並讀的時候,我們有了新的體會。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是參加詩歌比賽寫的,題目決定了內容,歌頌的是大唐的“盛世”。這使蘇味道的這首詩裡充滿了歌頌的韻味兒。

第二,歐陽修的這首《生查子·元夕》,把蘇味道歌頌國家、歌頌節日的主題,改成元宵節是有情人的元宵節的主題,這是他大膽暴露自己,大膽創新的地方。

第三,我們慣於把定義為英雄的人箭垛化、符號化;譬如辛棄疾。其實,一個政治家,一個將領,不可能二十四小時都是政治家和將領,不能把他的一舉一動都看得過分偉大。在大團圓為寓意的元宵節,詞人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另一半——冰清玉潔,站在元宵節燈光之外,淡泊雅緻、超群脫俗的——她——這個大團圓的結局,也合人情之常。品詩詞,應該像用犁鏵深耕,在沒有字和熟視無睹的地方,讀出新的東西來。

元宵節像一盞不滅的燈籠,從古到今,掛在正月十五,掛在天空,掛在人們的心頭。年年光芒不減,年年是大團圓的象徵。

今天的元宵節,仍然是天下有情人的節日,那是新一年的開始,新一輪的期盼。

TAG: 元宵節歐陽修辛棄疾正月十五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