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實光華唯於真

樸實光華唯於真

女青年半身像(素描) 徐明華

樸實光華唯於真

鏡前(油畫) 徐明華

樸實光華唯於真

螃蟹(油畫) 徐明華

【藝海擷英】

徐明華先生的名字並不廣為人知。但是,只要瞭解他藝術的人,尤其是美術界的有識人士,一提到他都十分欽佩。不為人知,原因在於他不求人知,傾心於創作與教學,少言而不擅應酬。他極少舉辦個人畫展,作品出版物也相對較少。令人欽佩,原因在於他對藝術創作的真誠,對偉大自然的真情,對教育事業的真愛,以及他在藝術上的真功夫與始終如一的追尋、探索所形成的鮮明風格和畫中所呈現的高雅格調。

徐明華先生是中國第一代留蘇藝術家中得“真傳”者之一。他融藝術於生活,將陽光下、空氣中形成的氛圍氣象和客觀物象納入畫面,錘鍊成形式,以純粹而豐富的油畫語言進行表達。那些顫動的光色中既折射出俄羅斯巡迴畫派藝術大師的神韻,也透露出法國印象主義迷離的意境,更深刻展現出他對深愛的故土的鐘情。在他樸實而充滿光華的作品深處,鋪陳的是現實主義底色。他尊重自然,研究自然,寫生,寫真,寫境界,寫出他理想中的色彩世界,寫出一生的甘苦與追求。

從留蘇時期的人體素描、人物肖像可見徐明華先生早年紮實的造型功底和表現能力。這既得益於蘇聯學院科學的訓練方式,也顯示出其藝術天賦。當然,與他青少年時期生活的家鄉——陶都宜興的藝術環境也有關係。這座充滿靈性的江南水鄉,不僅有著歷代制壺大師的遺珍,也誕生了徐悲鴻、吳大羽、吳冠中等藝術巨匠,是一方美的沃土。這美的情結始終讓徐明華先生初心不忘,晚來依然一少年。他揹著畫具,流連於故鄉的竹海與粉牆黛瓦的民居小巷。五年前,我因邀請他舉辦畫展而專程到宜興,終於在一個偏僻小村的石拱橋上找到他,八十多歲老翁稀少花白的頭髮在春風中飄忽,躬身對景寫生,桃李無聲,流水潺潺……遠看,他融入了大自然的圖畫中。當我談及關於辦展的事,他淡然微笑:“待再畫些畫,以後再說吧。”

我理解他,一向對自己要求高。早年就顯示出非凡才華的徐明華先生於1950年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南京大學藝術系。入學後,其素描、色彩受業於留法歸國的黃顯之、秦宣夫教授,美術史受業於傅抱石教授。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立南京師範學院,他轉入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學習,1953年畢業並留校任教。1955年至1960年他被選派赴蘇聯留學,在塞洛夫、維那格拉道夫、維夏爾金等名師親授下,進一步夯實了基本功,並常在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博物館和普希金博物館觀賞名作。他深悟“意象”不僅僅是中國畫裡才有的,西方繪畫裡也有。他從提香的作品中更堅定了藝術中的“寫實”是經過藝術家提煉的,甚至是理想化的。他將這種理想化與中國藝術中的“寫意”相比較,對寫實有了新的理解。這為他後來油畫創作中富有感染力的表現風格奠定了思想與審美基礎。同時,他對倫勃朗和委拉斯貴茲在生命與個性的表現方面所展示出的非凡創造力欽佩無比。當年還是青年留學生的徐明華先生,在列賓、蘇里科夫的故鄉俄羅斯,已對歷史上諸多油畫名家進行比較研究,且入木三分地展開剖析。這對他全面認識油畫,獲得本質性的價值判斷,激發和豐富自己的創作,提升繪畫的品格是極為重要的。所以,他於留學期間創作的《女大學生》《鏡前》及20世紀80年代後所作靜物畫《螃蟹》和風景畫《三月》皆凸顯了藝術本體的力量。從留學階段到20世紀80年代的藝術境界,是徐明華先生超越內容的限制,自覺構建新的形式語言,而臻心靈與藝術表現相融的標誌。如果說,他早期留學的作品顯露出其天才性,那麼20世紀80年代後的作品則更厚重,是其人生閱歷及修養的體現。

徐明華先生始終保持以不同的方法表現不同的景物,這樣就不會出現為了風格的統一而忽視對事物特點的觀察。在他看來,此謂“尊重自然,尊重物件”。然而,這種尊重不等同於如實描繪,要在為物件所動的基礎上加以表現。這種主客觀相融的表現往往使作品灑上詩性的光輝,在現實的感動中遁入審美的愉悅。

徐明華先生正是在這種狀態中反覆尋找,反覆琢磨,常常由於不滿意而在已完成的畫上重新調整,在重複中實現自我超越。對油畫語言的錘鍊緣於他對油畫歷史的尊重,他認為要掌握好油畫語言,就必須認真學習油畫傳統的精華。一個藝術家只要在藝術寶庫裡增加一點新鮮的東西,就會成為他的創造。這也許就是他默默無聲勞作的原因所在。

今天,90歲的徐明華先生終於覺得可以舉辦個展了。作為黨培養的人民藝術家,他要用一生的努力向人民彙報。他在2021年與2022年交接的時刻,來到中國美術館,將自己的代表作捐贈給國家。

徐明華先生正是在以藝立人、以藝培根的人生之旅中,大寫了一個“真”字。

(作者:吳為山,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

TAG: 徐明華油畫藝術先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