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只有三個好人:兩人不受高俅欺負,還有一人被梁山好漢氣死?

很多人都說《水滸傳》是一本“誨盜之書”,一幫重罪逃犯、變節軍官都被寫成了英雄好漢,其實是施耐庵在發洩對朱元璋的不滿——羅貫中和施耐庵都當過張士誠的謀士,主公敗亡,謀士隱居民間煽風點火。

梁山一百單八將惡人多好漢少,以至於有人說梁山只有三條好漢或“好漢三條半”,這話可能有點以偏概全,起碼在這本書中,我們還是至少能找到三個好人的。

水滸傳只有三個好人:兩人不受高俅欺負,還有一人被梁山好漢氣死?

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來聊一聊水滸傳中這三個好人:兩個不受高俅欺負,一個被梁山好漢氣死,他們為什麼寧肯退隱江湖終老田園,也不肯對昏君奸臣卑躬屈膝,似乎也不願與宋江吳用李逵王英等人為伍。

九紋龍史進是梁山少數幾位好漢之一,但是他跟其父史太公相比,還是有點“子不如父”,我們似乎可以這樣斷定:史太公之死,全是九紋龍史進氣的,在氣死史太公之前,史進還氣死了自己的母親。

史進也有俠肝義膽,為了替素不相識的畫匠王義打抱不平,隻身進入華州城行刺賀太守,證明他也是一條疾惡如仇的好漢子。

水滸傳只有三個好人:兩人不受高俅欺負,還有一人被梁山好漢氣死?

在沒遇到八十萬禁軍教頭之前,史進完全是一個問題少年,這一點他的父親史太公深有體會:

“老漢的兒子從小不務農業,只愛刺槍使棒;母親說他不得,一氣死了。”

在跟王進學得一身本事之後,史進更難管束,

“回到莊上,每日只是打熬氣力,亦且壯年,又沒老小,半夜三更起來演習武藝,白日裡只在莊後射弓走馬。”

於是半年後史太公也撒手西去了。

史進不太聽話,但那只是跟父母意見不合而已,他還是比較孝順的,史太公的後事也辦得十分風光體面。

不管是用宋朝還是現在的眼光來看,史進“又沒老小”都是不可接受的。不陪老父親聊天不對,只練武而不娶妻生子,也是史太公生氣的主要原因: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都學梁山好漢,宋朝的人口就要減少百分之九十——梁山一百單八將,留下的後代還不到十個。

水滸傳只有三個好人:兩人不受高俅欺負,還有一人被梁山好漢氣死?

不管史太公是不是被兒子九紋龍史進氣死的,他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人,“窮生奸計富長良心”這句話或許不準確,但宋太公卻絕對是一個有良心的富人,這一點在他賙濟王進母子的過程中得到了完美展現。

史太公是一位“六旬之上,鬚髮皆白,頭戴遮塵暖帽,身穿直縫寬衫,腰繫皂絲條,足穿熟皮靴”的面團團富家翁,但是卻沒有富人常有的驕橫,面對落魄的王進,他說的話十分暖心:“

你們是行路的人,辛苦風霜,且坐一坐。如今世上人那個頂著房屋走哩。你子母二位敢未打火

(還沒吃飯吧)?”

在擺上四樣菜蔬、一盤牛肉,斟滿熱酒之後,史太公還很不好意思:

“村落中無甚相待,休得見怪。”

史太公路過王進母子的客房,聽見王進母親心痛病發作呻吟,也是很熱心周到地幫忙:

“客人休要煩惱,教你老母且在老夫莊上住幾日。我有個醫心痛的方,叫莊客去縣裡撮藥來與你老母親吃,教他放心慢慢地將息。”

水滸傳只有三個好人:兩人不受高俅欺負,還有一人被梁山好漢氣死?

水滸傳中有太多為富不仁的人,史太公就像雞群裡的鳳凰,說他是整部書中第一好人,似乎也不為過,他救濟的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也是一位不肯為五斗米折腰的英雄孝子,同為八十萬禁軍教頭,豹子頭林沖跟王進相比,也是草雞遇到了鳳凰。

林沖被高俅父子欺負得無處容身,想到的解決辦法居然是跟妻子離婚:把林娘子休掉,等於讓高衙內的“追求”合理合法,而且還給林娘子抹上了汙點——在封建社會,被休之妻,是很難抬起頭來的。

王進不願低三下四替父親賠禮道歉(水滸原著中揍高俅的是王進的父親),顯然是不想讓老父蒙羞,他寧肯放棄大好前程,也要奉母出走,這樣的仁孝之士,比宋江、李逵和林沖都要可敬百倍十倍。

水滸傳只有三個好人:兩人不受高俅欺負,還有一人被梁山好漢氣死?

王進要是上了梁山,排序的時候可能還在林沖和魯智深之前,但是他有自己的選擇:禁軍呆不得,那就去種家軍,反正都是為國家出力,到哪裡打仗還不是打?上梁山落草為寇,那是萬萬不可以的。

王進沒有上梁山,高俅也沒有對他進行追殺,在其他小說中,王進出現了,而且結局遠比所有梁山好漢還好,這與“水滸”無關,且放在一邊不提,咱們還是來看看此書中的第三位好人——他上了梁山,卻沒有改變英雄本色。

看到這裡,讀者諸君肯定想到了花和尚魯智深:他是梁山一百單八將中唯一沒有罪行的好人。

史進和武松是好漢,但也都有過濫殺的汙點,而魯智深則做到了一人不枉殺。他三拳打死鎮關西是誤殺,即使是存心打死,也是在執行公務為民除害。

水滸傳只有三個好人:兩人不受高俅欺負,還有一人被梁山好漢氣死?

熟悉《宋史》和《宋刑統》的讀者諸君都知道,提轄的責任就是練兵捕盜,是有品級的朝廷命官,即使鄭屠沒有強騙金翠蓮,他對著提轄官人揮舞屠刀,也是犯了死罪:毆官殺吏形同謀反,被擒獲後要杖責二百、流放三千里,官差將其當場格殺不但無罪而且有功。

魯智深之所以不打官司而出走,主要是因為自責:鄭屠罪不至死,我有點執法過度了!

如果打死鄭屠的不是魯智深而是宋江、武松、朱仝,他們都會異口同聲地舉報鄭屠持刀行兇在先,自己是為了周圍百姓的安全才採取了果斷措施,渭州知府看在老小兩位種家經略相公的面子上,肯定會對魯提轄進行表彰。

魯智深殺鄭屠,不管有心還是無意,不管是在宋朝還是現代,都不是罪過,所以拳打鎮關西只能算是魯智深的功勞。

水滸傳只有三個好人:兩人不受高俅欺負,還有一人被梁山好漢氣死?

拳斃鎮關西之後,魯智深不遇到窮兇極惡之人,絕不肯痛下殺手:小霸王周通的性質跟鄭屠差不多,魯智深打他的時候就很有分寸,在沒有擊打太陽穴那樣的致命之處,所以捱了一頓爆錘的周通爬起來就能跑。

魯智深後來殺掉的,只有玷汙清淨地的生鐵佛崔道成和金眼虎鄧龍,這兩件事讓智真長老和羅真人評價,也只能說這是“除魔衛道”。

魯智深有天下第一的力氣,卻從不仗著胳膊粗力氣大欺負人,即使是面對大相國寺那幫偷菜潑皮,他也平等相待,宴請這幫最底層的草根,也是極其慷慨:

“智深尋思道:‘每日吃他們酒食多,灑家今日也安排些還席。’叫道人去城中買了幾般果子,沽了兩三擔酒,殺翻一口豬,一腔羊。那時正是三月盡,天氣正熱,叫道人在綠槐樹下鋪了蘆蓆,請那許多潑皮團團坐定。大碗斟酒,大塊切肉,叫眾人吃得飽了,再取果子吃酒。又吃得正濃,眾潑皮道:‘這幾日見師父演拳,不曾見師父使器械;怎得師父教我們看一看也好。’智深道:‘說得是。’”

水滸傳只有三個好人:兩人不受高俅欺負,還有一人被梁山好漢氣死?

魯智深請眾潑皮喝酒吃肉這段描寫,筆者看了不下十次——這不是眼饞那些好酒好肉,而是肯拿出這些好酒好肉的魯智深,表現出了大俠風範:真正的高手,從不高高在上,滿身煙火氣才能體現出俠肝義膽,魯智深客客氣氣不擺架子,恰好證明他的修煉已經爐火純青返璞歸真。

魯智深跟誰都可以肩膀頭齊論弟兄(跟亂殺無辜的李逵形成鮮明對比),但卻絕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豹子頭林沖不敢招惹的太尉高俅,在魯智深眼裡一文不值:

“你卻怕他本管太尉,灑家怕他甚鳥!俺若撞見那撮鳥時,且教他吃灑家三百禪杖了去!”

水滸傳只有三個好人:兩人不受高俅欺負,還有一人被梁山好漢氣死?

魯智深不但快言快語,而且是妙人妙語,聽他說話,沒菜也能連幹三杯。

有人說魯智深是“水滸第一好人”,也有人說他應該排在史太公和王進之後(不該醉打山門),但是在筆者看來,要論起宅心仁厚行俠仗義,魯智深即使不能排在史太公之上,也能跟他並列第一,但不知讀者諸君是否認同:在您看來,整部水滸傳中有幾個好人?用今天的眼光看當年的人品,還有哪位湖海之士和梁山好漢比花和尚魯智深更可親可敬?

TAG: 史太公魯智深王進梁山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