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的小情緒,張大千、齊白石信札展覽

1939年,張大千聽說張目寒要來青城山探望他,在信中向張目寒表達了自己難掩的喜悅;1940年,張大千在與張目寒的再次通訊中感嘆“奈何奈何”,只因自己身體不佳,無法作畫,“一擱筆則一家卅餘口將成餓殍矣”。隻言片語,竟讓張大千變得如此鮮活,不需要什麼高深見解,全是家長裡短,彷彿一位捧著長髯的兄長,赫然於眼前。

大師的小情緒,張大千、齊白石信札展覽

張大千與好友莊嚴(左一)、張目寒(左三)、臺靜農(左四)合影

大師的小情緒,張大千、齊白石信札展覽

張大千 致張目寒信札

大師的小情緒,張大千、齊白石信札展覽

張大千 致張目寒信札

同樣,在齊白石致張次溪的信中,這種感嘆也多有體現。他曾寫到“近來多有短減潤金,代人求畫者。即不敬衰老,請莫再見”,可見其對於這類中間商賺差價的行為極其憤恨,甚至落款都用“本主人堅白”,來宣告自己堅決的立場;甚至“潤金”的“潤”字都寫錯了!這可能是《齊白石全集》中,為數不多的錯字。老人胸中的憤懣之情,溢於紙上。

大師的小情緒,張大千、齊白石信札展覽

齊白石與張次溪

大師的小情緒,張大千、齊白石信札展覽

齊白石 公告一則

大師的小情緒,張大千、齊白石信札展覽

齊白石 致張次溪詩稿

類似的例子,在他們的信札中還有很多。

這兩批信箋的收件人張目寒、張次溪,分別是張大千、齊白石的重要代理人、經濟人。雖然數量只佔張大千、齊白石各自通訊總量的極小一部分。但難能可貴的是,我們在欣賞它們時,能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的情感;又能與相應年譜、著錄對照,稽古鉤沉;還可體會前人那種夾雜在嬉笑怒罵之間的“相見亦無事,別後常思君”的交友方式,讓人在淺笑之後,不免低聲嗟嘆。

本次的張大千致張目寒信札、齊白石致張次溪信札,於2019年10月10日至15日,在新保利大廈雲樓10層集中展出。

TAG: 張大千齊白石張次溪張目信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