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唐朝並不出名,生平僅留下兩首詩,其中一首被奉為經典

我們都知道,唐朝是我國較為鼎盛的時代,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唐朝對外交流比較發達,藝術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詩、書、畫等方面都湧現出了大批的名家,比如我們所熟知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書法家顏真卿等人。不過,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位詩人,他在當時並不出名,且僅留下兩首詩作,但其中有一首卻流傳很廣。此人就是張若虛。

他在唐朝並不出名,生平僅留下兩首詩,其中一首被奉為經典

張若虛是揚州(今屬江蘇)人,曾任兗州兵曹,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他沒有留下自己的詩集,僅在《全唐詩》中被錄入兩首,這兩首詩便是《代答閨夢還》和《春江花月夜》。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本來就是一首曲子,傳說是陳後主陳叔寶之作,是當時宮中的名曲。張若虛所寫的《春江花月夜》則沿用了陳隋樂府舊題,以清新自然的寫作手法將作品的意境擴充套件到了賞自然美景訴說離別之情。

他在唐朝並不出名,生平僅留下兩首詩,其中一首被奉為經典

全詩的第一部分主要描寫了春江月夜的自然美景,第二部分則引發了人們關於人生、宇宙的思索,比如第一個見到月亮的人是誰?為什麼人會老,而月亮卻一直沒有變化?透過略帶傷感的疑問將讀者的情緒帶入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則直接抒情,用明月寄託了自己對妻子的想念之情,並藉此表達了同一輪明月照耀下普天下離別之人的相思之情。

他在唐朝並不出名,生平僅留下兩首詩,其中一首被奉為經典

而除了意境轉換的很完美以外,全詩還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對偶,幾個主題詞因此落錯有致,將自然之美和張若虛內心的相思情感融為一體,創造了一個優美恬靜的境界。全詩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給人以清麗自然的感覺,被譽為“孤篇蓋全唐”。不得不說,如此佳作能被流傳下來,足以可見張若虛的文學功底有多強。也幸好,這兩首作品被收錄下來,讓人們知道唐朝還有這樣一位有文采的詩人。

他在唐朝並不出名,生平僅留下兩首詩,其中一首被奉為經典

綜上所述,《春江花月夜》能夠流傳至今,不僅是因為詩中對景色的描寫充滿實感,更因為讀者在朗誦此詩時,可以接收到張若虛所傳遞出的真情實感。此刻,在同一個月亮的照耀下,你心中是否有自己的思念之人呢?歡迎留言與小編分享。

TAG: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全詩這兩首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