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讀道德經,能否悟出自己的道理?過來人告訴你,沒用的

很久以前,曾有一個網友問過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他問:“我們讀書,到底在看什麼呢?”

記得當時回覆道:“簡單點說,你可以這樣理解,一,是在看旁人的思想結晶;二,卻就是在看旁人的胡思亂想了!”

——題記

這兩天,群內一直挺熱鬧的。

起因是老友發了一個話題,問:“如果只讀道德經,能否悟出人生哲思道理?”

群內幾個老友都發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書,自然也不在例外。

下面,就是書的一些認知見解,也算不上是什麼真知灼見,也就隨意說說,隨意寫寫,故,請就隨便看看,看看就好了。

如果只讀道德經,能否悟出自己的道理?過來人告訴你,沒用的

首先,說說《道德經》這一本經文吧!

這一本經文相傳是由春秋時期老子(李耳),所著。

據說,此書乃是老子化胡出關前,為當時之函谷關令尹喜所感動,逐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鑑,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左右之經文,故道德經又被稱之為五千言,或老子五千文,老子,道德真經等。

是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國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之一,同時也是我國傳承最廣,知名最深的幾大經典鉅著之一。

因而從這一方面上來說,這一本經文確實是人生幾大必讀的經典鉅著之一。

可是,是不是因此就能斷定說,只讀這一本書,反反覆覆去研究就能從中悟出人生哲思道理呢?

不管是誰,乍一聽到這樣的話都會覺得是一件異想天開的事情,哪怕是所觀看的書是一本難得的經典,也是如此。

而且,站在個人的角度,從個人對於這一本書上的認知來說,這一本經書其實適合偶觀,卻從不適於入執。

如果只讀道德經,能否悟出自己的道理?過來人告訴你,沒用的

因為,雖然有著“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說法。

但這其實得看用到什麼書上,如,將其放在道德經這一本書上,個人覺得就不適用。

倒也不是說,這一本書不好,而是這一本經書從本質上來說,當屬於散篇隨筆,或者也可以更為正確點的來說,我們現在所觀看到的這一本經書,其實是經過無數後來人修整改善而來的。

也可以說,它是集合了無數代人的一本思想結晶,這是其一。

其二,這裡也不得不述說下老子(李耳)本人,他所書寫的這一本道德經書中所提到的諸多理念和想法。

從已知的情況上來看,他所書寫的這一本道德經其實並不完全是由他本人獨自思考而來,更多的是集合了他本身所讀過的諸多先賢思想而出。

諸如,你若是當真有仔細觀看過這一本經文,便能發覺其中有很多理念其實早在道德經現世之前,便已然出現在別的學說之中。

嗯,這裡就隨手舉一個比較為人所熟知的書吧!

諸如對比起“陰符經”就好,你只要多上一點心眼,多一份仔細,你幾乎就能從中品讀出很多相似的地方。

“這裡就不一一細指了,感興趣的話,不妨自己尋找下這二本書,逐一對比,想來就能知道看書所言是否虛實。”

如果只讀道德經,能否悟出自己的道理?過來人告訴你,沒用的

從這兩點上來看,道德經這一本經文是取諸家百學之精要,後集大成而成的一本思想著作,似乎應該也是可以的。

那既如此,若然是自身缺乏了相應的閱歷,又缺乏了對我國古代歷史,政治,人文,經濟等方面上的一些相應認知和了解。

只取精要而缺乏細節,其實是讀不出什麼,也讀不懂什麼的。

反而可能會在犯執的情況之下,一念入障,從而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必要的浪費和負擔。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只是,缺乏了智慧的碰撞和啟發,加上閱歷境界之不夠,若然沒有一個合格的引路人在前指路,其實,對於某些哲學類的書,你根本就沒有必要去碰,因為你很難能完全吃透,而所能讓到你讀懂的,往往也就只是你自己,自身的那一份認知,罷了!

……

篇外文:本文只是隨筆所編,只可觀賞,卻不可當真!

注:圖片皆來自網路,與正文無關!

文:看書

TAG: 一本道德經經文本書經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