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者之樂|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

賢者之樂|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

1.2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

上,顧鴻

麋鹿曰:

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

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詩云:

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

,庶民子來。

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

躍。

文王以民力為臺

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

時日害喪?予及女皆亡。

民欲與之皆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這是發生在君王私家園林裡的一段對話。在行文上,孟子和梁惠王對話有一個特點,只要梁惠王一開口,孟子就好像明白了梁惠王的整個思想結構和行為方式了,然後就開始論辯了,似乎梁惠王說一句話就可以引燃孟子似的。

藉此說三點:

其一呢,孟子的思維是非常地敏捷,並且很敏感,只要梁惠王一開口,孟子都能敏銳地感知到梁惠王要表達什麼。孟子更可貴的是他始終明白自己要說什麼,似乎不管對方說什麼,孟子都可以很自然地把話題引導到仁義、仁政上,讀者也並不覺得牽強。

其二呢,孟子的直心直言直行。孟夫子說話一點也不委婉,一點也沒有彎彎繞繞的東西,直接說出想和對方談的,一點也不兜圈子。

第三呢,孟子太擅長因勢利導,借題發揮了,對方丟擲一句話,立刻就可以成為他的踏板或者墊腳石,這恰恰也反應了他的直接,接你話,但是節奏還是我來帶。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

上,顧鴻

麋鹿曰:

賢者亦樂此乎?

意思是孟子見梁惠王。王站在池塘邊,看鴻雁麋鹿,說:“賢者也享受這種快樂嗎?”

按照我等常人,也就是喜歡或不喜歡,說出原因。天地萬物有其美,有其趣,有閒心有空閒來享受,當然快樂啊!但是孟子沒有這樣回答,我們來看看孟子是怎麼回答的呢?

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白話是隻有賢者才能享受這種快樂,不賢者即使有這些,也無法快樂。

梁惠王自比賢者,孟子反將一軍,王上啊,你和賢者是有差距的。賢者不僅僅顧及眼前之景緻,他顧及的東西更深遠呢!於是乎,孟子講了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周文王建設園林的故事,一個是夏桀的故事。

詩云:

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

,庶民子來。

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

躍。

文王以民力為臺

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

《詩經》說:‘開始建靈臺,測量又施工,百姓齊動手,很快就落成。王說不著急,百姓更賣力。王到靈囿來,群鹿好自在,群鹿光又肥,白鳥白又亮。王到靈沼來,滿池魚跳躍。’文王藉助民力建臺修池,老百姓卻很高興,把那臺叫做靈臺,把那池叫做靈沼,為裡面有麋鹿魚鱉而高興。古人與老百姓同樂,所以能享受快樂。

文王與老百姓之間是沒有距離的,他的園林也是百姓的園林,君王與老百姓同樂,老百姓也樂於共建這個園林。

這裡有三點:

其一,故事是引用《詩經·大雅·靈臺》,這是一首讚歌,讚揚文王之德的,大雅多用賦和比的手法,有一定的事實性。但是呢,孟子引詩,講求以意逆志,以己意推求詩意,詩中人之真實的想法。所以這個故事講的是文王與百姓同樂的故事。

其二,這裡講了君民關係,魚水之情啊,孟子講“

古之人與民偕樂

”,這是孟子一直以來的,以古時的王道政治為理想。這是孟子的志向之所在。

其三,我們可以從側面看到,文王的子民,他們的生活是有餘閒的,因為有餘閒,所以才能這樣主動地參與到給文王建園林的事情中來。我們要特別關注到這種

有餘閒的生活

湯誓曰:

時日害喪?予及女皆亡。

民欲與之皆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白話——《湯誓》說:‘這個太陽何時消滅,讓我和你一起去死吧。’老百姓要和他一起去死,縱然他有臺池鳥獸,難道能獨自快活嗎?”

《湯誓》出自《尚書》,是商湯討伐夏桀的檄文。古本《竹書紀年》說桀大興土木過驕奢的日子:築傾宮、飾瑤臺、作瓊室、立玉門 … 殫百姓之力。夏桀自比為太陽,自以為光照萬里。這樣的一個君王,讓百姓痛苦不堪,想要和他一起去死。因為夏桀為了自己的享樂,讓百姓生活極端痛苦,這和與百姓同樂的周文王相差太遠了。

在此,也說三點:

其一,孟子引《尚書》之文。古人說話,常引《詩經》和《尚書》等經典,這是古人引經據典的一種言說方式,增加可信度,更能說服人。

其二,跟文王的故事相比,夏桀的子民的生活是沒有餘閒的,被壓榨得很厲害,隨時要爆發。

其三,關於“獨樂”,獨樂本身是沒有問題的,所有的樂,本質上都是獨樂,關鍵一點,就是你的樂是建立在什麼之上。如果你的樂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那麼這種樂是不長久的,是帶來怨恨的。如果你的樂是建立在他人之樂的基礎上,那麼這個樂是可持續的,是生生不已的。

在梁惠王下里,也有這種獨樂樂與眾樂樂之辨。

君王與百姓的關係,一直是孟子所關注的。君王一人,對整個國家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孟子也是一直尋求一種自上而下的革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儒者的理想。儒者都有一個理想,成為這樣的人,或者培養這樣的人。

TAG: 孟子梁惠王賢者文王靈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