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佛之後,我和家人和朋友之間的關係反而變得緊張了?

為什麼學佛之後,我和家人和朋友之間的關係反而變得緊張了?

領取你的專屬佛卡

文 | 禪叔

很多學佛人都想不明白一件事:自己學佛修行明明很精進,堅持誦經唸佛,戒殺吃素,按理說,應該收穫滿滿的法喜,可往往是不僅沒有法喜,與身邊人的關係反而變得不好,變得隔閡叢生,難以溝通,甚至要用“糟糕”來形容。

佛法不應該是歡喜圓融的麼?怎麼越學越不順利了?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我們該如何學以致用?我們該如何平衡學佛中自己與家人、朋友的關係?

為什麼學佛之後,我和家人和朋友之間的關係反而變得緊張了?

學佛後,如何平衡修行與生活的關係?

佛教禪宗有句格言:神通並妙用,運水及搬柴。

大意是說,對於修行人來說,修行是很日常的事,並不需要一個特定的時間或者空間,只要把持好自己的內心,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成為修行的對境。

我們常常看到身邊的一些學佛人,往往對在自己家裡燒香、誦經、吃素等問題上非常執著。如果家人也學佛倒還好,如果家裡人不是佛教徒,我們也應該考慮到他們的感受。儘量減少宗教儀式感。

家人不吃素我們就自己吃素就好了,甚至家人吃肉,我們可以跟著吃鍋邊素,而不是不逼迫家裡人必須跟著自己吃素。

還有一類學佛人,熱衷於親近三寶,熱衷於去寺院跑山頭,自己應當承擔的家庭責任、本分事不做,甚至工作都辭掉了,每天的生活就是誦經、參加佛事、參加法會。

為什麼學佛之後,我和家人和朋友之間的關係反而變得緊張了?

這樣的人,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好還尚可,如果經濟條件不好的,長此以往,家人難免心生怨懟。不論是否學佛,該承擔的責任還是要承擔起來。

淨土宗十三祖印光法師提倡學佛人要敦倫盡分,就是說學佛人要處理好世間的五倫關係。在家學佛者應該積極地把家庭責任承擔起來,這才是一個學佛人應有的態度與行為。

如果學佛後與家庭成員相處不好,那一定是我們自己的問題,而不是他人和佛法的問題。我們盡到了自己的家庭責任,就是在積累成佛的資糧。

所以我們在家學佛者應該做到居塵學道、敦倫盡分,隨分隨力地護持道場。

為什麼學佛之後,我和家人和朋友之間的關係反而變得緊張了?

朋友之間因為學佛起衝突如何化解?

人與人的交往是複雜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網也是複雜的。無論面對何種情況,我們都應該認識到一切都是因業力所現、因業力所感召,一切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的結果。

我們學佛人若是對因果、對輪迴沒有甚深的瞭解與體悟,想做到知道自己煩惱的根源是相當困難的。若是真正明白了這些道理,有時候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們在遭遇一些不幸時,通常只考慮自己,不考慮他人,一般就是去抱怨、怨恨他人。很少能有人想到這是業力所為,或者是自身的煩惱衝突所致。

當然,說起業力、輪迴這樣的詞語,別說不學佛的人,就算是很多皈依學佛者,有時候也難以信服,或是在半信半疑之間徘徊。

但即使不從業力的角度解讀,我們依然應該有化解心中不滿的方法,每一個對境,都是對自己修行的勘驗,修行好的人,永遠懂得將事情轉為道用,而不是轉為煩惱用。

為什麼學佛之後,我和家人和朋友之間的關係反而變得緊張了?

學會化解自己內心的煩惱

學佛人遇到事情,要先從自身尋找原因,所謂“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而不是輕易責怪別人。

每個人都是處於無明之中,大家都不是完人,都有缺陷與難以磨合的地方,都屬正常現象。如果檢查自身無問題後,堅持做自己就好。

如果因想解決問題,反而造下口業,那就要趕緊懺悔自己造下的貪心、嗔心、妄語、惡口等惡業,不能因小失大,再造新業。

心淨則一切淨,現在有不清淨的境相,有不清淨的感受,也都是因為自己的心不清淨,或是外界環境的渾水攪動自己的心。認真做自己,把自己淨化煩惱的力量增強,就能慢慢遠離煩惱與痛苦了。

為什麼學佛之後,我和家人和朋友之間的關係反而變得緊張了?

生活不易,修行更非易事。學佛、修行路上不易,與家人、同事的相處亦是不易。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但卻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每個學佛人,都應該有一種發自內心體諒他人與幫助他人的心。願一切順逆境境,都能成為我們成長與成佛路上的助緣。

TAG: 學佛修行自己學佛人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