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在波魯午坡詩三首及賞析

許在波魯午坡詩三首及賞析

第 884 期

許在波魯午坡詩三首及賞析

許在波,網名魯午坡,男,漢族,山東高密人,山東省作協會員。出版詩集《夜的厚度》。詩歌散見《光明日報》、《詩林》、《綠風》、《詩潮》、《山東文學》、《歲月》、《詩歌週刊》等。

許在波魯午坡詩三首及賞析

魯午坡詩三首及賞析

文/許在波

01

雁 南 飛

遠方註定被幾根樁拴住

遷徙漂泊與異鄉

這是我有翅膀的理由

風雨飢寒鎖不住它

不要被飽滿的玉米困住

秋只是驛站

我必須及早趕往春天

種豆養蠶開花授粉

學蜜蜂唱歌

不要怪我來不及回眸

一根羽毛是給故鄉的留書

是被秋風攥緊的鄉愁

02

稚 事

向六月靠近

用麥浪觸碰童年

一條小蛇從芒梢飛來

麥叢下的鳥窩好像又被我猜中

粒子熟了就走遠了

只有七七菜離我籃子近

離我的胃近

麥子藏不住它

它比麥子高

麥也偶爾躍上我舌尖

這讓我又緊了緊手中的韁繩

生怕小牛犢也認識它

鵝黃小嘴被安置在麥簷下

它們的媽媽時時盯著蹦跳的蚱蜢

提防它們把麥壓彎

它們住在蛤蟆灣東數四十八行麥

我同時在地頭標記了一塊鵝卵石

03

南山多景

南山園子大

樹多枝長

它收留的天使多

連天上的雲也都跟來了

哦 原來是梨花仙子

優雅的白蓋過閃光燈

旋起的裙捲起陽春雪

這是春風的讚賞

鼓動我們也做一陣風

跟著上了仙道

風華中露出鱗皮與疤痕

露出土地的坎坷 壟間的粗略

這都是手的模仿

剪一個樹杈製造粗糙生活

農夫的快門按在剪刀與鋤頭

喜歡用雨水沖洗底片

一幅畫即在額頭鈐印

讓花朵詩意成果子

我們只擷取枝頭芳華

一雙繭皮卻要顫顫巍巍

生怕剪錯了枝條

剪不去旱情冰雹和毛蟲

詩歌賞析:讓花朵詩意成果子

這是一組眷念故土並且滿懷“根”的夙願的一組詩。

關注故土,本應該是深深地“扎”下去,不僅需要詩人的功力,更需要來自原生態的積澱,這種積澱就是“愛”。這種愛不是一般意義的濫情,而是基於對自我本身的“定位”。一個寫詩的人,必須對自己精準定位,這樣寫出來的文字才有真的詩情。魯午坡的作品正朝著這個方向耕耘。

在悅讀了太多的無病呻吟,詩中無物的分行的詩歌之後,現代自由詩越來越“書齋味”太濃。這種書齋味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書香”;而是一種“浮雲”,猶如我們用手機微信點選快餐一樣,沒有營養,也少了咀嚼的味道……

這是一組在泥土裡綻放的純天然的詩。而詩人腳下的大地成為他“靈性的根”。

在《魯午坡詩三首》裡,這幾首詩都採用了很生活化的細節。這些細節帶有泥土的芳香和原生態的鄉野生活的情趣,具有現代版的抖音一樣的寫實、寫真;動感、和音效。比如《稚事》的麥香、蹦跳的蚱蜢;《南山多景》農夫的粗糙的手和梨花仙子。讓人無限緬懷和悵惘,也讓讀者開始“二度創作和憧憬”。

所以,我最欣賞這樣的詩意內涵。

剪一個樹杈製造粗糙生活

《南山多景》細膩情節展示了梨花綻放的幾個階段。

每一個階段也不是平鋪直敘的,而是穿插交織在一起的,切換的鏡頭下,我們看見了一朵梨花的盛開綻放背後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顯然不是外在的美“梨花仙子”。顯然,是那些“呵護梨花”的勞動者的手。“粗糙生活”成為核心,也是詩人歸於田疇。迴歸社會本身的艱難的真實狀態,所以我第一感覺就是迴歸“故土”。而這故土其實就是我們堅守的“心田”,這帶著曠野的泥土的香的味道,才是詩的眼。

不要被飽滿的玉米困住/

一根羽毛是給故鄉的留書/

麥叢下的鳥窩好像又被我猜中/

…………

這樣的詩句貌似平淡無奇,但是卻具有無與倫比的想象力。沒有那種輕飄飄的無內涵的呻吟,詩句的華麗不在於辭藻,詩歌的美也不在意雕塑,而在意是不是能夠傳遞出那份源自根的情懷來。,幸好,這樣的平實的樸素的,也是真實的可信的詩句俯首可拾。與他很正常,因為每一個堅守“根”的詩人的心底總是住著一個靈魂。這個靈魂倘若“沒有那一根羽毛”,也沒有給故鄉留書的“情懷”了。

一個詩人,要麼透過意象展示哲理或者探索,要麼透過取向闡明某種思考或者方向。這個不重要,重要的這些哲思,這些畫面,更不能給予讀者一個“詩意的愉悅”。顯然做到了。

粒子熟了就走遠了/

也許,對於我來說,詩行不是我關注的重點。但是,詩節的規劃和齊整,有著方跬田間的田疇,有著整齊又略有參差之美是可以接受的。這類似鄉間田疇的齊整,詩歌呈現出一隻“現代格律詩”的體例,具有老式的風格。這種詩在現代不太跟風、不太隨精英詩人的大流。顯得不夠新潮。然而,這個不是我批評的重點。我的重點是下文。

倘若說不足之處,大致是詩眼不具備吸引人的亮點,顯得平淡。儘管我反對“標題黨”,但是“畫龍點睛”之外,我們應該從題目上感受到“這一隻眼”具有獨特性。其實對於詩歌而言,詩題很重要,尤其在現代是太重要;也許,每一首詩歌都有遺憾,這恰恰可以讓這樣的詩歌支撐詩人繼續耕耘在詩的故土吧,所以,我取三分給遺憾,二分給悵惘,五分給緬懷總結這一組詩歌,剛好可以引用原文做點評感慨。

我們只擷取枝頭芳華……

2019年2月12日星期二,三峽劉星寫

宣告:以上文字經作者授權釋出,歡迎分享。

文章版權歸紅高粱文學社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作者照片由作者本人提供,文中配圖來源於作者或網路。

TAG: 詩歌梨花詩人故土詩意